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惦记上修路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杨四郎进屋后,林燕儿还在睡觉,小婴儿被放在床边的摇篮里,那是杨大郎提前准备,柳枝编织而成,中间低,两头较高,不费什么力就能两边摇动。
    他趴在摇篮边上,用手指轻轻戳了下小婴儿柔嫩的脸蛋:“小侄子叫什么名字?”
    杨大郎怕吵醒林燕儿和儿子,声音放的很轻:“还没有取名字,我和你大嫂商量,让娘来取。”
    杨四郎建议:“叫五郎吧?”
    杨大郎扶额,他相信母亲,绝对不可能给自己孙子取这么没有水准的名字。
    “叫五郎不是差辈了?”
    杨四郎撇撇嘴:“还是让娘来取吧。”
    杨大郎没好气:“本来也没打算让你取。”
    杨四郎转而走到床边抱住杨大郎的腿,巴巴的看着他:“大哥,你有了自己的小宝,以后是不是就不疼我了?”
    杨大郎把他抱坐在自己腿上,捏了捏他的脸颊,宠爱道:“谁和你说的?不管啥时候,大哥对你疼爱都不会变,小侄子和你不一样,你是长辈,以后要和大哥一起疼他。”
    杨四郎被哄的开心,拍着胸脯保证说:“我把零嘴分他一半。”
    杨大郎哭笑不得:“他现在只能喝奶,还不能吃零嘴。”
    “那等他长大我在分给他,还可以带他摘桑果,抓小兔子,掏鸟窝。”
    杨大郎真的会谢!
    在屋里说了会话,杨大郎就让他去洗漱吃饭,以免耽误了回书院。
    家里人都没起床,只有余采薇和杨二郎杨四郎三人,吃了早饭后,天不亮母子三人便打算出发去镇上。
    这会林长健刚睡醒,打算早起回家看看林铁柱有没有起来,顺便把早饭吃了,打开作坊大门,正好杨二郎过来牵骡车。
    林长健关问余采薇:“大郎媳妇生了没?”
    余采薇眉开眼笑:“昨晚亥时生的,六斤二两的大胖小子。”
    林长健听了也很高兴:“大喜大喜啊!”
    余采薇说:“我和二郎去镇上置办些东西,大郎今天估计没啥心思来作坊酒坊,你多照看照看。”
    林长健说:“放心,作坊酒坊有我和春喜,你忙家里的去。”
    帮忙装上骡车,几个人一起往村口走去,路上顺便就把等在路口的林铁柱抱上车。
    余采薇问林铁柱:“你娘呢?”
    林铁柱说:“她还没吃早饭,说是爹今天肯定会早点回家,等爹一起吃,让我吃完先来路口等你们。”
    余采薇又问:“现在书院还有人欺负你和四郎吗?”
    林铁柱摇摇头:“没有,就是大家都不和我们玩。”
    被孤立了呗。
    余采薇没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霸凌可以找到夫子,找山长,找父母,但是孤立去找了的话,自己有理,却讲不出理。
    杨四郎傲气的说:“他们不和我玩,我也不想和他们玩。”
    林铁柱附和说:“对,我们不稀罕!”
    余采薇怕两个孩子有什么心理阴影,目前看来,并没有!
    两个孩子在一起,还是要比一个人好太多,至少发生这种情况,不会孤零零的连个说话人都没有。
    张子旭年龄摆在那,在书院跟个山大王似的,杨四郎林铁柱都比较小,大家听张子旭很正常。
    这种事情,古今都不可避免。
    余采薇教两个孩子:“只要咱们自己没犯错,不必太在乎别人看法,所有人都和一个人玩,不代表他们就是对的,有时候真理往往是少数人的。”
    杨四郎反过来安慰余采薇:“娘你不用担心我,我一点都不在乎他们,我是去书院学习的,又不是拉帮结派找人玩的,管他们要怎样。”
    余采薇整了整他头顶小揪揪上的发带,随口问:“沈婶子对你们好不好?”
    杨四郎说:“好的啊,就是沈婶子做饭没有家里做的好吃。”
    “那她平时都给你们吃什么?”
    杨四郎想了想说:“早上吃煮鸡蛋,粥,包子,中午吃肉和菜还有大米饭,晚上和中午差不多,偶尔吃面条,我和铁柱读书晚的话还会给我们做藕粉或者羊肉汤吃。”
    “沈婶子凶不凶?”
    杨四郎摇头:“不凶的,她对我和铁柱都很温柔,还经常让我们不要读书太晚。”
    余采薇只是故作随口一问,其实就是想知道沈氏怎么照顾自己儿子的,生怕沈氏会因为在村里的缩衣节食,不舍得给她儿子吃喝。
    饮食起居似乎都还算妥帖,余采薇放心了不少。
    把两个孩子送到青松书院,差不多到了辰时中,正好是走读学子进书院的时间。
    余采薇交代几句让两个孩子好好学习,便上了骡车,和杨二郎去街上了。
    早上铺子大部分没开门,只有卖早点的冒着热气很是热闹。
    余采薇说:“去粮栈吧。”
    杨二郎问:“这个时候过去干啥?”
    “高粱跟不上,酒坊已经停了半个月,得让粮栈想办法送过去。”
    杨二郎抬头看看天,夏季的早朝,本该是旭日东升,此刻天空却是阴云密布,今天又不是一个好天气。
    “之前我们家买的五十万斤看着好像很多,但是真不经做,两个月就没了。”
    “主要是人多,梅雨季过后,二次发酵的酒醅都得用完,要停一个月才能继续酿酒,路上不好走,这些问题目前没好办法解决。”
    “我们之前预订给祥顺楼的十万斤醇韵,梅雨季过后是不是可以出货了?”
    余采薇点点头:“不止十万斤,我预估了下,应该在十三万斤左右。”
    高粱就有五十万斤,还有其它粮食掺杂,加上二次蒸馏,调配好的成品酒,十三万斤到十四万斤。
    “之前我还担心十万斤会不会有压力,不曾想两个月做出来了,等今年新高粱下来,年底我们能大赚一笔。”
    “酒水是暴利无疑,但是你别忘了还有藕粉。”
    杨二郎嘿嘿一笑:“我当然不会忘,作坊里的其它东西,一样很重要,要不是作坊一直给酒坊输送周转资金,我们现在就得头疼。”
    余采薇没有在接话,默默盘算着今年能赚多少钱。
    萌生过修路的想法后,她心里越发惦记,阴雨天来一次镇上,那个想法便加深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