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是天意,还是盛极必衰?
作者:八零久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新章节     
    汉武帝刘彻:“急功近利,这后世的大唐是要败了吗?”

    “按理来说,二十万大军出兵潼关,即便这二十万大军之中大多数都是新兵,就算叛军有埋伏,若是做足了准备,也不太可能会遭遇大败吧?”

    汉楚王韩信:“这后世大唐王朝的这场叛乱,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能长达数年之久,那这场出兵潼关后的战斗,应该就是关键了。”

    “吾想不通,这二十万的唐军,为何会败给叛军?”

    “这个哥舒翰,在此之前真的是百战百胜的将领吗?”

    “从他到达潼关拿到兵权算起,起码也有数个月的时间了,难道还训练不出一支能作战的部队?”

    “探子回报的信息,在那陕郡只有四千人,派出一支几万人的精锐部队先攻打不就好了,为何还要二十万大军同时出城?”

    “陕郡离潼关又不算有多远的距离。”

    “这个哥舒翰的百战百胜与名将的头衔是不是有所虚名??”

    ......

    【看着浩浩荡荡,一个个摩拳擦掌,意气风发的唐军将士,走出潼关。】

    【此时处在潼关城墙上的哥舒翰,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心中不由的生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段时间以来,各地唐军都传来捷报。】

    【似乎有潼关之兵,再不出战,安禄山的叛乱就要被平定的迹象,白捡的功劳,都要被别人夺了去的模样。】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朝廷在不断的催促自己出兵,自己手下的部将们也想出兵。】

    【尤其是最新探子带回来的情报中,也在表明着叛军即将要放弃洛阳,要跑回范阳的迹象。】

    【再加上唐玄宗李隆基派了身边亲近的宦官来传旨,自己再不出兵潼关,怕就是下一个封常清与高仙芝了。】

    【但是在出兵潼关之后,看着一个个摩拳擦掌,士气莫名高涨的唐军士兵之后,哥舒翰却不由的担心了起来。】

    【哥舒翰:自己是不是,应该再谨慎一些,不应该让二十万大军,一同出关的?】

    【城墙上奉旨来传令的宦官,看到大唐军队在走出潼关时的士气与斗志,心中充满了欢喜,转过头时,却看到哥舒翰略带愁容。便问道:“哥舒元帅,何故有愁容?”】

    【哥舒翰不是很肯定的言道:“叛军用兵经验丰富,陕郡是通往洛阳的要道,叛军不可能疏于防守,这极有可能是叛军的诱敌之计。”】

    【传令宦官淡淡道:“哥舒元帅,昨天不是已经深讨过此事了吗?”】

    【“况且哥舒元帅,不也为此做了应对与安排了吗?”】

    【“让大将王思礼率兵五万作先锋,任务是率先进攻敌军,为大军打通道路。”】

    【“副将庞忠等率兵十万紧随王思礼部前进,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全速前进了吗。”】

    【传令宦官之言,也确实如此,哥舒翰此时心中虽有重新部署的打算,但是知道将令不可轻易的朝令夕改。】

    【并且哥舒翰对此时心中的担忧,并不是很坚决,最后也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俗话有说,当局者迷。

    即使是其它世界不同时代下的哥舒翰,也在此时想不太明白,在天道盘点中的自己,为何会如此。

    坚守潼关不出,等叛军与安禄山撤出洛阳后再派骑兵追击,这样的策略确实是最稳妥的策略。

    但是既然到了不得不出兵的地步了,为何不先让先锋部队去攻打陕郡,取得胜利或对峙之后,潼关的大军再支援也不迟。

    这样既能完成了唐玄宗李隆基交待的任务,也可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即便先锋部队遇到了埋伏,被击溃。

    那也只是损失了一支先锋部队,自己依然保留着一群白徒兵坚守潼关。

    然而,自己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不能坚信自己心中的担忧呢?

    ......

    武侯诸葛亮:“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有再多的先例存在,当局者该迷惘的时候,也一样会迷惘。”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先派出一支精锐的先锋部队出潼关攻打陕郡,才是最好的选择了。”

    宋太师魏国公秦桧:“大唐的潼关之败,虽然与宰相杨国忠有一定的关系存在,但主要责任与过失,都不在杨国忠的身上。”

    “只不过是杨国忠,猜准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思。”

    “并且两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国忠,只是让哥舒翰出兵攻打陕郡,没有让他把二十万大军都带了出去,结果导致了潼关的大败。”

    “在吾看来,潼关大败的主要责任,还是在统兵的哥舒翰身上。”

    随后宋太师魏国公秦桧冷哼道:“哥舒翰为什么会身患重病下不了床?”

    “还不是他晋升到长安之后,整个花天酒地,沉迷于女色导致身体状况每日愈下,才会

    患上的重病下不了床的。”

    “此时的哥舒翰,早已经不是镇守边关那时的他了,他也早已经不复当年之英勇了。”

    “他的晚节不保,也是他咎由自取造成的。”

    明孝宗朱佑樘:“若不是唐玄宗李隆基,想重塑他的帝王形象,太想打败与活捉安禄山,不断的催促哥舒翰出兵潼关,也不至于唐军大败。”

    “一切都有天意。”

    “盛极必衰,只能说盛唐时期,把大唐的国运都给消耗完了。”

    【唐军先锋在通过灵宝地区时,果然发现了叛军,他们衣衫不整,队列松散,三五成群坐地闲聊,队列毫无章法,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看到这样不堪一击的军容,唐军上下再一次坚信了,叛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传闻。】

    【面对这样的叛军,就相当是在白捡战功一般轻松简单。】

    【怪不得,各地抵抗叛军的唐军会捷报不断了。】

    【若是自己这些潼关之兵,再出关晚一些,怕是一点战功也捞不到了吧!】

    【唐军先锋立即就向这波叛军发起进攻,叛军佯装不敌,立马开溜。】

    【这让先锋唐军更加轻敌,也顾不得队形,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他们只想一股脑地追着叛军砍杀与争夺战功。】

    【然而,当唐军先锋,追杀至道路狭窄的路段时,突然间鼓声大噪,四周伏兵四起,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道路两侧,伏兵齐出,巨石、滚木如雨点般砸下,利箭呼啸而来。】

    【唐军先锋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惊恐地尖叫着,狭窄的道路让他们无处可躲,拥挤在一起混乱不堪,自相踩踏者更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