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批量种植莲藕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余采薇觉得章云岭和这个曲师爷另有深意。
    他们口中这些的确是现状,却没道理与她一个乡野妇人谈论吧?
    余采薇摘了一支枯黄荷叶放在手中把玩,笑容浅浅的说:“今天章县令和曲师爷似乎并不完全是为了莲藕种植而来,奴家只是一介农妇,若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定不推辞。”
    章云岭手握成拳放在嘴边干咳两声,示意曲师爷开口,他和余采薇没什么交集,做为县令,不好开这个口。
    曲师爷别扭道:“如果明年余夫人带领先种植莲藕的村民收成还可,章县令会动员下游所有村落种植莲藕,只是莲藕产量高,又是蔬菜,吃是吃不完的。听林里正说余夫人为了买到藕种,不惜多买二十万斤莲藕,且还制成藕粉,短时间内便转手了。”
    余采薇问:“所以章县令担心大量种植莲藕会砸在手里,想让我给所有种植莲藕的村民兜底?”
    曲师爷拱手抱拳:“余夫人带领村民种植莲藕,搞养殖,开作坊,想来是一个心怀大义的良善之人,若你能想到办法解决这么多贫苦百姓生计问题,章县令一定上报州府,为你请功。”
    还真不是一件小事,下游田地那么多,即便她如今和祥顺楼的生意不小,也不敢保证明年能买得起成千上万亩莲藕。
    之前买的二十万斤,和章县令提出的请求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见余采薇不开口,章云岭说:“本县知晓你之前并不富裕,手里可能没这么多钱,只要你肯答应,官府可为你做保,若余夫人不愿,本县也不会强求。”
    余采薇疑惑的问:“镇上有那么多富商,章县令为何偏偏选择我?”
    章云岭坦然道:“无奸不商,余夫人虽也是商,却多了一份仁慈之心,本县不愿找奸商来剥削贫苦百姓。”
    不止是给余采薇戴高帽子,章云岭真的有调查最先带着村民种莲藕的人,毕竟要是成功,对他而言,太过重要。
    莲藕在余采薇这里,零卖赚不了多少,主要就是做藕粉。
    十几个村庄的莲藕......
    十几个村庄快要饿死的村民......
    余采薇长长吐了口气,浅笑道:“章县令都敢做担保,奴家便来兜这个底又何妨!”
    章县令正色的对余采薇拱手:“本县替”
    余采薇打断章云岭:“章县令不必客气,看着这么多人逃荒的逃荒,饿死的饿死,我也会于心不忍,一切都是听天命,尽人事罢了。”
    如果种植莲藕,能带大家走出贫困饥饿,余采薇便吃下十几个庄子上的莲藕又如何,左右她还有空间可做本。
    而后,余采薇给章云岭讲解了养殖户的一些情况,带他看了阉割后的猪崽,告诉他其中的一些好处。
    听的章县令对这位山野弃妇越发惊奇。
    他不认为自己读书比余采薇少,几番交谈下来,却发现这个妇人的眼界并不输与他,且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
    送章云岭到村口,余采薇才和里正说着话往回走。
    有妇人上前询问:“那两个男人干啥的?穿黑袄子那个瞧着面相挺吓人。”
    章云岭的面相只是有点严肃,不苟言笑,算不上吓人吧?
    里正笑盈盈的说:“那是我们白石镇的章县令。”
    妇人一听立刻来了劲:“县老爷长那样啊?他来咱们村干啥?是不是有啥好事?”
    里正说:“章县令过来询问些莲藕种植的事情,明年开春,要号召下游所有村落种莲藕。”
    妇人喃喃自语:“县老爷都让种莲藕,看来莲藕真的能赚钱啊。”
    里正没好气道:“那还用说?难不成章县令还会害我们?”
    妇人这会肠子都悔青了,今年种莲藕的时候,她们家嫌藕种贵,又不是粮食,所以就没种。
    现在县老爷准备让下游所有村子都种莲藕,还能错的了?
    莲藕被官府衙门认可的消息不翼而飞,不出几个时辰就在村里炸开了。
    村民纷纷前往余采薇家里询问,明年他们什么时候种植莲藕最佳,藕种又要怎么卖。
    现在就算能买到藕种,也种不了,最快也得等明年开春。
    余采薇只说明年要种可以找里正,官府会负责找藕种,价格上不会比她买来的便宜。
    几个村里妇人过来问莲藕,看余采薇忙着做腊肉,一起帮忙搭把手去清洗和分切。
    “大郎娘,你弄一头猪放家里吃啊?”妇人手起刀落剁着肉丁。
    余采薇把切好的肉往盆里放,准备腌制腊肉,笑着说:“腊肉能保存的时间很长,反正都是要吃的,做一些放着,以后吃起来方便,再者二郎马上成亲也要用。”
    “我也听说你家二郎要成亲,谁家姑娘好福气能修你这个好脾气的婆母?”
    “之前你们看过的,就我娘家远亲姓苏的那姑娘,婚期在月底二十八。”
    “我说那姑娘在你家住这么久呢,感情是接过来先适应适应,二十八没几天了啊,来得及吗?”
    “可不能瞎说,两个孩子的婚事也是最近才开始商议,想着赶在年前这才仓促了些。好在大郎刚办了婚事,有了点经验,再办起来不会手忙脚乱,到时候都来吃杯喜酒啊。”
    “你家的席面只要喊我们肯定都来,搭把手帮帮忙也是好的。”
    余采薇只是客套一下,她其实用不上帮忙,婚宴还是请人来家里办,她已经打过招呼交了定金。
    不过这几个妇人拖家带口的过来,也就是多添一桌,结婚嘛,热热闹闹才好。
    余采薇把聘礼凑齐后,杨二郎便去送去了苏家,身边只有杨大郎一个人跟着。
    回来时,杨二郎那脸黑的跟锅底似的,一看就知道在苏府碰钉子了。
    余采薇把杨大郎拉倒一边问:“咋回事?苏老爷对二郎说啥了?”
    杨大郎一脸沉闷:“要说点啥还能点,最起码瞧见了人。我们去送聘礼时,苏老爷连面都没露,只让我们把聘礼放院子里,接待我们的是苏府管家。”
    说直白一点,苏大年压根看不起他们家,即便决定将嫡长女下嫁,也没把他们当亲家。
    杨大郎又道:“二郎气的连口茶水都没喝就拉我走了,要不是因为清慈是个好姑娘,苏家这副狗眼看人低的态度,二郎肯定不可能高攀!”
    是这么个理,要不是因为苏清慈,苏家那群人的嘴脸,余采薇也不会多看一眼。
    除了把这些不满往心里放一放,别的不好多说,以免临近婚期在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