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尴尬处境,闲鱼生活
作者:鸿蒙求道者   斗破诸天:吾乃萧玄最新章节     
    ……
    虽然以他的官位,侯府之中允许收藏这些东西,但他一向不会授人以柄,这些禁书,他一向丢到了戒指内。
    武经开篇就讲:武学最终,乃坚固肉身,超脱生死,绝非杀戮逞强,世间如苦海,肉身如渡海之筏。若肉身坚强,则能载人直达苦海彼岸。
    道经开篇讲:世间如苦海,人之肉身如渡海之筏,然苦海无边,筏终腐朽,唯有神魂坚固,则可舍弃舟筏,以自身之力,游至苦海彼岸。
    武术是讲究修炼肉身,肉身坚固,可以载人安全渡过苦海。
    而仙术则讲究是苦海无边,船只肉身终将腐朽,不如直接修炼神魂,就好像是让人精通水性一样,这样就算是船只毁灭了,人也不会淹死。
    武术的修炼,分为练肉,练筋,练膜,练骨,练脏,练髓,换血,七大层次。
    在武经里面,对这七大层次又做了详细的描述。
    练肉:为武术基础,运动周身将全身之肉练得结实饱满,反应灵敏,能敌二三人围攻。大乾王朝军队里面的“讲武堂”又把这样的层次称呼为“武生”。
    练筋:全身筋伸缩强劲,爆发力量凶猛,身体敏捷,能敌六七人,这样的人在军队里面叫“武徒”。
    练膜:全身皮膜结实,抗住打击,一发力,人皮如牛皮一般坚韧,能被十多人包围还可以战胜,这样称呼为“武士”。
    练骨:全身骨骼坚硬,洞穿力强大,肉身更为敏捷,抗击打力更强,能敌数十人。这样的人称呼为“武师”。
    练脏:通过呼吸吐纳使内脏强大,呼吸连绵深远,体力悠长,几乎能力敌百人。行走疾如奔马,跳跃灵动如飞鸟,称呼为“先天武师”。
    练髓:拳法武术的修炼已经深入骨髓。这样的人,称呼为大宗师。
    换血:骨髓强大之后,进过修炼,全身血液焕然一新,所谓是练髓如霜,练血汞浆,脱胎换骨,伐毛洗髓,这样的人,能敌数百人,为武中圣者。
    道术则讲:安定心神,杂念不生,感受到自身的神魂所在,乃定神。
    能够神魂出窍,在躯体周围活动,乃是出壳。
    能够在黑夜自由游荡和在离地两三尺的地方慢慢飞行,能够使用一些幻术,称为夜游。
    不惧白天烈日,过目不忘,离地十多丈高,十步并作一步,已经能稍微影响下实物,先在阴天没有阳光的游荡,再逐渐在早晚的日头下游荡,最后锻炼到能在正午烈日下游荡的地步,则为日游境界。
    游魂练就成阴神,神魂逐渐实质化,介乎于虚和实之间的地步,能够驱使身体力量一半的器物,以肉体一半的速度进行物理攻击,大成时灵肉分离,无需观想就能出壳。一千个修炼道术者不见得会出来一个驱物高手。
    神魂凝聚天地之气,变化无穷。神魂能够借助外物显出形体,凝聚出真实的形态,如烟尘、雾气、月光等,大成前借助金丹的铅汞之气,把神魂暂时凝聚实体,身体刀枪不入,有着先天武师的力量,大成后方能随意借物显形。
    可以契合各种血肉之躯,能够附身在各种动物的体内,甚至还能附身到气血弱一些的人身上,一言一语,都带着巨大的神魂压迫力量,并不用特地地观想迷神。能以神念扫射四周,接受各种生命的生机,返回神魂之中,得出图像,就如亲眼所见。大成之后,神魂比以前壮大十倍,拥有300多个念头,随意的一个念头,都有驱物的力量。此时神魂分化,念头一动,道术无穷,肉身也可以动弹施展武技,根本不用神魂出窍。默然而坐,神念却密布四周,方圆数十丈。神魂可化为阴风,搜寻方圆十多里,普通被这阴风吹过身体,都会被夺走魂魄,称为附体境。
    打破生死屏障,有夺舍之能,存活五百年后灵魂开始腐朽。可以尸解转世,但有胎中之谜的困扰。神魂比以前凝练十倍,可以随便裹起万斤巨石,附体控制武师境界以下的肉身,千里之外,以心传心。参悟肉身灵魂之间那微妙的关系,堪破生死转换,就算换了一个肉身,魂和魄也会渐渐融洽。武道最高可修成灵没有肉合一到初级武圣。凡非人类,修得阴神夺舍转生为鬼仙。顶尖鬼仙神魂凝练到可渡过雷劫地步,道术覆盖方圆五六里,巅峰武圣以下都奈何不了。一支千人精锐军队同时怒吼可让鬼仙退避三舍。每渡过一次雷劫,实力比起普通修道人要增强十倍,称为鬼仙。
    十五岁参军后,林亦通过简单的武学,超强的悟性,短短五年,修行至练脏境,立下赫赫战功。
    其间,没少遇到暗杀,只因为其修炼速度恐怖,不用想他都知道来自皇室。
    之后一不做二不休,表面上弃武从文,花费几年光阴,考了个状元。
    随后他的生活,就陷入了简单的上朝下朝,至于权势?皇帝已经很忌惮他了,直接给了个逍遥侯的封赐,不言而喻。
    林亦也不在意,暗中修行,十几年过去,本可没什么变化的容颜,在他的控制下,变成了中年模样。
    实际上,他除了这些年武道进步,成就了换血武圣大圆满,暗中渡过了四次雷劫,仙道之上,也达到相应的层次,四次雷劫。不过表现出来的,依旧仅仅是练髓境罢了。
