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华夏圣人评选
作者:迈克尔杰克驴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最新章节     
    大隋位面。
    此刻的杨广看了天幕上的美女,心里也是痒痒的,于是开始打算着南巡,希望自己也能遇上这种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
    大唐位面。
    李世民看的火气很大,立即让人把后宫佳丽全都召集过来,他要瞧瞧自己的后宫之中是否也有天幕中这种美人!
    然而李世民选了半天,都没有选到一个合适的。
    因为后宫选择佳丽的标准都是以胖为美,这和天幕中的那些美人有巨大的体型差异!长相就更别提了!
    然而就在李世民心灰意冷,准备下旨重新选秀女的时候,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突然让他眼前一亮!
    这少女年方二八,身材高挑,身材窈窕,脸型消瘦却很妩媚动人,尤其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十分的勾魂摄魄!
    “咦!这个宫女不错,今晚就让她侍寝!”
    “奴婢遵旨!媚娘,你还不赶紧磕头谢恩!”
    李世民此刻选到的不是别人,而是今后能够改变大唐命运的武媚娘!
    ……
    李隆基在位时空。
    原本还躺在杨贵妃身旁享乐的李隆基顿时坐直了身子。
    “这就是仙女的模样吗?果然不沾染凡尘气息!”
    听到这话,杨贵妃顿时不乐意了。
    “皇上,难道臣妾不如天幕上这些庸脂俗粉么?她们都是后世的普通女子,哪里是什么仙女!”
    “闭嘴!这里根本没有你说话的份儿!”
    男人的心真的是说变就变,即便李隆基年纪大了,可他喜欢的依然是少女,尤其是这些充满了阳光活力的少女!
    杨玉环此刻猛地愣住了,因为她还从未被李隆基如此大声的训斥过!
    “皇上!您竟然凶臣妾!”
    “凶你怎么了?若是你再敢废话,朕就将你打入冷宫!你别以为朕老糊涂了!你和安禄山的那些龌龊事情朕都一清二楚!”
    李隆基现在说翻脸就翻脸,因为他越看杨玉环这种肥硕臃肿的身材越觉得恶心!
    ……
    大宋位面。
    赵光义也觉得小周后不香了,他让画师作画的激情都一下子没有了。
    ……
    各个位面、各个时空的男人们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心情。
    虽然有的人嘴上说着有辱斯文,可是心里却乐开了花!
    不过这一段短视频很快就结束了,紧接着天幕上又出现了新的内容。
    华夏圣人大评选!
    第一位: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 ,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
    王守仁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王守仁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其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注“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阳明心学”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朝第一流人物”。
    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和优越的学习环境。
    王守仁之父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在王守仁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
    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
    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十二岁,王守仁就读书塾。
    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
    幼年失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
    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之人。
    十五岁时,他听说石英、王勇、石龙(石和尚)、刘通等起义,就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被父亲斥为狂妄。
    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着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
    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着名的“守仁格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