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月仍然有一个顾虑,袁迪英在官学和补习班读书的时候,成绩平平,现在又退出了补习班,这次突然考中秀才,虽然理由可以编出很多,但毕竟有些勉强,要怎样才能自圆其说呢?
林月突然想起“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故事,就问袁迪英,你知道头悬梁,锥刺股吗?袁迪英听见表妹突然问起这个故事,就有些疑惑,说当然知道。
林月说,你要让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因为你在家坚持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读书精神,才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袁迪英点点头,说我一定努力读书。林月纠正他的说法,不是你努力读书,而是要让别人看见你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的样子。她将样子两个字特别加重语气。
袁迪英赶紧点头,说我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头悬梁锥刺股的样子。
袁迪英向林月拱拱手,告辞要走,林月握紧拳头为表哥鼓劲,勇敢地去追求成功吧,这是向日葵的话语。
袁迪英脸上的表情僵了僵,向日葵?向日葵是个什么东西?林月笑着说,向日葵就是丈菊呀!袁迪英还没醒过神来,又听林月说道,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羡慕去吧!袁迪英更加蒙了,表妹刚才说话一直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听不懂她说的话了呢?
袁迪英回家像变了一个人,原本他很喜欢交际,两天不出门呼朋唤友就不自在。现在他回到家,就开始琢磨林月说的话,怎么才能让别人知道他在刻苦读书?表妹不是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头悬梁锥刺股的样子吗?
他脑子里灵光一闪,赶紧吩咐家仆将书桌搬到了面对大门的走廊上,将书房里的各种书籍,字卷,条幅等等搬出来,统统堆放在走廊的书桌上或者码放在走廊边上,一时间,书桌上的书堆得像小山,走廊上码放的书和书卷画幅等也堆放得像文山书海。
然后找来一根长长粗粗的绳子,将绳子从走廊上方的一根横梁上穿过,再用那根又长又粗的绳子,将自己的辫梢绑起来,让辫子直直地立在半空,而后就坐在椅子上,将头埋在书堆里认真看起书来。
袁迪英原本还想在自己的椅子坐垫上立一把锥子,但想想又感觉不合算,因为头悬梁人人都看得见,但自己屁股下面立着一把锥子,除了折磨自己,别人是看不到的,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就只剩下头悬梁,没有锥刺股了。
袁家大院门前没有遮挡视线的照壁,只要打开大门,街上走来走去的人对院里的情况就能一览无余。而袁迪英搬出来的书桌位置就在大门对面,从大门外走过路过的人很多,有人就看见了袁家大院里坐在书桌边认真读书的袁大少爷,袁大少爷的辫梢被一根又长又粗的绳子吊在半空,这种姿势非常夺人眼球,也非常古怪,很多人都围在大门外观看,议论纷纷。
袁家家仆认为大少爷的做派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赶着去把大门关上,被袁迪英痛骂,家仆又重新将大门打开。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袁家大少爷“头悬梁”认真读书的先进事迹就在仓西县家喻户晓,连龙县令、徐监丞和李帘官都听说了。一时之间,仓西县城所有人都对袁家大少爷的怪异行为议论纷纷,惊叹者有之,非议者有之,点赞者有之,嘲讽者有之....。
杨珍看着儿子这种不可思议的行为很是吃惊,听儿子说是表妹让他这么做的,杨珍就更加吃惊,林月对袁迪英施了什么魔法,让儿子的行为变得如此怪异!
终于熬到快考试的时间,今天是补习班的最后一天,李帘官在龙县令和徐监丞的陪同下到官学和补习班视察,李帘官看了书生们的秀才操,正准备批评说这样做很不成体统,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徐监丞汇报,去年有八个书生因为没做秀才操而未考中秀才的事,李帘官只好将话咽了回去。
万一自己是个乌鸦嘴,因不许读书人做操,再被没考上秀才的人赖上怎么办?还是少说为好。
做完秀才操,书生们蜂拥来到砚盘水池边,都蹲下来最后一次洗手。
水池太小,人太多,有的人就干脆跳进水池里,一时间听见扑通扑通的跳水声。姓王的佃户知道今天是补习班书生最后一天洗手,见跳进水里的人越来越多,当即宣布,补习班只给了书生们洗手的钱,没给洗澡的钱,凡跳进水里的人,每人加收二十个铜板。
书生们一听,有的原本也要跳的,就收住脚步不跳了,但大多数学员是不在乎这二十个铜板的,进补习班花了买一百头牛的钱,谁还在乎花钱买根牛鼻绳?但不管买牛也好,买牛鼻绳也罢,仍然有人向水池里跳,王佃户赶紧又宣布,现在涨价了,再跳的,每人收四十个铜板。
水池原本就不大,现在水池里挤满了人,哪怕想再跳的人也跳不进去了,只好自认倒霉。水池里的淤泥被书生们搅起,泥浆将池子里的书生糊的个个像泥猴。
李帘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书生都疯了?
徐监丞对李帘官又讲了曹家文曹希柏不慎落水考中秀才的故事,李帘官又无言以对,但李帘官是监管教育的人,他并不相信秀才操、砚盘水和官帽山之类的东西真的就能对考中秀才有帮助,再说,他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怪异的事情,但去年补习班的现象该怎么解释?李帘官只好不说话,不表态。但心里却憋着一股气,书生们不懂事就算了,你徐监丞是举人,又是官学的监丞,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能纵容如此怪异的行为在读书人中发生呢?
王佃户高兴极了,没想到一个臭水塘,今年就赚了几十两银子,今天最后一天,书生跳水,银子又跳进了王佃户的兜里,这些从天而降的馅饼,多得用大桶装!
