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吴懿想当左将军
作者:秃然好像你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最新章节     
    尽管司马师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难受和压抑,但他深知此时此刻,解决当务之急最为关键,过多地担忧未来之事并无实际益处。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而坚定,向着父亲司马懿轻声进言道:

    “父亲大人,依儿之见,为了确保众将士能有效地施行坚壁清野之计策,在面对汉军的进攻时,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清楚明白,务必坚守营寨,坚决不能轻易出击。”

    “我认为适当透露一些高层所面临的顾虑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有决心和动力执行命令。”

    司马懿微微颔首,表示对司马师这番话的认同。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缓缓说道:“师儿所言不无道理,但并非所有将士都需要知晓全部真相。”

    “对于那些处于底层的士兵们来说,让他们始终被蒙在鼓里或许才是最佳选择。他们只需听从上级的指令行事即可,无需了解太多复杂的情况。”

    “若是将一切真相全盘托出,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届时军队的管理将会变得极为棘手。”

    司马师口称受教,随后,正当司马懿准备召集校尉及以上级别的将领于武关召开紧急领导班子会议之时。

    汉关中都督吴懿率领大军向北发动攻击,并成功夺取了北屈城。

    北屈城中的县令及其随从等人惊恐万分,眼见城池沦陷在即,他们匆忙收拾行囊,企图通过黄河水路寻求一线生机,逃回并州老家。

    还有的本地富户是打算向西渡过黄河,以躲避从南面汹涌而来的汉军追兵。

    那些顺着水流拼命向北逃窜的家伙们慌不择路,那些妄图渡河逃往西岸的人更是愚不可及。

    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要知道在上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汉族人的势力少得可怜。

    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杂胡部落和各路贼匪流寇。

    其中有些是新兴起的势力,而有些则是当年黄巾军战败后落草为寇的残部。

    这个地域辽阔的地方,除了那几个至关重要的城关周边地区还算有点秩序之外,其他大部分区域都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然而尽管这些人如此众多且分散各地,但他们似乎都很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方式。

    既不愿意与朝廷有所往来,更没有丝毫造反叛乱的念头。

    曹魏朝廷这边呢,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腾出足够的精力和兵力来彻底整顿治理此地。

    因此,双方倒也算是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由于当地民众对魏军缺乏认同感,再加上魏军自身力量薄弱,所以在这里几乎很难收到赋税,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体系。

    整个偌大的上郡,仅仅只有三千多数量有限的魏军地方军驻守。

    他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在治所上郡,以及高奴、定阳这三个重要地点竖起魏军的旗帜,以显示一种象征性的占领罢了。

    这种所谓的“占领”更多地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且说这伙人即便当真能够侥幸避开汉军凌厉的攻杀,成功逃往上郡。

    但那里同样也是各方大大小小敌对势力盘踞交错之地,九死一生。

    另外,吴懿绝对不会任由这帮人如此肆意妄为地逃窜而去。

    原本,吴懿还满心欢喜地想着,自己已然成功斩杀魏将王冲,更一举歼灭将近两千名被俘获的魏军士卒。

    随后率军折返解县,并与王连所部会师,双方合力逼迫此座县城投降。

    如此一来,吴懿认为自己定然是此次战役当之无愧的首功之臣。

    然而事与愿违,没过多久,竟有消息传来,说是那位年轻将军姜维亲率骑兵冲入战场,短短数日之间追击敌军长达百余里路程。

    历经数番激烈交锋后,居然累计斩杀七千余名魏军。

    依靠这般如同闪电一般迅猛奇袭、勇往直前的骑兵突击战术,姜维转瞬之间便一跃成为这场战斗截至目前为止战功最为卓着之人。

    吴懿听闻此事之后,心中自然是有些不甘的。

    每每念及自己那个“徙亭侯”的爵位,总是觉得格外憋气窝火,同辈分的老臣基本上都是乡侯了。

    关羽、张飞这个两位功勋卓着,加封县侯当然是应该的。

    诸葛亮为乡侯吴懿也说不出来什么,可是那个魏延都做到乡侯了。

    无论如何,此番定要拼尽全力奋勇杀敌,务必争取将爵位擢升至上等的“乡侯”之列才行!

