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会议
作者:小香烟   明末:乱世崛起最新章节     
    护民城中,建立衙署,衙署之中自有适合开会的地方。
    今天这场会议,军中副千户以上人员和民政管理人,以及作坊主事等人全部通知到位。
    王毅早早的就在衙署的大厅之中等待,待众人到齐之后,周围的人员全部被士兵清场,以免打扰到会议。
    目光扫过众人,王毅开口道:“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今天这场会议,讨论一下目前面临的问题,先从民政方面开始!”
    要从民政开始说,那吕乐松自然是第一个要站起的。
    吕乐松站起身,道:“将军,截止前天,谷溪村有人口八千三百余人,护民城有人口一万五千六百余人,鱼河堡有人口六千一百余人。”
    他说的这些人口,是不含昨天来到的新兵家属。
    “人口增加为何这么慢?”王毅对于这个人口数量很不满,毕竟好几个月的时间,只增加了五千多的人口。
    根据之前的计划,去年底就有足够的四轮马车可以接引饥民,道路及沿途客栈也已经搭建完毕。
    也就是说,接引饥民的事情,完全可以全力进行,几个月的时间,别说五千人,就是五万人,也能运过来。
    吕乐松感受到了王毅的不满,当即连忙说道:“今年开始,陕西各地干旱愈发严重,百姓们没活路,纷纷响应王嘉胤、高迎祥等起义军,米脂县周围都有起义军活动,所以接引饥民的事情被迫停止。”
    闻言,王毅释然的点了点头。
    明末历史上起义军的壮大,也是在己巳之变那段时间,各地都抽调了兵马前往京师勤王,导致各地没有足够的兵力及时镇压这些起义军。
    崇祯三年,陕西各地的干旱更加严重,百姓颗粒无收,官府不思救济,反而变本加厉的进行剥削。
    百姓失去希望,只要有人高举起义旗帜,这些百姓就会跟随。
    王毅想了想,问道:“既然各地百姓能够去参加起义军,那为什么不让那些百姓吸引到我们这里来?”
    吕乐松回道:“将军,很多百姓会就近参加起义军,而没参加起义军的百姓,又没有粮食,根本走不到我们这里,我们的人带粮过去,会被起义军抢!”
    这个阶段的起义军,都是小股人马,从几十到几百上千,遍布受灾区域,攻城的情况不多,但劫掠的情况非常普遍。
    而这段时间,王毅带领护民军前往了京师,没有军队护送,很难接引灾民来到他们的大本营。
    “此事,等春耕之后再想办法进行!”王毅说道。
    由于护民军的存在,后金提前了退出关外,许多勤王兵马也提前回到了各自的驻地,相信很快会对起义军进行镇压,这需要一些时间。
    “是,将军!”吕乐松回应。
    王毅想了想,问道:“在百姓之间可有问题?”
    吕乐松想了想,道:“其他问题倒是没有,就是有一起兄弟相争之事,闹的挺凶的!”
    “什么原因?”王毅问。
    吕乐松将事情原委道来:“是去年第一批分田地的伍家,他们家原一共十一口人,共分得田地五十五亩,长房伍大,要求次房伍二将田地和收成全部拿出,交由长房管理,伍二不肯,两兄弟便闹了起来,更是强行动手夺取,将伍二打伤,并将粮食全部夺走,且不让伍二管理田地,伍二只得带伤进了煤矿作坊做活谋生!”
    闻言,王毅的面色阴沉,道:“事情解决了吗?其他家是否还有这种情况?”
    “没有解决,毕竟是他们的家事,其他人不好插手。还有另外十多家有类似的情况,但没有怎么闹,次房选择忍气吞声!”吕乐松摇头。
    “哼!”王毅冷哼一声,道:“这可不是家事,田地可都是归村里,虽然分下去了,但百姓只有耕种权,没有伍大凭什么将田地拿过去管理?”
    吕乐松闻言,一时竟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王毅继续说道:“此事我来给出处理方法,第一,立即收回伍大及其妻、子、女手中的田地、房屋,并赶出我们的地盘。第二,所有成年者,必须从父母名下进行分户,田地也按人口分出来……”
    他说了好几点,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赖以生存的田地,杜绝任何形式的土地兼并。
    “是,将军!”吕乐松回应道。
    虽然他觉得对伍大及其妻、子、女收回田地并赶走的处罚很重,但王毅发话,那他只有执行。
    王毅目光看向主管农事的李善,问道:“今年干旱更加严重,我们开垦的田地收成是否有影响?”
    李善站起身来,道:“将军,去年开垦种植的六万多亩田地,虽然水利设施完善,但对比去年夏收,肯定会有所减产,之后开垦的三万多亩田地,基本都处于鱼河堡和护民城之间,需要修建水利设施才能进行种植!”
    闻言,王毅心下怒骂明末的小冰河时期,竟然连水利设施完善的田地,都能受到影响,也难怪明末的起义军屡剿不灭。
    既然这些传统的农作物会受到影响,那是该寻找土豆、红薯、玉米这几种农作物了。
    土豆、红薯培育好后,亩产数千斤,玉米的产量也能达到几百上千斤,且对土地没有太高的要求。
    还有就是,他要针对肥料进行布局了,化学的学科,得加入到学堂之中。
    王毅面向李善,继续问道:“水利设施的修建,可有在进行?需要多久?是否有困难?”
    “二月中旬,已经开始修建水利设施了,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引水难度较大!”李善回道。
    闻言,王毅皱眉,道:“必须在这个月底完成水利设施的修建,人手不够,那些新兵家属可以调用。引水问题,会议结束后,你带我亲自去看!”
    眼看春耕来临,水利设施必须尽快弄好,一旦错过春耕,三万多亩田地就要撂荒,按照两石一亩,那就是要少收六万多石粮食。
    六万多石粮食,足以将两万人养活一年时间,这可不是小事情,农业生产耽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