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杨志才去酒坊干活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你过去直接帮忙就成,不要谈什么工钱,白给他们家干,也不要和他们说啥。”
    花小桃这次学聪明了,镇上活太难找,目前除了跟着余采薇,别无他法。
    要是说过去当瓦匠小工,余采薇肯定是不想和她们再沾边。
    可她们一家五口要活下去,脸面的什么和饿死比起来,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杨志才有点不明白花小桃的用意:“不是,你在想啥?我还打算去镇上碰碰运气,要是去给大郎家白干,咋养活你们母子?”
    “我今天才在镇上打听过,还要人干活的只有粮栈和码头,干苦力的搬运工二十文一天,几十号人等了半个月都没轮上,轮得到你吗?”
    “那也要去,家里剩下的几百文钱撑不了多久。”
    “大郎娘对那些工人都给发鱼啊肉的,她不会想不到我们家啥日子,你去白干活不要工钱,到时候粮食她总能给一点吧?你听我的,下午就去。”
    杨志才听媳妇的话惯了,媳妇这么说,他也就这么干了。
    中午给媳妇炖了个大骨汤,自己吃点早上剩下的米粥,然后去了酒坊工地。
    余采薇此刻在家里煮虾,林燕儿帮忙烧火,杨三姐和苏清慈在院子里洗虾,清理鱼。
    林燕儿问:“娘你买这么多虾啊?”
    “书院伙食不行,多做点虾干给四郎带去吃,你现在怀着身子,也需要补钙,吃点虾好。”
    “补钙是啥意思?”
    “你理解为人的身体需要一些营养吧,一会你做个油焖大虾,红烧鱼,炒个酸辣菘菜,再加一个萝卜汤。”
    “红烧鱼按照娘之前做河鱼那样做吗?”
    “嗯,记得做虾的时候把虾线挑出来。”
    “媳妇记着了。”
    现在林燕儿也会做不少菜,只要不是太复杂,余采薇都让她来。
    她没想把媳妇们关在家里,让她们和寻常妇人一样,成亲了以后只会相夫教子。
    但是吧,古人骨子里的东西很难去改变,别说林燕儿,苏清慈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成亲后也没想过自己要干点什么,一心想当贤内助扶持相公。
    罢了,只要孩子们自己觉得好,男主外,女主内也挺好的。
    几个孩子的性格,都不是那种爱算计的,一家子和和睦睦,还求什么呢。
    现代思维放在古代,很多都是不受用的,文明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现代思维不一定是对,古今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余采薇把虾煮好放在簸箕里拿出去晾晒,天气冷,风干没那么快,杨四郎明天肯定带不了的,得等到下次。
    做饭交给林燕儿和杨三姐,余采薇回房给杨四郎收拾东西。
    被褥床单给了两床新的,加一个枕头,怕棉花太惹眼,她拿的是羽绒被,套上床单摸起来像是塞了鹅绒的。
    书院怕孩子们被冻到,寝室里面有炉火,大通铺上都是铺一床,盖一床,带两床过去应该不会冷。
    再者她还准备了两个热水袋,一个是杨四郎的,一个是林铁柱的,洗漱用品都是两份,有些东西就算孙春喜想准备,家里也不会有,她一起给准备了。
    衣服带两身换洗,十天回家一次,书院冬天是不安排学子每天洗澡,只有热水洗洗脚,不必要带那么多,也没地方放。
    木盆两个,一个洗脸,一个洗脚,茶缸也是两个,刷牙和喝水的。
    笔墨纸砚今天买的,还没有拆分,一起放进她给准备的小布包里。
    最后就是吃的,拿最多的是肉干,奶粉拿出去突兀,她把超市里袋装鲜牛奶拿出来倒进酒坛里,喝的话直接倒出来,很方便。
    小饼干和面包是塑料袋包的,不带现代品牌字样。
    橡皮糖用了油纸包,这是给杨四郎分给其它同窗准备的,小孩子馋嘴,处好同学关系准错不了。
    全部收拾好了后,林燕儿的饭也做好了。
    杨大郎和杨二郎还没回家,余采薇出去叫他们吃饭。
    出门就看到两兄弟站在小石桥上,余采薇走过去说:“看啥呢,吃饭也不知道回家。”
    杨大郎回头指着在盖酒坊干活的人对余采薇说:“娘,你看那是谁?”
    瓦匠中午都回家吃饭了,只有一个人还在干活,余采薇走到小石桥上,一眼就能认出那人是谁。
    “杨志才?他来干啥?”
    杨二郎说:“不知道,过来啥话也不说就干活,方才我和大哥过去说不要人了,他也不吱声!”
    杨大郎说:“要不我过去再说说?”
    想来和今天在镇上帮花小桃说话有点关系。
    余采薇沉默片刻,说道:“不多他一个,给他记下,算小工就是。”
    杨二郎说:“娘不怕他们又搞事情?六伯娘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
    实在是之前老杨家人太能作妖,杨大郎和杨二郎都怕杨志才来了以后会麻烦不断。
    余采薇轻笑道:“花氏好不好相与又怎样,本来也没打算和她家有什么相与,要是搞事情赶走了便是,留下来也没什么优待,普通小工,一视同仁。”
    杨二郎问:“要是五叔家里看到也跟过来,全收下?”
    余采薇摇头:“他们家心思多,爱算计,老杨家的只有杨志才来了可以留下,其他人谁也不要。”
    杨二郎嘀咕道:“六房的人也不咋地。”
    余采薇问:“你以为杨志才为什么来了不吱声就干活?”
    杨二郎摇头:“我咋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余采薇不置可否的说道:“因为他们家实在没办法,快要活不下去了,不然花氏怎会把脸面放在地上也要让杨志才过来?”
    但凡不是生活逼到走投无路,花氏都不至于让杨志才这般。
    留着杨志才也无妨,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只要杨志才别打错了主意,安安分分干活,不要想有的没的,余采薇不建议给他们夫妻一口饭吃。
    杨大郎说:“分家的事情我也听了点,最惨的就是六房,六伯娘刚生产几个月,这会应该是最难的时候。”
    余采薇不想在这种小事上去纠结麻烦,对两个儿子说道:“好了,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