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东宁事务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最终确定前往湖广的人选,是洪诚丘、邹树人和赵湘梓,三人中除了洪诚丘都是湖南人,相对较为熟悉情况。郑克臧虽然刚刚风尘仆仆地从日本回来,但如此大胜之后,前往劳军的事情显然不能假手于他人。许缵曾则依旧是老好人,请他做什么便做什么。

    筹备给前线将士的劳军之物,又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不幸的是,也就在这半个月时间里,和妃沈氏和皇三子朱和圳都因病先后去世了。

    毛渊明、鲍婧和马心如都非常震惊,因为和妃和皇三子的病确实是中秋之夜淋了雨之后感染风寒,应该算不上什么大病,但两人都高烧数日不退,最后撒手人寰。虽然毛渊明出于穿越者自身利益的考虑,让马心如谎称退烧药都已经吃完了,没有给两人服用,但感冒风寒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什么绝症,居然两人都没有救回来,恐怕只能说是天意。

    皇帝夫妇伤心不已,悲痛欲绝,朱和尭与朱和更是痛哭流涕。毛渊明只得趁皇帝情绪稍好一些的时候,向他进呈礼部拟定的追悼方案:和妃追封贵妃,皇三子追封怀郡王,谥号为悼。

    朱慈炤虽然情绪低落,但也马上发现,皇子追封郡王,并不符合大明皇家的规矩。毛渊明便婉转地解释说,《宗藩条例》马上要修改,正在请中书省、六部以及朱术桂等宗室讨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今后皇子并不全都封亲王。皇三子年幼而殇,按照新的《宗藩条例》追封郡王较为合适。

    听完毛渊明的解释,朱慈炤流泪不止,不过也没有再说什么,显然是觉得即便有意见,毛渊明也会反复解释,直到自己同意为止。

    不过,朱慈炤自然再无心情理会日本使臣的事情,因此当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在八月二十九启程回国之时,仍然只有郑克臧和礼部的人到码头送行。由于使团并未和大明讨论今后两国外交的规格和模式,显得很“非正式”,许纬辰也只是叮嘱松平清武回国之后请将军阁下尽快向大明派兵。

    等送走日本使团,郑克臧一行也终于可以出发了。许纬辰给洪诚丘配备了一个勘察洞庭湖水泽形势的“专家小组”,之前在政令室戴罪立功的喻成龙作为勘察专员,小组里还有前不久从杭州请来的水利专家陈潢。

    李书同、庄寒天、陈枫等人和东宁安抚团回到南京,已经是闰八月初九。毛渊明少不了在织造府设宴为大家接风。

    说起这一次的行程,东宁虽然比日本要近,但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大肚王国,李书同等人和武利、阿兰兄妹一行花了不少时间,来笼络马禄家族,所以反而多待了一个多月。

    过去几年里,东宁汉人和土番的关系倒是相安无事。一来是甘孟煜出任东宁留守,对汉人屯垦区严格管理,尽量不与土番冲突,二来是郑军登陆之后光复了福建全境,不少在东宁的福建人得以返回家乡,土地和水源的争斗减少了。另外,大员岛南部的汉人聚居区与中北部的土番番社之间,多了日本倭人的“岸里藩”,也就减少了接触的机会。

    武利、阿兰兄妹自从登陆之后就再也没回过番社,这次重回故土,有些依依不舍。李书同陪着兄妹俩见了马禄夫妇,将朝廷赐予的物品赠送之后,又让兄妹俩在番社住了好几天,自己前去“岸里藩”会见伊达宗胜。

    在李书同看来,伊达宗胜过得似乎非常滋润,刚刚度过了六十大寿——历史上的伊达宗胜五十九岁就死于流放地,现在能活到六十岁实在是要感谢穿越者们——虽然次子和长女在几年前先后去世,但三个孙子千之助、千胜和右近都已经健康长大,幼女於妻也避免了兄姊早夭的命运。

    在接受了朝廷赏赐的礼物之后,伊达宗胜表示不但会确保完成增兵的任务,而且长孙千之助也要随李书同前往南京,到伊达宗兴的军中效力。伊达宗胜这个举措让毛渊明颇有些感慨。日本武士出身的人,对后代继承家格的执着,比大明勋臣们要强烈得多。

    说起岸里藩的情况,李书同觉得发展的势头不错,日本农民们已经渐渐适应了大员岛的气候和水土,而且和汉人农民也有交流,耕作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是,如果日本人口继续增长,或许会和汉人或者土番发生冲突。

    武利和阿兰兄妹在番社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尽管八年前的战争创伤还未完全消退,但朝廷的赏赐对于土番们来说实在有些弹眼落睛。尤其是土番妇女们在看到阿兰的服饰装扮之后,又听武利说起在中原的种种生活趣事,无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前往中原。武利于是在斗葛人当中又招募了一百多人,还第一次在巴宰人的番社也招募了二十多人,虽然人数不多,但至少说明,巴宰人因为当年战败而对汉人的仇恨,基本已经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毛渊明又专门组织了会议,请中书省的官员到场,协商关于东宁的政务。

    东宁承天府改台湾府的事情很顺利,知府、同知、知县等人上任之后,最后一批留在东宁的郑氏官员随安抚团一同撤往南京。普通官员都依例交吏部铨叙之后放任新职,唯独甘孟煜是郑成功的女婿,又是最后一任东宁留守,应该给予一个有分量的职位。军机处与陈永华商议之后,特命甘孟煜出任应天府尹。之前皇帝回到江宁之后,江宁改回南京之名,江宁府也就由四品的外省首府,升格为三品京府,知府改称府尹。原任府尹许三礼则到杭州出任浙江布政使。

    李书同向大家报告说,马禄自己提出,想要效仿朝鲜国王,到南京朝觐,至少是遣使朝觐。对此,夏国相首先就有反对意见,认为像大肚王国这样的土番部落,云贵山区不知有几千几百个,若是个个都被承认为藩国,那大明朝岂不是藩国泛滥。

    夏国相是吴世璠的人,一直被军机处刻意架空,虽然身任正二品的参知政事,却基本无事可做。这一番建言,倒是让大家对他有所改观,觉得这个人虽然风评不佳,但也不是糊涂蛋。大家最后一致决定,搁置马禄这个请求。

    另一件事情是,刘国轩早年在鸡笼和岸里社之间修了一条路,用来运输货物。现在伊达宗胜的岸里藩规模壮大,对日本商品的需求量也就相应增加,日本商人向大员岛输送商品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更高了。原先那条路承载不了那么大的运输量,伊达宗胜希望能够予以拓宽。

    修筑道路本身不难,但这条路穿过斗葛人聚居区,修路必定引发斗葛人的反对,引发冲突。毛渊明和姜承志都不赞成拓宽道路,建议在大甲溪入海口修建港口,用船将货物转运到岸里藩。而许纬辰则担心,眼下日本商人都是在鸡笼卸货并且交税,大甲溪海港一旦建成,日本商人就会悄悄绕过鸡笼,直接到大甲溪港口卸货。陈永华考虑再三,觉得大员岛改土归流将来势在必行,不能因为担心和斗葛人起冲突就放弃修路,而且现在财政略微宽裕一些,大可以用钱收买道路两旁土地进行拓宽,不至于引发冲突。

    既然陈永华如此决定,穿越者们也并不反对,只管让中书省行文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