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史无前例的投资大单需要特殊的政策
作者:六月榴火   官场修仙,好官不好当最新章节     
    这一次,屋子里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尼玛,国内的这点破事搞得满世界都知道了。
    其实,刘广林也不愿意把自己家里的这些糊糊事往外提,一个筑基五层的半仙,不要面子的吗?
    但,不提真不行。
    否则,各种考察团、学习团一定会络绎不绝;各种检查团、视察团绝对会川流不息,不但让企业疲于接待,各种吃拿卡要也一定会名堂百出。
    所以,还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吧。
    当然,对于科技部门、高校以及研究所的技术参访团,刘广林肯定是张开双臂热情欢迎的。
    甚至他还会在机会合适的时候,主动邀请这些技术人员前来参访学习。
    毕竟,这就是他要费尽心机创办晶圆厂的初衷,就是要从根本基础上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创新能力。
    从未来的三十年来看,说这是改变国运的举措,绝对不是夸张,是事实。
    刘广林相信,只要真的把这个晶圆厂办起来,天道是一定会奖励功德值的。
    至于奖励多少,从向来抠门的系统这次主动要求他,消耗功德值来晋升筑基境界看,一定不会少。
    所以,抛开爱国不谈,就算是为了给自己续命,为了高贵的功德值,也足以让刘广林放下身为半仙的自尊,来向组织提要求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是独资企业,能来你家投资,给你家增加就业和税收,还能给你家创汇,又没有欠你家什么。
    你凭什么可以对人家吃拿卡要、胡作非为呢?
    所以,不管是小齐,还是粟子莹,甚至连谭明明这个不管政务的“翻译”都认为,对方的要求虽然难听,但一点也不过分。
    正因为这样,才更让人难堪难受。
    粟子莹黑着脸,伸手示意刘广林继续往下说。
    “说到电力保障这一块,投资方能理解我国目前电力严重短缺的问题。
    他们甚至提出,只要能在晶圆厂初期保证电力供应就行,因为他们有意自己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
    如果国家连晶圆厂初期的电力供应也没办法保证的话,他们甚至提出,可以让火力发电厂和晶圆厂的建造进度并轨,以达到电力需求的自给自足。
    当然,这座发电厂的电是不会并网的,这是他们晶圆厂自己的专用发电厂。”
    粟子莹想了一下,说道:“这个火力发电厂的事情有些麻烦,我们不但要向省委请示,还要向电力部请示,这个属于能源产业,目前是不对外资开放的。”
    尽管粟子莹这样说,但刘广林知道,这个电厂的建造项目国家是一定会批的。
    因为这只是一个自用电厂,不涉及并网输电的问题,对国家的能源产业安全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而且,晶圆厂本身就是用电超级大户,因为生产工艺的问题,停电一次可能半年的利润就没了。
    稍微懂行一点的都知道,在电力供应这一块,其实米方是半点退路都没有的。
    所以,如果不是诚心要赶走这家晶圆厂,国家就没有不批准的道理,而且批复的速度一定很快。
    “我知道了,粟书记!”刘广林点点头,继续往下说,“还有一个米方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但我认为是最不是问题的问题,人才!
    米方再三提到,我们必须满足他们在晶圆厂、软件公司等好几个方面的人才需求。
    甚至直接向我说明,正是我国有着大量的优质人才储备这一优势,才是促使他们决定在我们这里投资的决定性原因。
    他们甚至说到,半导体产业化竞争的后期,其实就是人才竞争。
    如果我国因为种种原因,现有人才不能为他们服务的话,最起码,高校毕业生名额一定要给足了他们。
    否则,不管是晶圆厂,还是软件公司,哪怕是办起来了,也会因为人才问题,导致这些企业全部成为没有任何竞争力的代工厂。
    那不是他们想要的。”
    粟子莹看到刘广林的轻松神情,禁不住有些疑惑:“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好吧,你怎么还不当一回事呢?”
    “国家不是从今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不包分配工作了吗?
    所以,尽管在高级人才这一块我们能想的办法不多;可在高校毕业生名额这一块,我们完全可以满足他们呀?”
    面对刘广林的不解,粟子莹摇了摇头,“事实和你想的不完全一样,甚至差距还有些大。
    是的,从今年开始国家就不实行带有强制性的‘统包统分’政策了。但,这不表示我国的优质人才有多富裕。
    相反,优质的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够的。而这些优质人才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国家某些部门预定了。
    这一点,在科研部门体现的尤其明显。
    不过,你既然已经答应了他们,我们就一起努力,帮他们争取到国家层面的人才政策支持。
    毕竟,这些在他们米方工厂、公司工作学习的,全都是我们自己国家的人才。学会了,学好了,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相信,国家会支持我们的!”
    刘广林也相信,以粟子莹大伯的政治影响力,在顺应国策的情况下,办这点人力资源上的事情,他部门里面的一位副司长就可以了。
    “那么,他们去我国的考察日期定下来了吗?”谭明明谨慎地问道,“到时候,我希望能给他们做全程翻译。”
    这是组织上的决定,并不是谭明明的私人请求。从这一点上,完全可以看出,外事部门对粟子莹和谭明明的充分信任。
    “当然,这个没有问题。米方预定的考察日期是下个星期的星期二,还有五天时间。
    如果赶得巧的话,有可能和我们一起回国呢!”
    正事到这里就基本上谈完了,粟子莹的神色也没有那么严肃了,语气略显轻松地说道:“感觉这一趟商务考察,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拿下来两个史无前例的大单子,总感觉特不真实。”
    小齐也笑开了嘴,眉眼极喜人的弯起,“真是的!吃的好,住的舒服,还拿下了这么大的投资项目,太梦幻了。”
    小齐的话又勾起了粟子莹对上次外贸部考察团的不快回忆,她瞟了一眼小齐,“没吃过苦头都知道甜味,你也是个知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