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怀表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余采薇心想裴齐拿出来的东西,必然不差,要是太珍贵她就不收了,可不想欠个什么人情。
    打开盒子一看,她顿时愣住了!
    杨大郎愕然出口:“打火机!”
    裴齐愣怔了下:“杨兄弟认识?”
    杨二郎说:“这就是我娘五两银子卖给当铺的啊,我娘那里还有好几个呢!”
    裴齐的眼角抽搐了下,余采薇卖个打火机才五两,他却花了三十两。
    所以他是一个纯纯的冤种?
    余采薇也不问多少钱了,瞧着裴齐的脸色不太好,估计让当铺掌柜圈了!
    她作势从布包里取东西,在空间中拿出一块怀表递给裴齐。
    “打火机裴少东家留着自己用吧,说起礼物,我觉得这块怀表倒是很适合裴少东家。”
    怀表是什么裴齐不知道,但外面一层黄金他认识,这么一小块金子,的确值点钱,可他却是看不上眼的。
    “心意在下收到了,不过金子余夫人还是拿回去,你们家比在下更需要。”
    意思就是不缺钱呗,她们家穷呗,还说的这么委婉!!!
    余采薇解释:“这不是金子,而是一种黄铜材质,裴少东家不妨先打开看看。”
    黄铜能做的比金子亮度还高,裴齐不禁心生诧异,拿起怀表看了看,轻轻一掰,上面一层盖子便弹跳了起来,露出里面的乾坤。
    白色打底,上面三根针一样的东西,只有最长的那根在缓慢走动,还有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
    “怀表是何物?”
    余采薇指着上面的阿拉伯数字:“是一种计时的东西,这个叫阿拉伯数字,最顶部的数字是十二,十二过后是一,二,三,以此类推,最短的这根秒针一圈走下来再到十二这个点,便是六个时辰过去。”
    “也不准,现在应该是正午,针却在九这里。”
    最短的秒针为什么在九点,因为那是余采薇穿越的时间,秒针在空间里是不转动的,拿出来后才继续转动,可不就是九点么。
    “准的,因为之前一直没使用,所以没有调时间。”
    这款怀表有自动更新时间功能,余采薇同时按住上面两只耳朵,时间变成了十二点十分。
    “看,这就是最准确的时间,最短的这根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是半个时辰,它也会慢慢走动,代表半个时辰的长度。第二根不长不短的代表一盏茶时间,同样是转着圈来的,最长的这根叫秒针,走动一下便是一秒,一息时间等于三秒,这般解释裴少东家可清楚了?”
    清楚是清楚了,也确实是个好东西,可裴齐却把怀表还给了余采薇。
    “太珍贵我不能要,或者余夫人说多少钱,我买下。”
    余采薇噗笑:“算不得多珍贵,只是非大夏国东西罢了。”
    裴齐点头:“确实,这个叫什么阿拉伯数字的符号是外文。”
    “我这里还有几个,东西是偶然在一个华夏国客商那里得来,裴少东家收下便是,当是我们常来常往拉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谈钱大可不必。”
    “当真不是珍贵的东西?我瞧着上面还有琉璃。”
    “琉璃在我们大夏珍贵,在华夏却是很常见,像我们的陶器那么泛滥。”
    裴齐越发好奇余采薇说的:“华夏国竟然把琉璃比作陶器,简直是暴遣天物,不过在下也算饱读诗书,华夏国从未听说过。”
    余采薇忘了,她的几个孩子之前没见过什么世面,读的书也不多,加上她是他们的母亲,诓骗几句深信不疑。
    但裴齐不好糊弄!
    “我也没有听说过,世界这么大,书中记载有限,总有我们不知道的,总之裴少东家收下便是。”
    裴齐还是觉得哪里不对,连他都没听过的国家,余采薇一个乡野妇人又是怎么结识?
    不过他倒是没再追问,便是觉得不合理,也找不到别的解释!
    “如此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余采薇站起身:“时候不早,唐掌柜我们来谈谈祥顺楼都要采购多少东西,交了定金我好回去准备,有些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好的。”
    唐掌柜点点头:“请余夫人去隔壁包房先等候片刻,我与少东家商议商议。”
    余采薇和两个儿子先去了隔壁,把空间留给裴齐和唐掌柜。
    店小二很有眼力见,她们前脚进屋,后脚便客客气气送来了茶水点心。
    想来是她们经常与祥顺楼合作,知道其中重要性,不敢怠慢。
    杨二郎一屁股坐下,拿起点心吃着,嘴里抱怨道:“娘有怀表那么好的东西干啥不给我和大哥,我们都还没有呢。”
    余采薇随手又在包里掏出两块,给他们一人一块:“咯,说了不是啥好东西,瞧你这小家子气。”
    杨二郎放下点心,高兴接过怀表,学着余采薇刚刚更新时间,按住两个小耳朵。
    杨大郎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怀表:“娘真的有好几个!”
    余采薇嗔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杨大郎也很开心:“有了这东西,以后看时间更准了。”
    母子三人在隔壁包房等了一会,唐掌柜便带着拟订好的契约和银票过来了。
    单单定金便给了八百两,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订单,等顺利交货结清尾款,纯利润少说得六百两。
    离开祥顺楼,余采薇要去菜市场扫货,一边走一边对杨大郎说:“我们这么买猪肉猪板油不划算,而且一头猪也没多少猪板油,有时候需要用肥肉来炼油,做香肠和腊肉都需要猪肉和猪小肠,回去了你就在村里收猪吧。”
    杨大郎很赞同余采薇的话:“我们可以送到马叔家里杀,这样能省下不少钱。”
    杨二郎摩挲着下颚:“老母鸡虽然能买得到,可是我们长期用也是不划算的,娘,你说我们找村里人养鸡咋样?还能给村里人多一份活计。”
    余采薇说:“是个好主意,不光是鸡,其实猪也可以安排人先养着,外面买来的猪还是腥臊味太大,影响口感,如果按照我说的把一个月小猪仔阉割了,是没有腥臊味的,而且长的很快。”
    杨二郎说:“找人养殖容易,但村里人拿不出多少钱,大规模养殖有难度,或许我们可以先借钱给他们,等他们赚了钱在还给我们。”
    杨二郎在做生意方面比杨大郎有天赋的多,他考虑的事情都是一针见血,最关键的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