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作者:炎黄意象   蓝色地球之梦最新章节     
    还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超级国宝文物,诸如《华夏九鼎》、《传国玉玺》、《司母戊大方鼎》、《秦十二金人》……那些国之重器,以及《兰亭集序》、《广陵散》、《女史箴图》、《历代帝王图》……诸多赝品当道、摹本当国宝的原件真品,一定要尽力把它们找到,展现于世人面前。
    毋庸置疑,摹本再好,也不如原件,赝品再逼真,也不如真品。
    估计差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不是吗?
    元芳,你怎么看?
    以书圣王羲之为例,他的墨宝真迹没有一件现世,全部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即便是现在被国人尊为圣品、视为超级大国宝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是唐代书法大家冯承素临摹的,包括乾隆御书房三希堂收藏的“三希”之一《快雪时雨帖》,虽然非常不错,世人无不推崇备至,应该还是不如王羲之的真迹。
    难以想象,被世人形容“飘若游云,矫若惊蛇”、“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王羲之真迹该是多么精妙!
    所以,对于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一众中夏书画大师的真迹,赵宇很是期待,所有炎黄子孙又何尝不是,特别是众多书画老饕。
    筑巢引凤?
    赵公望也摸摸鼻子,如果这样筑巢可以引凤,那我就要盖一幢能容纳百万件、千万件文物的巨型博物馆,把流失在海外的中夏文物古董统统招引回来。
    行吗?没听说过。
    但是,赵公望绝对相信赵宇,他既然那么说,就有他的道理。
    说话间,爷孙二人已经走出新展区大门,赵公望发令,“熊猫小精灵,把大门关好。”
    “好的,主人。”熊猫小精灵悦耳的话音刚落,大门自动关闭,锁好。
    这可是第六代智能小管家,具备声音和面容识别功能。
    其实,从安全角度,“公望博物馆”根本不用设置门锁,之所以还有,那是从管理和秩序上考虑,担心参观者误打误撞走到不该去的地方,挡君子不挡小人是也。
    二人向不远处一间新装修的工作室走去。
    “这个工作室,也是按照你的要求,才装修好的。”
    赵公望打开挂有“文物研究工作室”牌子的大门,“你看,可以让20个文物专家同时研究,隔壁是检测、分析化验室,各类文物研究需要的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哎?小宇,你怎么了?”
    赵公望声色诧异,一脸的关切。他看见赵宇眼睛微闭,这可是精力充沛过人的赵宇鲜见的神情啊。
    “哦,没什么,走了一下神。”
    赵宇恢复正常,英气飒然,“爷爷,您说的,我都听见了,您接着说。”
    实际上,赵宇刚才半分钟的“走神”,已经利用东方给与的“九州”号飞碟“冥空挪移”便利,将件世界各国文物、古玩、名画、名雕,按照自己的方案安设、摆放在新展区,其中,在素耶蒙佩巴和坎诺秘密仓库“收缴”的有5068件,从“霸天虎”亚洲分部首领巴尔加等极端犯罪组织头子“掠夺而来”的多达件。
    每一件文物古玩都配上了用料考究、雅致和谐的支座,每一幅字画都制作了一个美轮美奂、精美绝伦的水晶画框。
    当然,后者可不是这十分钟内制作的,而是“早有预谋”滴。
    这里的工作量可不只是“冥空挪移”,还包括字画的悬挂、固定等上墙事宜。
    “你还没有告诉我,这个工作室及检验分析室的用途呢?”
    赵公望一直疑惑赵宇这一要求,“难不成你要从事考古还是鉴宝?”
    “这倒不是。”
    赵宇摇摇头,微微一笑,“爷爷,之前文物部门没有向你提出文物研究要求?”
    “当然提过。”
    赵公望颔首,略作回忆,“我去文物登记报备时,就引起省局和国家总局的极大关注。
    别看你弄来的文物对于博物馆而言不算太多,只有二万多件,但是,它们的文物等级高啊,绝大多数都是等级文物,国宝级和一级文物占比三成以上。
    最重要的是它们没有一件是在国家文物商店卖出的,大多数都没有在国家文物局备案过,属于‘只闻其声、未曾谋面’的回归文物。
    绝大部分都是战乱时期流失出去的,与那位末代老儿、多如牛毛的汉奸不无关系,他们能不关注吗?
    所以,登记备案过后,国家总局和省局都派了文物专家,在馆里观看了好长时间,并要求分批将文物借出,去政府文物研究机构进行研究。
    只要手续完备,我都同意了,他们也如期返还,还发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论文,对不少历史谬误进行了拨乱反正,成就不小。
    最让他们惊讶的是件古玩全是真品,而且完美无缺,品相俱佳。”
    赵宇心道,经过我的神识扫描,当然是真品,那些宝贝都是汉奸的贿赂品,当然是百里挑一的珍品,还能不完美,真是!
    赵公望继续,“为了感谢国家的支持,我还主动捐赠了十件国宝级文物、二十件一级文物,国家博物馆和天南省博物馆各分一半,填补了他们多项空白,两个博物馆在送给我锦旗以资感谢的同时,两位馆长及有关领导都把自己脸笑烂了。”
    爷孙二人开怀大笑。
    赵宇止住笑声,借机循循善诱,“您呢?还有您的诸多文物古董同行朋友,您们就不想多和文物学家交流心得?您们就不想发表论文?您们就不想像人家马未都先生那样成为鉴宝大师,着书立说,为炎黄文明传承做贡献?”
    “当然想了。”
    赵公望泰然坦言,些许自豪,“忘了告诉你,我已经完成了六篇论文,三篇分别登载在国家一级期刊《中夏文物》、《文物研究》、《文物论坛》上,评价极高,好多期刊纷纷和我约稿。为此,天南大学历史学院还给我颁发聘书,聘我当客座教授,另外,还有三篇收到编辑部的通知,即将登载,两篇即将完成,就是着书立说嘛,构思有了,正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