    至于官职方面,赵云都已经坐上执金吾这样高位的官职了,那自己怎么着也应该能够晋升成为四方将军之一才对。

    早年因为外戚权利鬼迷心窍,而与刘禅多了些龃龉,以至于此后的升迁之路不太顺遂。

    但无论如何,只要这次立下的功勋足够多,当上这四方将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甚至有可能直接担任中的首位左将军。

    众所周知在东汉时期,四方将军里面地位最为尊崇的乃是前将军。

    然而,如今的季汉就不一样了。

    由于太上皇刘备曾经担任过东汉时期的左将军一职。

    所以尽管大家伙儿谁都没有把这事儿挑明,但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君臣们,还是社会底层的军民,全都心照不宣地默认左将军这个职位才是最高贵的。

    并且,在授予此职时所设定的条件也是最为严苛的。

    和曹魏那边不一样,他们那里的四征将军以及四镇将军的地位要高于四方将军。

    但在季汉这边恰恰相反,四方将军要比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更为显耀尊贵。

    为了能够顺利踏上这条升官加爵的道路,吴懿毫不迟疑地向着那群魏人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就在此时,那位县令和亲眷正手忙脚乱地带着自家私兵以及其他一大批人,惊慌失措地朝着河岸边停靠的船只狂奔而去,妄图借此逃离险境。

    只可惜啊,他们的如意算盘终究还是落了空。

    因为早在许久之前,英勇无畏的汉军水师便已经沿着江水逆流而上,并在此严阵以待了。

    副将眼尖,一眼便瞧见了他们,当即毫不犹豫地下令麾下军队冲杀而出。

    刹那间,只见万箭齐发,如蝗虫过境一般铺天盖地地向着那群魏人逃兵射去。

    只听“咻咻”之声不绝于耳,无数箭矢如同闪电般划破长空,带着凌厉的风声直直地激射而去。

    那些魏人根本来不及反应,眨眼之间便被密集的箭雨射中,纷纷惨叫着倒地身亡。

    就连那县令也未能幸免,一支利箭精准无误地穿透他的咽喉,让他当场惨死。

    汉军成功地击败了这群魏人的逃窜部队,吴懿下令副将率领一部分兵马继续向北挺进,收复蒲子城。

    而他自己则选择留在北屈,巩固刚刚取得的胜利成果。

    再说那蒲子城,城中本来就没多少守军,如今眼见汉军王师如天兵天将般兵临城下,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有半点抵抗之心?

    于是乎,城门大开,守城的士兵们纷纷表示愿意归降大汉,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顺利地拿下了蒲子城。

    随着蒲子城的陷落,至此,河东郡除了永安城仍在司马懿精心构筑的防御阵线之下稳稳坚守之外,其余各地皆已被汉军攻破。

    捷报迅速传至襄陵城幽并大都督的指挥营帐之中,诸葛亮闻此消息后,微微眯起双眼。

    凝视着地图沉思片刻,而后缓缓开口道:“依目前形势来看,吴懿将军及其所部人马暂且不宜继续贸然进军了。”

    由于即将带领大军与司马懿在永安——霍大山一带形成对峙之势,所以粮草和后勤保障务必优先供应到中军这里来。

    如此一来,其余各路人马的进击步伐就不得不减缓下来,从原本的积极主动进攻态势调整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司马懿一心想要把诸葛亮困在此地,使其无法更进一步。

    而诸葛亮其实也想让司马懿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此。

    其实,早在之前,陛下刘禅便已在上党精心布置了一张暗藏的王牌。

    这张底牌会在日后双方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给予司马懿所率军队的军心以致命一击。

