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蓁则是拿了一个大篮子去了河边,去捡河蚌,制作氧化钙。
河床露出来了,有很多枯死的水草,河蚌很好捡,搁浅被太阳晒到的河蚌,没有水的滋润很多都张开了壳,河蚌肉都不见了,可能被水鸟吃了。
苏蓁捡了一篮又一篮,还去了水位变浅的池塘里捡。
回到家,把河蚌稍微清理一下,然后把蚌壳放到灶膛里烧制,直至碳化。
正好用这个火熬了猪油,把切好的猪油倒进锅里,加上两瓢水,开始小火熬油,苏蓁才做完第一步,就被陈氏接过了手,担心小女儿受伤。
陈氏时不时的炒一炒,翻一翻,不一会儿,滋滋的声音伴着油香就飘了出来。不一会儿,清亮的猪油已经炸出了不少,苏蓁拿了一个大陶罐过来,陈氏开始将猪油一瓢一瓢的盛到里面,放到一边晾凉。
这个时候,贝壳也烧制了很多,放到石臼中开始研磨,不过研磨贝壳的活请了苏有山帮忙,苏有山边磨边问,“小蓁,你搞这个壳做什么?”
苏蓁现在也说不明白,说的越多解释的越多,只说了一句,“有大用。”
等贝壳粉差不多了,苏蓁又把灶炉里的草木灰,还有面包窑里面的草木灰全部都倒进了桶里,加上水,用一个新桶蒙上布开始过滤,把过滤好的草木灰水进行沉淀一个时辰。
做完这些就出门去了,到了村里的木匠家里,请他帮忙做肥皂的模具去了,把想法和要求跟木匠根叔说了之后,利索的交了定金。
根叔虽然不知道这是用来干啥的,但是觉得有山把钱给了小丫头,应当是知道这事的,说是三天后来拿。
而这三天时间中,苏蓁捡的所有河蚌壳都被烧制磨成了粉末颗粒,存在了一个罐子里。
为了能够多做些面包,苏有山夫妇每天都干到深夜,然后去镇上卖面包,就这三天,就卖了一两多的银子,苏有山夫妇喜不自胜,做面包更加卖力了,丝毫不觉得累和辛苦,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粉,陈氏出门卖面包,苏有山去山里砍了好多柴,每天都在院子里劈柴,还说想再多做一个面包窑,能卖更多的面包。
但是被苏蓁阻止了,苏蓁抬头看向爹娘,“爹娘,你们别心急,这面包暂时是新鲜,等卖久了,也就没那么稀奇了,物以稀为贵,再说了,咱们家的的院子再做一个面包窑也太拥挤了,我还想养一只猫和一只狗呢!要留地方给它们住呢!”
苏有山夫妇愣了愣,这几天被面包的挣得钱冲昏了头,仔细想想也确实是,是他们心急了,“养一只猫不就行了,干啥还要多养一只狗?”
在陈氏他们看来,养猫能抓鼠,吃的也少,划算又好用,养狗的话就没什么大用了。
“爹,你不想养头牛吗?到时候咱们耕田可就方便了,而且套上板车还能拉着去镇子。”苏蓁认真的说着,“咱们家地方不大,把牛养在家里肯定不合适,最好的办法就是搭个牛棚在外面,有只狗可以防贼偷牛啊,还能看家护院的,不是很好吗?”
一听到养头牛,苏有山有些心动,搓了搓手,作为一个农家汉子,拥有一头牛可是很骄傲的事情。
陈氏看了苏有山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是买一头牛的花费可不少…”
“娘,之前分家的银子够买一头牛吗?”
对啊,之前分家的银子还没用呢,这造房子,置办东西都是用的小女儿给的那张银票,分家的碎银子还没使呢!正好。
夫妻两人商量了一下,下午的时候出门就抱了一只小狗回来了,黄色的小土狗,眼睛和鼻子都湿漉漉的,还没一个小板凳高,刚到新地方,还有些陌生和怕人,好在不挑食,好养活。
苏蓁高兴的摸了一把狗头,她喜欢毛绒绒的动物,“日后你就叫苏旺财。”
陈氏听着好笑,“怎么还给它加姓了?”
“他也是我们家的一份子,加姓有什么关系!”苏蓁又问道,“那咱们什么时候养猫啊?”
“纳猫是大事,要等选一个吉日好好操办才行。”苏有山郑重说道。
是的,古代养猫叫纳猫,要写聘书,要有文书和聘礼的,和娶一个媳妇也没差了,可谓是猫主子,得挑一个黄道吉日再办。
而有了旺财,苏有山心里对拥有一头牛可就火热了不少,在次日卖完面包回来的时候,就牵了一头小牛犊回来了。
这可是苏有山精挑细选的牛,眼眸有神,被毛整洁光滑,目前还没到一岁。
两人回来的时候,路过的几个相熟的人家,看到他们竟买了头小牛犊子,都纷纷开口问询,那满满的羡慕让苏有山夫妇俩都是笑容满面,跟村民们说着他的新伙计。
有人见他们这几日天天都去起早去镇上,每次都提着一个篮子,现在又买了一头牛,就忍不住问道,“有山哥,我看这几日你们每天早上都去镇上,是做什么呀?”
苏有山和陈氏对视了一眼,也不知道该不该把面包的事情说出来,想了想,陈氏说道,“我们自己在家中捣鼓了一些吃食,然后拿去镇上卖呢,想着给家里添些进项。”
“什么吃食啊?看你们每日都去,是不是卖的很好呀?”有人伸着头看向陈氏手上的篮子,可惜被布盖的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出来。
“就是面粉做的吃食,卖的还行,不然我们也不会天天起早去卖了,等有时间我多做些,也给大家伙尝尝。”陈氏见别人好奇,也不避讳的掀开了篮子上的布,里面赫然就是面粉。
见此,大家也不好再打听什么了。
几人聊着天,边走还遇上些熟人,一个没注意就在外头逗留了小半个时辰。
等他们回到家中,把小牛犊子暂时系在了家旁边的树上,吃完饭后,陈氏接着做面包,而苏有山则是积极的搭牛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