第301章 食铺改名“小食堂”
作者:没有天线的天线宝宝   改造废物老公,从20岁开始养老最新章节     
    屋里的林慧把徐东升推开,颇有兴致,“那我们现在先数一下手头上有多少钱。”
    “行!”他也喜欢数钱。
    林慧收到钱的时候都喜欢分类拿橡皮筋捆起来,现在清数起来很简单。
    大头的4万块钱都换成存单了,现在家里一共还有3550块,还有零散几块钱。
    林慧把那几块钱都拨到一边,剩下的都给他拿去买铺子。
    两人把钱给收起来,后知后觉好像在屋里待了好长时间。
    “电视剧播到哪儿了?”
    他们走进堂屋,发现所有人都看过来。
    “为什么这么看着我?”
    徐母徐父率先站起来,“行了,今天看电视看了这么久,电视屁股都发烫了,早点回去睡觉吧。”
    徐国华几个不明所以,被大人拉着回家了。
    林慧摸摸电视屁股,好像还行啊,不是很烫。
    徐东升看了看手表,才九点钟啊,莫名其妙,平时他们都是看完十点钟的新闻播报才回去的。
    第二天,徐东升就去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当然了,他保证了以后依旧会出助学金,学校领导不用给他特殊对待,当然更高兴了。
    现在退学的人太多,事实上,应该说是读书的人太少,所以一个“大龄学生”退学,除了引起学生的短暂讨论,并没有人过多在意。
    徐父徐母虽然有点不理解,但是孙辈现在也都上学了,儿子不上学就算了,而且他主动上学反倒比他退学更让人感到惊讶。
    大概唯一对此事感到难过的就是徐国华了,现在上初中的人只有他一个,再也没人能体会到他听课考试有多难......
    徐东升退了学,就跟猴子出山似的,去店里的时间变多了,那些店里的员工都以为店里又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干活都更认真了。
    徐东升看在眼里,也没解释。
    他对县城熟得很,县城本地人对他也不陌生,知道他有钱,指定把价格往高了抬,他只好让胡哥帮忙给他找间门脸大点的铺子。
    说来也巧,胡哥给他介绍的竟然是自己第一次在县城租的铺子,就是狮子大开口乱涨价的廖军。
    “......那廖老太太前年就去世了,好像是被儿媳妇给气死的,廖军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后来终于掰扯清楚,跟他媳妇离婚了。”
    “但是离婚后老房子也没人住,更没人来租。一间屋子是小,但两间屋子跟后边的小菜地加起来也有个五十平,做小买卖是是够了。开价是800块钱,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再把价格压一压。”
    徐东升感慨,当初他从那铺子“灰溜溜”地回来,现在又要风风光光地回去了?
    从外头看,好像当初他跟狗子砸掉的灶台,还剩些碎砖没人清理,看起来是真破败,怨不得没人看上。
    但是徐东升很清楚这铺子的位置,不缺客人。
    “这房子可以,麻烦胡哥帮我把廖军叫出来谈一谈。”
    胡哥给搭了条线,其余的什么都不用他来做,徐东升知道了底价,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了。
    等两人见了面,廖军的惊讶不比徐东升少,他脸上讪讪,眼前的场景不就是说的风水轮流转?
    “怎么说也是旧相识,我也不来虚的,我诚心要,你也给个诚心价,别再想着坑我。”
    “没、不坑了。”廖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又说道,“600块钱,你拿去吧。”
    徐东升挑起眉毛,“你是说真的?”
    廖军点头,“是。反正我们家现在也不缺钱了,这老房子卖给你,也是弥补一下老太太生前的遗憾。她一直对你很愧疚,当初是我们对不起你,做的事不地道。”
    徐东升不知道该说什么,都过去那么久了,也没那么大气性,始作俑者是他老婆小舅子,也都得到应有的教训了。
    “那我们去办理手续?”
    “行。”
    廖军身上好像没了当初那股气,整个人有点颓,办手续的过程很沉默也很干脆,拿了钱,只朝着老房子的方向看一眼就走人了。
    徐东升以这个价钱买到了这样好位置的铺子,也很兴奋,找到他的“老伙伴”过来施工。
    包工头竖起大拇指,“徐老板厉害。”
    徐东升难得谦虚,“还行,你们给我好好干活,别偷工减料啊。”
    包工头,“不可能干那事,那是给自己砸招牌,你放心,我们一定老老实实的。”
    信了他的邪,徐东升呵呵笑。
    他又把自己老爹给叫上来监工了,另外两个铺子都忙,抽不出人来监工。反正老爹一回生二回熟,对这些人都不陌生。
    徐父听他说还要开店,在市里也要开,虽然吃惊他们走得越来越快,但是也没过多干涉。
    “做生意的事我不懂,你们需要我就过来帮忙。”
    徐东升揽着他爹的肩膀,嘿嘿笑,还像是十几年前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你是我老爹,什么时候都需要你。”
    徐父心里熨帖,当下就收拾衣服进县城来监工了。
    徐母也只听说了老三家要开新店的事,除了高兴,也没什么好说的。
    徐东升跟大舅子一起去大众饭店谈好了,以后他们家就不供兔子了。老娘守着小卖部,帮忙给孙子孙女做饭吃就够忙的了。
    而市里的铺子不难找,同样是花的2000块钱买的面向大马路的房子改建,重点是要把门脸改大。
    市里的铺子只能他自己去监工了,忙前忙后两个多月才能回一趟家。
    他躺在床上,伸出手臂,看着黑白分明的界限,踢踢坐在床边数钱的林慧。
    “你看看你一句话,我累成什么样了。”
    林慧把那堆硬币散钱叮铃哐啷地丢进罐子里,然后把徐东升翻过来,给他踩背。
    “孩子爸,知道你辛苦,这就给你服务到位了。”
    她现在在家就跟老佛爷似的,每天也没什么事要忙,脚底板的肉软乎乎,给他踩背踩得很舒服,电风扇呼呼地吹,徐东升昏昏欲睡起来。
    时间已经定好,八月一号,他们家的两个新铺子同时开业。
    为了方便区分,林慧重新定做了招牌,按照开业顺序排一二三四。
    衣服店照旧叫做“老三家的衣服”,而食铺却改成了“老三家的小食堂”,听起来更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