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想要收徒
作者:郁闷吃肉肉   红色权柄最新章节     
    好多同学听到李林轩的询问,有些人还是比较疑惑的点点头,因为他们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如今我国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区分,它早已超越了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外来事物一概排斥。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华国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我们不再仅仅以庞大的人口数量而着称;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不断与国际接轨,自那时起,我国的整体经济实现了极为显着且持久的增长。
    因此,我们同样需要应对来自国际方面所带来的挑战与难题,例如西方国家资本的大肆入侵。这种情况将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陷入动荡不安的境地之中。然而,作为一个拥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华国,又岂会因为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易放弃已经取得的大好局面呢?于是乎,我们的高层领导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一步深化改革之路。
    如今面临的国际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我们应当全面、辩证地来看待这些问题。从消极的一面看,它的不利影响能够促使国内经济持续深入地变革,从而激发更强大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则在于推动我们华国的经济民生发生重大转变。”
    “至于国内情况主要分为四大块。
    华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经济体制的转型,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经济特区的发展,治理整顿与深化,以及社会稳定与振奋精神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注重民族文化与凝聚力的提升,以及改革试点与推进的策略。
    首先要做的便是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具有的决定性功能。在此过程中,需要深入推进价格机制的变革,逐渐放宽对价格的管控力度,从而构建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价格架构体系。
    其次,我们应当积极促进国有企业向股份制方向转型,创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的生命力与竞争实力。同时,还需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谨防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
    接下来,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以此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最后,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经济特区的标杆带头效应,积极吸引外部资金投入,持续推动对外经贸领域的合作交流。通过不断摸索尝试,探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模式以及管理经验技巧,为国家整体层面的改革开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李林轩主要的内容就是集中在了这四个方面,李林轩对于其他三方面说的实在性的东西比较少,他依据水湾县为例,着重的描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些经验,包括如何利用外部资金激活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的一系列情况。这样的描述让所有的同学都为之一振。王老更是听的如痴如醉,虽然李林轩在作业里面也笼统的概括了这方面的内容。
    但是王老听到李林轩深化解说和举例子的一些佐证,这样让他的结论充满了可信度。王老忽然觉得李林轩这份作业可以进行深层次论证之后作为国家改革层面的一些参考。
    王老有了这个想法,也就不准备放弃,他要好好的思考运作一下。
    “好的,李林轩同学说的非常好,他的作业是一次比较完美的阐述,希望大家可以多交流,多学习。”
    王老的表扬也是给这一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课程结束了,王老行动却没有结束,他直接带着李林轩的作业来到了省委书记君无恙的办公室。
    “老王,你这么着急匆忙的过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啊?”
    “老君,这一次还是真的让我淘到宝了,没想到你们庆安省人杰地灵,出了不少人才啊!”
    “那是当然。不过你怎么忽然会说到这方面。”
    王老直接将自己安排学员作业,然后李林轩出彩的作业和课堂演讲大致过程告诉了君无恙。
    “原来是李林轩这个臭小子有弄出来的动静啊!不过老王,你说的这些真的是李林轩弄出来的吗?”
    “我还能骗你不成,这可是一个发展经济的高素质人才啊!”
    君无恙听到自己好友这么表扬和认可李林轩,整个人也是非常开心的,能够让这个老东西不吝啬夸奖,说明他真的非常看好李林轩。
    “老君啊,李林轩他的出彩可不仅仅在这一块,你知道水湾奇迹吗?”
    王老一脸疑惑的点点头。
    君无恙将事情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这让王老对李林轩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直接对自己好友说“老君,我看你们庆安省对于李林轩的工作安排也就仅限于一个处级干部,要不我收李林轩为徒弟,让他给我一起发展经济去。”
    君无恙听到老王说的话内心更是震惊不已,他认识老王已经有快三十年了,自己还第一次看到他为了一个人才做出这样的抉择,说明他真心觉得李林轩是一个可造之材。
    “老王啊,不是老兄我舍不得,李林轩他志不在此,而且他的背景也不允许他去专门做经济研究。据我了解,李林轩是一个有野心,有责任心,有赤子之心的做官好苗子。”
    王老听着好友对李林轩的表达,心里也是明镜一样,但是,他实在舍不得这样的一个好苗子。
    “老君,不管如何,你也知道我这么多年,也没有遇到合适的接班人,今天我遇到了,不管李林轩最后选择做不做官,我都希望他能够好好的研究经济和金融。这两者不冲突。”
    君无恙没想到老友竟然会这样说,他很清楚,他的朋友不是收不到徒弟,只要他一声令下,想必门可罗雀,多的是人削尖脑袋过去想要拜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