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阮登明父子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转眼三个多月过去,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莫朝的局势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全国各地的叛乱陆续平息,仅存的黎氏余党不是明军和莫军剿灭,就是作鸟兽散,再也不成气候。升龙城里杀气渐消,百姓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莫朝皇帝莫敬光向各州府下达了旨意,在今年的秋天开设恩科,录取进士。

    兴化镇三江口的筑城工程进展顺利,三个码头和一座可以容纳五千人的兵营已经竣工,洪磊又强令兴化镇的莫朝官员从附近迁来几百户人家,在临时修筑的土围城安置,负责为驻军提供洗衣等服务。

    年前曾来劳军的郑智,再度率船队前来,这次不但送来了补给的物资,还带来了两个营的新军——这是羽林苑武科班的第一批肄业学员,全部都刚满十六岁。

    项绍宽对这批人的到来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按照原来的计划,武科班的肄业生必须在定海军校受训一年之后才能入伍实习。不过,郑智解释说,这件事是南京军机处定的,主要是觉得在安南的实战机会非常难得,不应该错过,所以安排这批人在定海短期训练了三个月,便派来前线。而且,明军要进攻云南,少不得要补充兵力,把这些年轻人补充进来,有利于明军作战。更重要的一层意思,郑智虽然没说,但项绍宽也心里明白——真正开始培养自己的军队的时候到了。

    项绍宽于是召集郑克臧、吕宪华以及一众将领开会,商议进军云南之事。曾养性认为,应该派遣一支先遣部队,趁着夏季涨水的时机,逆流而上,在离临安府建水州最近的河滩登陆,建立临时大营,以备后续大军的进发。另外,裒主武公俊与云南广南府土司侬鹏关系甚好,可以派出使者,请武公俊派遣手下陪同,带上金银珠宝前往侬鹏处,封他爵位,请他出兵协助。

    曾养性的这两项建议,引起了与会众人的兴趣。关于派遣先遣队建立临时大营的想法,大家都没有意见,唯一的问题是人选,赵弘灿、张云翼、陈大定都请缨前往,最后郑克臧决定,由张云翼担任先锋,赵弘灿担任副先锋,克日开拔。

    而土司侬鹏则令大家感到非常亲切。云南向来是彝汉混居,遍地土司,但听上去这个侬鹏似乎和大名鼎鼎的侬智高应该有些渊源。莫敬晭便介绍说,自己被黎军追杀之时,曾逃往云南境内躲避,期间和侬鹏曾有几面之缘,侬鹏确实是侬智高后人。侬氏建有家庙祭祀侬智高,但侬智高当年曾起兵与北宋交战,在中原朝廷看来是叛逆,因此侬氏族人修家庙时,本想修一座侬智高骑白马的雕像,结果白马刚刚塑好,便被官府禁止再塑侬智高像,于是那庙里便只有白马,被称为“白马庙”。侬氏常备军队数百人,若是征召土人出战,发动五千人的大军也并非做不到。

    曾养性又说,侬氏土司占据着广南府好几个县的地盘,按照大明或者大清的规定,广南府的知府由朝廷任命,同知则称为“土同知”,由侬氏出任。但因为生活艰苦,朝廷派来的知府往往不到府城就任,而是常住省城昆明,偶尔到府视察。这样一来,广南府的事务实际上由侬氏独断,侬氏也就依然做着一方土皇帝。

    项绍宽听完曾养性和莫敬晭的讲述,便问郑克臧的意见。郑克臧觉得,按照侬氏的秉性,侬鹏应该是个野心勃勃之人,而且能和武公俊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来往,想来也是臭味相投,若是重金收买,侬鹏应该会出兵相助。

    众人对这个计划都感到满意,便又顺便商议了留守的事务。莫朝局势虽然基本安定,但明军不能不留兵驻守,升龙城和兴化镇三江口新城都要有足够的兵力把守。人选方面,除了洪磊以两广总督的身份总揽事务之外,郑克臧属意刘德杰和陈大定。两人都有些不情愿,因为都想要前去云南杀敌立功,郑克臧便劝诫二人,留守职责重大,要保障明军的后勤补给和退路,来不得半点轻忽,之所以选择二人,除了对二人能力的信任之外,还因为刘德杰需要和父亲刘国轩的主力保持联系,随时沟通进军的机要,而陈大定则需要时刻关注父亲陈上川南下河仙镇的动向。

    郑克臧的这番话不但说服了刘德杰和陈大定,也让项绍宽颇为高兴。虽然郑克臧也只不过二十三岁,但经过这些年的培养和磨砺,已经颇具大局意识,知道将两个适合的将领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而不是仅仅用于冲锋陷阵。

    一切计议已定,众人分头行动。项绍宽和郑克臧马上将莫朝新任的参从兼户部尚书阮登明招来明军大营议事。

    在莫朝之前,黎朝在第五代皇帝黎圣宗黎思诚的主导下,进行了官制改革,称为“圣宗改制”,也叫“洪德改制”,主要就是模仿大明官制,建立六部、六寺、六科、御史台、翰林院、东阁、国子监、中书监等机构。六部之上,通常不再设丞相,而是以参从兼任尚书的名义统领百官,所谓参从,大致相当于大明的参知政事。如今莫朝再兴,也沿袭这套官制。

    阮登明已经六十出头,在三十八年前也就是黎朝福泰四年高中进士,但在黎朝从未进入权力中枢,倒是因为学问上佳,担任国子监祭酒。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躲过了改朝换代的腥风血雨,不但没有被杀,也毋庸逃亡南方,反而得以被新朝任用,而且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官话,被郑克臧指定出任参从。

    找阮登明来,当然是为了进军云南的事,具体来说就是要莫朝提供需要的民伕、粮食和其它物资。阮登明听完郑克臧的话,顿时一脸愁容,表示刚刚经过了战乱,莫朝才没稳定几天,征发大量的民伕、粮食和物资非常困难,很容易再激起民变。

    郑克臧则是用不容质疑的口吻,要求阮登明必须在一个月内按照明军的要求办到,否则便按照军法严惩。阮登明知道郑克臧的军令无法违抗,只得应承下来。

    郑克臧于是又说,打算将黎氏宗族和郑氏宗族的数百人送往大明,朝见大明皇帝,并且在大明安置。此行需要有莫朝官员随行,问阮登明有什么人推荐。

    阮登明显然也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迂腐,直截了当地推举了他的儿子:阮登道。不过听完阮登明的介绍,阮登道倒也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上一科殿试,阮登道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正在翰林院修习,如果作为使臣那自然是再合适不过。而且,阮登道和他父亲一样,谙习官话,这是个很大的优势。

    郑克臧想了想,觉得这个人选非常不错,便告诉阮登明,三天之后就要启程,要阮登道赶紧来见自己聆训,然后准备出发。

    阮登明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郑克臧马上对项绍宽说道:“师父,我看着阮氏父子学问人品声望都不错,看来又不甚忠于莫氏,确实能为我所用。所以,我有一个想法。”

    “说来听听。”

    “我们写一封信,让使团带给毛大叔,把阮登道留在京城,同样在翰林院修习,然后送往内阁学习政务,几年之后送还到升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任侍郎级别的官员,以后就可以接他父亲的班,担任参从,帮我们继续控制莫朝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