    然而,就目前而言,诸葛亮需要同时处理多方面事务。

    首先,他派出一部分人手深入襄陵地方,收容当地的流民,并着手修复破损的道路,清除城中的废墟以及妥善掩埋战争遗留下来的众多尸体。

    另一方面,则派遣专人前去督促后勤部队加快速度,将数量众多的抛石机、热气球以及威力强大的三弓床弩尽快运输到前线战场。

    毕竟,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诱敌深入之计、突然袭击之策还是正面强攻之举等等各式战术手段,他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接下来战场上可能瞬息万变的局势。

    诸葛亮站在营帐前,手中轻摇羽扇,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远方。

    他心中已然明了,接下来司马懿必然会使出的“万年老鳖”龟缩战术。

    这如同坚不可摧的王八壳一般的防御策略,无疑成为了朝廷大军挺进并州路上的最后一道、同时也是最为巨大的障碍。

    尽管身后有着皇帝陛下亲自坐镇,确保了后勤补给的畅通无阻,使得诸葛亮无需为此烦忧。

    但长时间的对峙对于战局而言绝非上策。

    从政局角度来看,身为人臣的他理应尽快响应皇帝的殷切期望。

    他们作为占据明显优势的进攻一方,将士们也自然渴望能够速战速决,早日取得胜利。

    再看并州这边,其经济生产力的基础本就相对薄弱。

    即便最终成功攻克此地,想要实现财政状况由亏转盈,恐怕至少也得耗费两三年的时光。

    在此期间,朝廷的财政资源必将源源不断地向这片土地倾斜,以支持战后的重建与发展工作。

    消耗的时间越久,朝廷对并州投入的成本就越多,‘举十万之师日费千金’这是个简单明了的账目。

    就像眼前这被破坏的非常彻底的襄陵县,本来也是有三千户百姓,以及好几家豪强大户的。

    一县实际人口本来应该在五六千户,接近三万余人的情况

    被魏军这么一洗劫,最后收拢逃散或落草一贫如洗的的流民,不到一千户。

    直接人口损失超过百分之八十五,房屋、耕地等不动资产的损失也不遑多让。

    诸葛亮看着朝廷派发而来的公文通告,刘禅新任命的襄陵长是一个名叫虞忠的青年。

    诸葛亮对这个青年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的才能具体如何。

    只是知道他是朝廷九卿之一大鸿胪虞翻的儿子。

    虞翻是早年陛下在荆州收服的江东士人,挺有名气。

    当年跟凤雏庞统的关系挺好,诸葛亮与他也是有过数面之缘。

    主要是当初自己去江东劝说孙权与刘备共抗曹操的时候,与虞翻在几次宴会上有过沟通交流。

    此人是一个牙尖嘴利,言辞攻击力十足,同时又引经据典,属于是能非常有理有据的骂人的类型。

    诸葛亮也纳闷,为啥刘禅会将负责外交的九卿位置交给他。

    基本上交州西南、益州西南的那些番邦使节来到后,跟他关系都处得不好。

    以至于朝中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表示大鸿胪就搁家里养老吧,外交的事情还是全权交给礼部来做的好。

    不过此人学识确实过人,文武兼备,若是其子有他一半的才能,做个县长是绝对绰绰有余的。

    不过,本地被破坏的太严重,想要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将其恢复过来,却是有些困难。

    幸而,皇帝刘禅因地制宜,对这些占领区的许多县城的一把手任命都采取了特别任命的方式。

    让他们的任期都延长为五年,五年之后,只要他们这些人政绩考核达标的,将会被优先提拔。

    诸葛亮也非常认可这样的办法,这样一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会提高,也能更好的适应本地的治理需求。

    治理方面的任务处理完毕之后,诸葛亮的精力便是要放在军事上了。

    让先锋李丰和吴班率军先行,到永安城南五十里处下寨,建立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