    因为他在突破练髓时,被干扰了,他也就将计就计,表现出突破被干扰,走火入魔,根基毁坏呢样子。
    所以他也就顺势咸鱼起来。
    实则,暗中却在苦修《玄水天经》与《化石天功》,这是他机缘得到的功法,修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汲取百家经典,炉养百经而感悟补充的。
    逍遥侯府的生活十分平静,最适合读书练字,修身养性,差不多就是王朝出钱养他,让他少让王室操心的意思。
    他这府邸,虽是他的府邸,但其中王室的眼线并不少,每次外出,几乎都带着几个王室眼线外出,大家求个相互心安。
    ……
    林亦出了侯府,玩耍去了,来到城外,漫无目的,直至遇到一个幻境。
    堪破眼前的虚幻,转头四顾,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大山,方圆近乎百里,虽然算不上雄伟,但也丛林茂密,地形复杂,山头极多,有流泉飞瀑,也有乱石山林。
    山脚下有一座叫做“秋月寺”的破败寺庙,庙里面就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和尚看守,林亦添了一些香油钱,就在此地借宿。
    入夜,北风呼啸,吹得四面的墙壁“咔嚓、咔嚓”作响,好像下一刻就好倒塌一样。
    寺庙偏殿的院子里面,蓬蒿满地,枯草被风卷起,一片的凄凉。
    呜呜呜!呜呜呜!
    从远处的深山之中,传来了几声凄厉的嚎叫,似狼似狐,夹杂在夜风之中,又似是夜枭。
    深山,古寺,北风,狼狐笑,这一切,都是令人恐怖的场景。
    “吱呀”的一声,林亦推开了门,走到了院子里,就发现远处大约几里外的山谷之中,有数点拳头大小的绿火上下漂浮着,十分诡异。
    “鬼火。”林亦看了一眼后,就走出了秋月寺,向着山中走去。
    黑夜对他造不成丝毫的阻碍。
    林亦的神念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四周的景象倒映在心头,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
    前行不久,一个漆黑的山谷出现在远处,山谷中央,隐约有火光。
    走到近处后,可以看到在山谷中间燃烧了一堆大篝火,篝火的旁边,围坐着几十只雪白皮毛的狐狸。
    这些狐狸,半蹲半坐,好像是人一样,尤其是它们,一个个捧着书本,发出稀奇古怪的声音,好像是在诵读,就好像是私塾里面读书的小孩子一样。
    一群狐狸,像人一样读书!
    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想要取得成就,就要像人学习。
    这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狐狸。
    林亦仔细观察,这些狐狸中有一些已经开启了灵智,但是不通练气之术,所以也就无法化形成人。
    练气之法,在这个世界是不入流的传承。
    林亦现出了身形,一群狐狸看到他后,顿时慌乱了起来。
    “安静。”一个声音从篝火旁传出,这个声音生硬,腔调很怪,就好像是喉咙里面卡了鱼刺,但是总算是吐词还算有板有眼,却能听得懂。
    只见一只老狐狸,像人一样站立着,后肢着地,前肢做出拱手的模样,歪歪斜斜的向着林亦走了过去。
    “先生大驾光临,真是令幽谷蓬荜生辉。”老狐狸说着,两只前爪做拱手的动作。
    看着一本正经的老狐狸,林亦微微一笑,道:“阁下客气了,我听说贵族藏书盛丰,特意前来拜访,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先生客气了。”老狐狸一板一眼的说着,它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礼仪,活生生的一个乡村老学究。
    就在这时,一阵香风吹过,一个身穿粉红色仕女装,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出现在了篝火旁边,此女的年龄在十**岁上下,艳丽不可方物,看上去有一种令人喘息不过气来的美。
    “涂老,今天谷里来了客人。”红衣女子向着老狐狸问道。
    被称作“涂老”的老狐狸还未来及说话,就听有“唧唧、唧唧”的声音响起。
    先前因为林亦忽然出现,而乱成了一团的小狐狸中,有三只幼小的狐狸叫了一声,一溜烟的窜了过来围绕着红衣女子上下跳跃,一副欢呼雀跃的模样。很显然是很熟悉这个红衣女子。
    涂老训斥道:“小桑,小菲,小殊,不要闹了,今天有客人到来。不要失去礼数。你们怎么手也在地上爬,还改不了禽兽习气,让客人笑话呢。”
    红衣女子嫣然一笑,转头看着林亦,道:“侯爷好雅兴!”
