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进击的哥伦比亚U20,下半场开始
作者:少糖少冰加枸杞   足球生涯:从躺冠到成为传奇最新章节     
    这是哥伦比亚连续第二次杀入U20世青赛决赛圈了。
    就在今年1月,时隔18年后他们也重新夺得了南美区青年锦标赛的桂冠,这支哥伦比亚U20代表正是处在最佳状态的时候;所以本届杯赛,哥伦比亚不仅想扞卫上届世青赛第三名位置,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在2005年年初的南美青年锦标赛上,哥伦比亚展现了严谨的战术组织,超强的控球能力以及令人恐怖的攻击力,他们9场比赛一共打进了20个进球:第一阶段5-0大胜玻利维亚,1-0小胜秘鲁,2-0轻取委内瑞拉,1-1战平阿根廷,并且凭借净胜球优势力压阿根廷晋级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先是4-3力克智利队,随后3-1战胜乌拉圭,再遇阿根廷和委内瑞拉时将小组赛的结果“照搬”过来,最终晋级决赛并击败巴西登上了南美之巅!嗯,纠正,是南美青年之巅……
    而现在的主教练是出生于1959年的拉拉,从2003年就带队参加了2003年芬兰世少赛并夺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位与比利亚雷亚尔主教练佩莱格里尼类似有着一段建筑学经历的主教练也是擅长足球技战术的学院派……
    最重要的是拉拉很了解这支哥伦比亚队的优点和缺点。
    而关于哥伦比亚阵中的球星或威胁人物,也在李奇的意料之外,后世他有印象的瓜林和小老虎法尔考都是一脸青涩的在替补席上坐着,而大长腿吉奥瓦尼-莫雷诺更是连大名单都没有入选……
    而这支哥伦比亚队伍中风头正劲的却是出生于1985年7月25日的前锋罗达莱加:在南美区预选赛开打时罗达莱加还不是球队的主力,但最后他却一举打破了南美青年锦标赛的进球纪录;这位20岁的小将以11粒进球打破了阿根廷球员加莱蒂此前保持的单届九球的纪录!
    教练组说罗达莱加的技术十分全面,左右脚均可射门,并且头球功夫和任意球技术也不错,哥伦比亚球迷已经将其封为继奥克查之后的新偶像……
    经过上半场的较量,李奇认为其技术十分全面是真的,反正好像左右脚和头部都碰过球……
    但至于是否能成为比肩奥克查那样的人物……反正李奇是没有和奥克查踢过球,而罗达莱加上半场也没有在中路制造太多威胁;如果下半场他一直在场上的话,李奇决定再好好观察一下……
    15分钟的中场休息转瞬即逝,李奇吃了根香蕉补充能量,补充了水分,重新系紧了鞋带,整理好了球袜护腿板,拍了拍脸蛋,最后长呼一口气和队友们高喊了一声:干巴爹!哦,不好意思,串台了,应该是佛炸(Forza加油)!
    李奇准备下半场打起精神,更严肃认真的对待比赛……
    回到球场,李奇发现,现场狂热、奔放的哥伦比亚球迷以十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欢迎着重回球场的哥伦比亚队,进而唱着歌跳着舞给哥伦比亚队加油鼓劲,象征哥伦比亚队的黄蓝红三色主宰了整个看台……
    中场休息的时候意大利这边就决定作出了人员调动和阵型变化,由7号蒙托利沃上场替换下上半场错失绝佳机会的17号本蒂沃里奥;并由新上场的蒙托利沃和诺切里诺重新组建中场中路构建防守屏障,由李奇左移去边路,绕开哥伦比亚重兵把守的中路在左边路梳理中场并组织进攻,并由与李奇配合更默契的蒙托利沃进行协助……
    由体力更充沛,比赛经验更丰富,以及技术更出色的蒙托利沃替代了本蒂沃里奥,立马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李奇可以将部分防守和后场向前场推进的任务分担给了蒙托利沃,也能在更靠近对方半场的位置接球组织进攻。
    意大利下半场一开始就获得了更多的球权和进攻威胁……
    下半场是由穿白衣的意大利先开球,皮球回传后陆续经过佩莱、克里希托、卡尼尼、诺切里诺和蒙托利沃的倒脚传递,然后来到了站在左边锋位置的李奇脚下……
    李奇停好皮球,十分谨慎的观察场上的局势,思考如何组织进攻……
    而突然变成和李奇对位的哥伦比亚11号奥塔尔瓦罗半蹲着扎着马步,也在十分谨慎的观察着李奇,内心有点懵,怎么意大利这10号不在中路组织进攻,跑到边路来了?他好像技术挺好的,是直接上去干他呢,还是等一下再上去干他呢……