今年仓西县片区考场的戒备比任何哪年都严格,前次补习班差点囊括整个片区的秀才名额,其原因却没人说得清楚,今年补习班的人又要参加考试,而且人数多了一倍,李帘官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决定在对考场全面加强监管的同时,重点对补习班的书生严加检查。所以,一大早,李帘官就在徐监丞和县令的陪同下到了考场,在考场物品检查现场找了一个地方坐下。
今天考场增加了很多负责检查和巡视的人员,这些人各就各位,虎视眈眈,全神贯注在等着考生们的到来。
考生们开始陆陆续续进场了。
一大早就等在自家宅院门前的还有林月和曹姜氏。她们是分别代表曹家武和曹家文两兄弟送曹氏家族考生参加考试的。
送考历史悠久,但凡家里有人参加考试,考试这天,家人都会作为一件大事喜事送考,凡能参加的都要参加,送考的人越多,就证明这个考生背后的人多,当然,家贫或者路途太远没人送考的考生更多,这些人有的三三两两结伴赴考,有的风尘仆仆独自进入考场,也有浩浩荡荡送考的队伍,也有有钱有势的家族,敲锣打鼓扭着秧歌送考的。
曹氏家族今年只有两个人应考,一个是族长的三儿子曹金志,一个是曹金狄的儿子曹家金,以前送考都是曹家武曹家文和老爷子参加。别看送考是自愿行为,但族人参不参加送考,不仅仅是族人自己在家族的脸面,也是族人考生主家的脸面,送考的人越多,考生主家的脸面越光鲜,就像林月前世参加婚丧大事交份子钱一样,谁交谁没交,谁交多交少,考生主家清清楚楚。
今天与往年不一样,往年都是老爷子带着两个儿子参加送考,今年老爷子被开除出曹氏家族,没有资格送考,曹家武身上的伤还没完全好,酒楼的事也脱不开身,曹姜氏就代表丈夫送考,曹家文在京城官学读书,林月就代表曹家文送考。
曹金全家对曹氏家族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终于等到了曹氏家族的送考队伍来了,曹家人口虽然不多,但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送考,上百人的队伍走在大街上,还是有点气势。曹姜氏和林月与族人打过招呼,也加入到送考队伍里。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曹金志和曹家金两人,走在大马周边的,是曹轼曹金狄以及家族中的几个头面人物,曹金志的娘子提着考篮紧紧跟着,考篮有点重,送考的人就不时有人接过考篮帮着提一会儿,曹姜氏和林月也不例外,帮着曹金志娘子也提了一会儿考篮。
送考队伍浩浩荡荡走到了考场大门外,林月见表哥袁迪英家的送考队伍来了,就对曹姜氏说,我表哥来了,我去送送他。
曹姜氏赶紧点头。林月离开曹氏送考队伍,来到袁迪英身边,杨珍见林月来了,高兴的喊着林妹妹,林妹妹。袁迪英也咧着嘴笑。
姨爹袁锦还没回来,袁家和袁家的生意伙伴都来送考,袁家送考的人看起来比曹家的人还多。
林月看着袁迪英,笑吟吟的问,准备好了?
袁迪英赶紧回答,准备好了。林月一脸严肃,再次警告他,不要自作主张!
袁迪英愣了一下,赶紧点头,表妹放心!杨珍感觉儿子与林月像在对着暗号。考场门前不便细问,嘱咐了儿子几句,袁迪英提着考篮意气风发走进考场。
曹氏送考队伍也停下来,曹金志娘子将考篮递给丈夫,曹轼和曹金狄分别嘱咐自家儿子几句话,曹金志和曹家金提着考篮也意气风发走进考场。
考生进入考场,第一件事是接受考场的搜身检查,搜身是在考场大门里不远处的一间大屋里,考生要脱光衣物,将衣物交给考场工作人员,待检查完衣物没有问题以后,再穿上衣物离开。不仅要检查衣物,还要检查考篮,考篮里不外乎两种东西,一种是笔墨,一种是吃食,检查考篮的是另外一拨人。
曹金志走进检查室,将衣物脱下,赤条条的站着等待检查结果,检查衣物的同时,负责检查考篮的一拨人也开始工作,只见他们揭开曹金志考篮的盖子,将考篮里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以后,突然发现考篮里有一张折叠起来的小纸条!
考场夹带东西,特别是写有文字的东西,是大忌,也是考场作弊监管的重点,检查人员展开小纸条,发现小纸条上写着十几个字,什么字?检查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按照李帘官的要求,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为了不影响考生情绪,也先不要声张,几个检查官对视一下眼神,一个人就拿着小纸条跑到李帘官面前,将小纸条交给了李帘官。
李帘官接过纸条,展开一看,纸条上工工整整写着“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这不是《中庸》里的一句经典吗?那个书生考篮里怎么会有这么一张纸条,纸条上写这么一句经典是什么意思?但不管是什么意思,凡是夹带写有文字的东西都属于作弊!
徐监丞也看见了这张字条,又听检查人员说,他们已经将这人的号闱考号之类的东西登记了下来。
徐监丞原本想了解一下考篮里发现字条的是何人,就瞪眼看着李帘官。李帘官很冷静,他不看徐监丞一眼,而是告诉检查官,说不要打草惊蛇,先将字条证据留着,待考试结束一并处理。
李帘官相信,只要有一个人作弊,必定还会发现其他新的问题,他要将作弊的人和事一网打尽,揭开前次考试补习班囊括片区秀才名额的秘密。
曹金志并不知情,接受检查完毕,穿好衣物,提着考篮,进入自己的号闱,信心满满参加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