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自己的招牌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余采薇睨了杨二郎一眼:“你不相信我?”
    只要打造出足够的蒸馏器,有足够的高粱,足够的工人可调用,十万斤白酒,不成问题,她盖的酒坊可不是小规模的。
    在现代,一个小型酒厂,一年可百万斤产量,她的酒坊怎么也得在中型。
    要不是怕古代高粱筹备紧张,自己又是第一年做,便是百万斤的订单都敢接。
    “我当然相信娘,就是第一次接这么大的胆子有点紧张,你方才和裴少东家谈的时候,我心都突突的。”
    余采薇噗笑一声:“多接触几次就不突突了。”
    想当年她刚升职业务经理的时候,制定策划可行的工作计划和预算,看到那么多钱,心里也突突过,但是接触的多,格局自然也就打开了。
    俗称,多见见世面就好!
    “我们现在回去吗?”
    “不,我们去陶窑。”
    “干啥?”
    余采薇敲了下他的脑门:“刚签下的大单子,我们得去定制酒坛,十万个酒坛,可不是短时间能做好的。”
    杨二郎反应过来了后嘿嘿笑了一声:“没错,还有好多东西我们都要提前准备,娘你上骡车,走路累挺。”
    白石镇有陶窑,位置比较偏僻,在镇子的西北方向,属于民窑,也被人们称之为白石窑,以陶制品居多,但镇上的瓷器一般也是从这个窑口出来的。
    余采薇过来询问价格时,工人听说她要定做十万个酒坛,立刻去叫了管事。
    “是你们要定做十万个酒坛?”管事过来的脚步很是矫健,眉宇间相当热情。
    余采薇回头看向管事:“是的,管事可否带我们看看样式?”
    “当然可以,夫人请跟我来。”
    管事将她们带去了一个放着满是货架的房里,里面摆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瓷器,陶器。
    余采薇最先看一斤装的陶酒坛,样式以大肚子居多,也最为好看,就是精致不足,民窑里的东西,也就这样了。
    经过管事介绍,她拿起了一个黑陶大肚小口的酒坛:“黑色看起来倒是大气些。”
    管事笑着说:“夫人好眼光,你手里拿的酒坛是我们窑口卖最好的。”
    余采薇又摇头:“卖最好的也可以理解为市面上太多,没有特色,不成。”
    管事说:“如果夫人想要别致些的,我可以再给你介绍其它的看看。”
    “我只看上了手里的,你们可否把形状改变一些?比如说肚子再大点,酒坛整体矮些,瓶口可以小,但是边沿再大一些,看起来矮矮的,圆圆的。”
    管事一口应下:“可以,这不是难事。”
    余采薇想了想:“还有一点,我要在每一个酒坛加上图案。”
    管事还是一口应下:“也可以,不过加上图案的酒坛要四文钱。”
    余采薇说:“管事怕不是在说笑?大批量定做,图案根本不需要画上去,只需要刻个模板出来印上去,不废什么事情。”
    “可夫人手里拿的这款是黑釉,成本要比一般的高些。”
    余采薇不置可否:“管事也别当我是外行,陶器的价格摆在这里,怎么也不可能四文,如果你诚心做这桩买卖,我给你一口价两文,外加木塞你也得给我准备好。”
    “夫人说的两文钱是普通酒坛,而且也不带图样,可以送木塞,但是价格上三文钱不能在少。”
    余采薇放下酒坛,转而去看别的,似漫不经心的说:“管事该不会以为我只定制一回吧?”
    “夫人何意?”
    杨二郎接口说:“我娘的意思是价格公道的话,以后我们酒坊的酒坛全部在你们这里定制,就看管事想不想了。”
    “敢问公子家中酒坊每年需要多少酒坛?”
    杨二郎说:“那可不好说,只能告诉你十万酒坛是最少的。”
    “这批酒坛你们多久要?”
    “三个月内完工即可。”
    管事斟酌了一番,这两人第一次就要定制十万酒坛,想来家里做大生意的。
    如果二文一个,那就是二百两,去掉成本,还能赚个五十两,要不了三个月,一个月他就能做出来,民窑不比官窑器皿精致,向来是走量的。
    少赚一点,以后长期合作,不失为一桩好买卖。
    沉默片刻后,管事笑着应下:“成,就图和夫人公子日后的长期合作,两文就两文,你们先交一半定金,立下字据后就可以给我图案,明日我便让窑工开始做土坯。”
    余采薇说:“我先给定金立字据,图案要明天才能送过来。”
    管事说:“夫人爽快人。”
    余采薇转身又指着架子上另外几种酒坛:“两斤装的,五斤装的,十斤装的,二十斤装的,都要黑釉,这几款是什么价格?”
    管事听着余采薇意思好像还要定制别的,喜笑颜开的介绍:“两斤装的四文,五斤装的六文,十斤装的八文,二十斤装的十五文。”
    余采薇说:“各要一万,先把一斤装的给我做出来,剩下的你们可以慢慢做。”
    杨二郎说:“娘,我们要不了这么多。”
    余采薇说:“无妨,有备无患。”
    管事巴不得她们定的越多越好,直到把字据写下,脸上的笑意都没有淡下去。
    交了钱后,余采薇和杨二郎离开了白石窑。
    路上杨二郎问余采薇:“娘要加上图案是想做我们自己的招牌?”
    余采薇坐在骡车头的另一边,笑盈盈问:“你还懂logo?”
    杨二郎听不太懂余采薇的话:“啥叫漏勾?”
    余采薇被他不标准的发音给逗个“咯咯”笑。
    “logo就是你说的招牌意思,虽然裴齐和我们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裴家也有足够的实力,能成为我们的靠山,但并非没有弊端,我们太依赖他,若是和他那边出点什么事,便是我们的危机。”
    “所以娘的意思是,打响自己的招牌,防范未然?”
    余采薇点点头:“没错,只要我们的招牌打出去,醇韵被更多的人知道,以后即便和裴齐断了合作,也不愁找不到第二个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