    而哥伦比亚中路原来负责防守李奇的托哈和苏尼加也是有点纠结,意大利10号怎么跑边路去了?那还跟不跟过去?跟过去的话,中路怎么办……
    也就在哥伦比亚中场一愣神的功夫,李奇已经和套上的克里希托打了一个简单的传切配合,轻松的绕过了奥塔尔瓦罗的防守,攻入了哥伦比亚的进攻3区;这可是本场比赛克里希托第一次持球攻入哥伦比亚的进攻3区……
    在哥伦比亚右后卫19号卡西埃拉逼上来之前,克里希托将球回敲中路,跟进过来并内切到前腰位置的李奇截停皮球,然后克里希托拉开准备躲开卡西埃拉的贴身纠缠,准备再绕外线下底……
    李奇位置前移之后,苏尼加马上长舒一口气,不用跑边路了,马上贴上来阻拦李奇……意大利这边蒙托利沃也靠近接应,诺切里诺拖后准备保护,远端西加里尼也在插上准备接应进攻……
    李奇先是一个短传和撤出禁区接应的科佐利诺打了一个2过1,避开苏尼加的贴身纠缠,但马上托哈就补过来防李奇的远射或突破,给苏尼加重新贴近李奇争取时间……
    而就在苏尼加还没跟上来这一个档口,更靠近禁区葫芦顶的李奇接科佐利诺回做皮球的一瞬间又迎来了一个“爆发点时刻”!
    时间突然感觉又像似停止了,正面防守的萨帕塔和穆拉雷斯正被中锋佩莱所牵扯,守门员阿雷纳斯站在门线上张大嘴高喊着似乎是提醒防远射,近处的托哈迈开长腿随时准备封堵李奇的远射,而斜后方的苏尼加已经伸出右手搭在李奇肩上准备施加身体干扰,右后方不远处的蒙特利沃已经靠近准备接应……
    李奇扭腰,脚腕一抖,斜线送出一记直塞,打穿哥伦比亚右路的防线,皮球在卡西埃拉的面前滑过,在小禁区右侧外延缓慢滚动,这时克里希托高速插上接过皮球,然后下底大力低平球传中,瞄着小禁区中路的佩莱而去……
    佩莱凭借着其1米94的强壮身躯,成功卡到位置,倚住了穆拉雷斯,挡住了萨帕塔,起逆足脚迎球怒射……好不容易逮着的机会,就这样被这记怒射砰的一声干门柱上了!
    守门员完全没有反应,射门位置太近,球速太快,幸好门柱帮忙挡出去了……这球力量之大,门柱一直嗡嗡的回响,皮球直接弹飞回到中场附近的边线出界了……观众席一片惊呼!
    嚓……这第二次了吧?下次是第三次了总该进了吧……李奇心中不禁怨念道。
    李奇下半场一开始就出现了一记“爆发点时刻”,而这个“爆发点时刻”是里卡多-李奇自己起的名字,因为李奇也没有找到任何材料或者课本是讲解他失语期后踢球出现的这种状态的……
    里卡多从失语期恢复过来之后,结合老李奇40年左右的野球经验,球技就直接大涨,但毕竟不是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很多技术动作以及踢法理解还是错误的;也只能在低年龄阶段凭借更合理的利用身体以及超前一点的意识,欺负一下小朋友们……
    但是,在某次小学校内级的比赛时,里卡多发现了有一些不一样,在某些触球的关键时刻,他总能觉得时间像停滞了一般,可以给与他更充分的观察局势、更清晰的思考以及更冷静的判断,甚至是更精准的做动作的机会!
    这什么鬼?超能力么?蜘蛛感应?里卡多有点兴奋了……
    可是接连几次测试,都被哥哥安德烈暴击之后,里卡多就知道肯定不是超能力或者蜘蛛感应了……似乎只有在踢球的时候最容易发生这种“爆发点时刻”……
    至于为啥起名叫“爆发点时刻”,里卡多就觉得特别像拳皇游戏里放大招时时间停顿角色闪耀那一下,下一瞬间肯定有高光表现,所以就根据自己奇差的取名审美弄了这么一个名字……没办法,毕竟也没有在其他书本或者课上了解到这个情形叫啥……
    里卡多也询问过启蒙教练、安德烈,某些未签职业合同的球员以及他觉得肯定有类似感觉的两个人:小罗和梅西……
    启蒙教练的回答是:嗯,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是你精神高度集中,让大脑处理事件的速度更快了,所以看起来像周围的时间慢下来一样;我以前也偶尔试过几次,其他职业运动员也应该会偶尔进入过这种状态……
    安德烈:什么鬼?时间停滞?哈哈!你动画片看多了么?这么厉害还躲不开我的来自地狱之火的人间无敌霹雳大暴击?哈哈哈……看招……
    某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余球员:哦?时间停滞?应该是技术动作发挥更稳定以及偶尔灵光一闪时的触球带来的错觉吧?
