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献珠求和
作者:湖北唐本庆   令尹世家第一部兴楚令尹斗伯比最新章节     
    斗祁思索再三,说道:“只有先将大王辞世的消息暂且搁着,不要传出去,等了结随国的事情,然后再为大王发丧,不知莫敖大人以为如何?”
    屈重道:“令尹大人说得对,本官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二人封锁住楚武王辞世的消息,命观丁父继续向随都进军,做出准备攻城的架势。
    见楚军兵临城下,准备攻城,随侯吓得魂不附体,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予达懊悔地道:“都是罪臣之过,要是听了季大人的话,何至于此?罪臣罪该万死……”说罢泣不成声,跪倒在地。
    随侯哭丧着脸说道:“事已至此,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这件事寡人也有错,予大夫请起,还是快想想办法如何应对楚人吧!”
    予达道:“楚人灭罗后,不分军民人等,全押往楚地,充当楚奴。为不受罗人之辱,只有前去媾和……这件事情是因罪臣而起,还是由罪臣去同他们谈吧!”
    随侯又道:“季大夫你看呢?”
    季梁叹道:“事到如今,已失去和谈的最佳时机,空手岂能套得住白狼?”
    予达道:“国君,国库不是有颗宝珠吗?臣拿此珠去同他们议和如何?”
    见随侯似乎有些不舍,予达又道:“所谓珍宝,可以用来救一时之急才谓珍宝。为解眼前之厄,国君还当忍痛割爱才是!”
    随侯无奈,只得让予达带着宝珠前往楚营议和。
    此刻,斗祁正在翻阅案上的竹简。予达入帐,拱了拱手,说道:“随使予达叩见斗令尹!”
    斗祁连眼皮也没抬一下,冷冷地道:“你来干什么?”
    予达满脸恭谦地道:“下使受寡君指派,特携带敝国至宝前来拜见上国大王,请令尹大人行个方便!”
    斗祁道:“你们国君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会儿服楚,一会儿又与他国合兵伐楚,我王不愿见这样的小人,也不稀罕你们的宝物,你还是回去告诉你们国君,快快出城投降吧。否则,待到破城的那天,哼哼,知道罗国的事吗?罗侯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予达见说急了,忙道:“不不不,寡君知道对不起上国,这不派下使前来向各位请罪了吗……其实,我们寡君也是被逼无奈啊……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寡君特地让下使将国中至宝带来献给大王!”说着,双手捧起宝珠举过头顶。一名侍从接过珠子呈到斗祁面前。斗祁朝珠子瞟了一眼,只见那珠子径约寸余,通体洁白,晶莹剔透,发出道道毫光,的确是世间少有的至宝,但他仍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没置可否。予达见状,便眉飞色舞、兴致勃勃地介绍开了:“列位,别小看了这珠子,它名谓‘明月珠’,是我大随的镇国之宝,这珠子是颇有来历的……”接着绘声绘色地道出一段离奇的故事。
    还是现任随君爷爷的爷爷任国君的时候,率众出游,来到溠水边,看见草丛无风自动,便差人过去一看,原来草丛中有一条蛇,从中间断为两截。随侯见说,来到草丛前。那蛇望着随侯,竟然两眼垂泪。随侯心想此蛇一定通灵性,它是要寡人救它,于是命随行的医官将蛇的两截缝合在一起,并用草药替它敷上。这时,蛇便能够行走了,就向随侯点了三下头,钻进草丛里……从此,人们便将那座山丘命名为断蛇丘。第二年春天,当随侯再次出行时,半路上看见一旁的草丛再次无风自动,并由远而近。随侯定眼一看,原来是一条大蛇,嘴里衔着一颗明珠来到随侯跟前,放下珠子,说起人语来。它对随侯说:“我乃溠水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说完转身离去。随侯捧起珠子一看,只见那珠子径长盈寸,洁白如脂,晶莹剔透,大喜过望,便携带此珠回到王宫。黑暗中,那珠子竟能发出光来,放在室内不用点灯,便将此珠命名为“蛇灵珠”。后来,人们又不断给珠子取新名,于是这颗宝珠又有了“明月珠”、“悬珠”、“垂棘”等别名。因为此珠是随侯出游时得到的,世人一般都称它为“隋侯珠”。先君临终前,亲手将此珠转交给下一代国君。从此,它便作为随国的镇国之宝,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听罢予达的述说,斗祁却满脸不屑地道:“这类破玩意儿在我大楚成千累万,比比皆是,我们大王才不稀罕呢,你还是带回去吧!”