    “见过娘娘。”林亦说着,心中暗自打量着眼前的这个红衣女子,现今大乾皇帝的妃子,元妃娘娘。
    “不必客气,倒是侯爷来此,本宫颇为意外。”
    “娘娘见笑了,出来解解闷,途径此处。”
    突然,元妃抬起头来看了看天色,道:“呀?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去。
    涂老你和林先生聊聊吧,林先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话音未落,她一个纵身,人就到了三十步开外,几个纵身,就消失在了山林之中。
    元妃竟然说走就走,没有半点的拖泥带水,干净利落。
    “先生还是参观下我的藏书吧。”涂老似是想找人炫耀自己的藏书,谈了两三句话之后,立刻请林亦到石洞之中参观他的藏书。
    狐族藏书的地方是山谷南面的一个石洞,同时也是狐狸们居住的地方,石洞又大又宽广,足足有五六百步方圆,高也有五六人高,走进去之后,好像一个殿堂,一点都不觉得拘束。
    石洞的石壁上凿有许多小孔,小孔上,点燃着一只只的油灯,这油不知道是什么油,带这一股清香,却没有烟。光线也很亮,火光都不摇晃。
    而石洞四面全部都是木质的书架,书架上都放着一册册的书籍,各种各样,有大本的,有小本的,有手抄本,有石印本,有木刻本,纸质也各种各样,有竹纸,檀纸,绸书,羊皮卷,甚至还有丹书铁券!
    四面墙壁,数十个大书架之外,四面的墙角下,还堆放着无数纸质已经发黄的书。有残缺的古籍,有经文。
    这一满石室的书,保守估计,也足足有十万册之多。
    林亦扫了都放在一起,也没有一个分类。
    就好像是一个大暴发户,发财了,想把自己家里装饰成书香门第,转而花钱买上许多书,胡乱摆放。
    他走到一个大书架面前,抽出一本书,翻开来,是一本佛教中的经文,木刻印刷,背后还有久远的印章,印章是“大禅寺”,是一本古籍,卖到书铺之中能值不少钱。
    随后又翻了几本,书的背后,也都刻着“大禅寺”的印章。
    “大禅寺啊。”林亦微微感慨一声。
    中州大禅寺,地处在大乾王朝的中部,是一座千年古刹,鼎盛到了极点,许多书籍里面都记载了这座寺庙的恢宏。
    据说这座寺庙,一层一层的大殿,每天早上,给佛祖菩萨上香的小和尚,要骑马才能跑得过来。所以有“跑马点香”一说。
    同时,这座寺庙也是武学圣地,修行圣地,更是财富的圣地。
    佛寺不用缴税,田产又多,香火更是鼎盛,千年积累,富可敌国。
    只可惜,在二十年前,因为大禅寺联络前朝遗老谋反,被大军清缴,千年古刹付之一炬,财宝被收刮一空。据说大乾王朝的财政,从此变得空前稳固。
    成败兴亡,实在是梦幻一般。
    千古悠悠,世上从来没有永恒的主角。
    不过这也正常,和尚与道士不同。
    佛教有着严密的组织,戒律森严,从一开始就是以度化信众遁入空门为目标,入住寺院,实际上有具有大量的土地免税避税,使得朝廷损失大量的人口和税赋。
    不管是此界的大乾朝廷攻破佛门圣地大禅寺,还是地球华夏历史上的几次灭佛,归根结底,都是佛教的发展壮大,已经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利益。
    而道门内部则派系林立,组织松散,事实上倾慕玄学,专注修道之士,多在家修行,与平常人无异,仍旧照常娶妻生子,交粮纳税,也没有什么特权。
    少有真正出家,入住道观,清净孤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