    小罗:哦?里卡多你也有类似的感觉么?是啊,有时候我是觉得能清晰的感觉皮球的每一下跳跃和变化,甚至有时候能预感皮球下一刻的跳跃和变化……很奇妙是不是?这就是足球的魅力啊!
    梅西:嗯……是的,尤其是在我起速盘带时,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很棒,我能感觉到周边的球员的动作好像都放慢了,我可以轻松都在他们做出防守动作之前提前触球变向……
    是的,这种“爆发点时刻”不是所有人都体会过,而且每个体会过的人感觉又不一样。
    像小罗这种得益于他球感的天赋,他的“爆发点时刻”更像是人球结合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像梅西这种,就绝对是得益于他高达4.4赫兹的步频天赋了。
    (通俗地说,就是梅西每秒钟可以跑4.4步。最直观的比较就是百米飞人博尔特的步频只有4.2赫兹,而步频最快的短跑选手鲍威尔也只是4.4赫兹。也就是说,梅西跑步频率已经达到了顶级田径运动员的水平……)
    梅西的“爆发点时刻”可能是出现一小段时间或者短时间内高频次出现,帮他完成一条龙的突破……
    而里卡多的爆发点时刻呢?经过里卡多多年的实践研究,他发现了有以下几个特点:
    1、“爆发点时刻”是被动触发的,不是里卡多想来就来想停就停的,状态更好、精力更集中的时候更容易出现;
    2、每次出现大约也就持续0.5-1秒钟,很少持续超过2秒或者在1分钟内多频次出现,里卡多偶尔尝试过在段时间内连续出现2次,但从来没有试过1分钟内刷出来3次或以上,甚至时间放宽到3分钟也没有试过……所以除了偶尔的短时间内能刷出来两次,正常来说里卡多的“爆发点时刻”会间隔大约5分钟以上;
    3、出现的次数似乎没有明显的上限,但出现的次数越多,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出现的频率越高,里卡多就越容易疲惫……里卡多有印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在U17世少赛的决赛上了,平均大约每6-7分钟就出现了1次,所以那场比赛外人看起来里卡多就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直接打崩了对手……
    4、和小罗和梅西的“爆发点时刻”不同,里卡多的“爆发点时刻”更像是静态的上帝视角,能根据之前里卡多对全场的观察,在瞬间梳理出该时刻里卡多可以发现的全部局势,甚至放大某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以及预测下一刹那(极短时间内)局势的变化……这可能和里卡多超强的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5、这个爆发点时刻可能和肾上腺素、内酚酞或者多巴胺的分泌有关。
    …………
    回到比赛,哥伦比亚开出界外球进攻无果后,几下传递,球又回到了左边锋位置的李奇脚下……对位的奥塔尔瓦多内心吐槽:mmp,又来?……
    幸好这次托哈没有犹豫,及时补防过来……李奇观察到哥伦比亚阵型整体往自己这侧倾斜后,一脚精准的长传找到了右后卫玛佐拉蒂,由哥伦比亚的弱侧发动进攻……
    下一回合,故技重施,不过这次李奇是经过蒙托利沃过渡,直接找到了右边锋西加里尼,尝试从更靠近哥伦比亚进攻3区的弱侧位置发起进攻……
    但这两次进攻效果并不太好,都没有形成威胁,一次被及时补防的苏尼加破坏出边线,一次由科佐利诺的远射飞出底线作为终结。
    比赛来到第55分钟,皮球又来到了李奇脚下……奥塔尔瓦多:仙人板板,还来?看我好欺负不是?果断直接上抢干他……
    “哔!犯规……”
    “噢!这次李奇没有转移了,而是分边给套上的克里希托,哥伦比亚的11号奥塔尔瓦多鲁莽的上抢克里希托犯规……”
    “裁判出示了一张黄牌……这是本场比赛哥伦比亚队第二张黄牌……”
    “意大利获得了一个离球门大约40米左右的45度角定位球……”
    “这个定位球应该由李奇来处理,蒙托利沃也站在了球前……”
    “佩莱、卡尼尼、安德雷奥利和玛佐拉蒂等长人都挤进了哥伦比亚的禁区……”
    ……
    李奇站在球前,观察着禁区内人挤人的局势,盘算着怎么处理这个球:
    开到哪个点好呢?
    嗯?!有感觉了……
    好吧!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