    予达见斗祁不为所动,尴尬地道:“令尹大人,此珠在上邦虽然算不了什么,但它可是我们寡君对上国的一片诚意……上国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请一一言明,下使这就回去向寡君禀报!”
    斗祁道:“你们国君做出那么多对不住我大楚的事情,得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吧,你回去后告诉你们国君,将整个金湖及周边十余里的山山水水全归并于我大楚版图。如果你们国君确有诚意,十天之内,到沧水边的楚寨内予以答复。否则,只能请他在自己的殿内候着,我们到那里见面!”
    因为金湖的铜绿山是青铜的产地,夺取铜绿山正是武王熊通临终前的遗愿。予达见说不由一怔,斗祁哼了一声,用咄咄逼人的口气问道:“怎么?”
    予达生怕斗祁翻悔,忙点头哈腰地道:“没什么、没什么,下使这就回去,敦促寡君上上邦营寨再议!”
    予达回到随都,将议和的事说了一遍。听说楚人要把整个金湖及周边十余里的山山水水全划归楚国,随侯不觉泪流满面,连声叹道:“祖宗留下的基业,却在寡人手里给弄丢了,全是寡人之过、寡人之过,将来去了那边,寡人哪还有脸去面见列祖列宗啊……”说罢,嚎啕大哭。
    予达亦含泪劝道:“那里有铜绿山,楚人垂涎已久,落入他手是迟早的事情。铜绿山没了,但我大随仍有大半壁江山。为不受灭国之辱,用一座铜绿山换来大随的安宁,还是值得的……”
    随侯无奈,不得不按期前往楚营,答应将金湖及周边的山山水水一起奉送给楚国。两国在汉水边签订了盟约,斗祁按事先的约定同意退兵。待全军渡过汉水后,才公布武王的丧事。全军上下素缟裹头,回到丹阳。
    青林山一役,随与楚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盟约,将整个金湖及周边十余里包括铜绿山在内的山山水水全划归给楚国,承认服楚。大夫季梁因青林山一役败给楚军,使得随国不得不同楚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自己身为重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郁郁而终,死后葬于随都城东义地岗上,这都是后来的事情。
    公元前689年,楚武王熊通的次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熊赀幼年的时候,熊通曾将申国的大儒保申请来为他们兄弟三人受课。保申学识渊博,对他们也很严格,兄弟三人在保申的教导下,学得不少治国安邦的知识。楚武王熊通在位长达51年之久,熊赀继位时已到中年,其性格和他的父亲楚武王有几分相似,因此锋芒毕露。
    一天早朝,令尹斗祁奏道:“先王在日,曾经对臣说过,等伐随回来就将楚都从丹阳迁往新都郢都。不想先王此愿不等实现,就倒在了出征途中,移都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大王身上。为实现先王遗愿,臣恳请大王移驾新都!”
    熊赀道:“令尹言之有理,寡人正有此意,各位卿家速去准备吧!”
    此刻,在沈鹿卞家庄一间破烂不堪的茅屋内,一张摇摇欲坠的几案上放着一块晶莹的石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几案前,面对石头发呆。他便是曾两次献玉、两次遭刖刑的卞和。这么好的一块璞玉,居然无人能识。悲乎?痛乎?惜乎?望着晶莹的璞玉,回想两次献玉两次不遇识宝之人反遭酷刑的情形,卞和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