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蓝玉急不可耐地从军营返回京城,座下骏马未及休憩,直奔王府。
王弼,大都督府的佥事,自军旅生涯以来便随蓝玉驰骋疆场。大明建国二十载,武将们难得有片刻安宁。
当然,一些胆大的边疆部族仍不时骚扰边境,不过这些小冲突尚未触及蓝玉他们的底线。
得知蓝玉来访,王弼也不敢怠慢,早早备好茶水,在后院等候。
“老王!”
拱门外传来一声激动的呼唤,身披铠甲的蓝玉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
“想必你也听说了京城近日的变故,对此有何见解?”
蓝玉随手扔下头盔,未及落座,便一口气喝干石桌上杯中的茶。
“局势尚不明朗,我也没主意。你见多识广,帮我分析一下吧。”
王弼不紧不慢地提起茶壶,为蓝玉续满茶,然后慢慢说道。
蓝玉略作沉思,兄弟之间无需避讳,二人毕竟曾共历生死战场。
“此刻关键看陛下,皇储之位可能要落在两位皇孙身上了。”
“我也这么想。”
王弼点头应和。
\&事情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陛下对太子的宠爱众所周知,但日前忽然召燕王世子进宫,还商议国事,这背后必有深意。\&蓝玉望着他的平静神色,不禁轻轻摇头。
\&难道陛下更倾向于燕王世子吗?\&听到此言,王弼微微一愣。帝王的心思,有时犹如海底针,难以捉摸。他虽为武将,但智谋不凡,否则也无法在瞬息万变的沙场上屹立至今。
不过,太子与燕王世子,皆为皇孙,无论谁登上储君之位,皇城都将经历一场地震般的动荡。\&现在下结论还早,所以我们必须谨慎选择阵营,寻找最佳的出路。\&蓝玉沉思着举杯,凝视水中荡漾的倒影。
\&我听说秦王已被秘密囚禁,而晋王远在边疆,鞭长莫及。所以,目前只剩下……\&
\&燕王朱棣!\&王弼目光闪烁,心领神会地给出了答案。燕王朱棣坐镇北平,正试图平定漠北的叛乱,麾下尽是英勇之士,多年来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蓝玉与燕王同以军功显赫,但两人之间并不和睦。两年前,他奉命协助燕王对抗蒙古,两位猛将联手,蒙古军队迅速败退。然而,在军中,蓝玉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燕王的士兵虽然勇猛,却只听燕王一人指挥,对他这位开国大将并无敬畏之心。
蓝玉将此事禀报给陛下,但朱元璋政务繁忙,对此并未过多关注。见陛下无动于衷,蓝玉转向太子求助,朱标以宽厚闻名,重情重义,只寄出一封劝诫信便作罢。
如今储君之位动荡,燕王世子极有可能接任,这使得蓝玉内心愤慨不已。\&哼!\&他轻哼一声,思绪纷飞。
\&燕王,你最好别轻举妄动,否则,我蓝玉就算拼死,也不会让你如愿。\& \&唉!可惜那天朝会上,燕王世子无论哪方面都压过允炆,不知陛下是否因此不满。\&蓝玉心生忧虑。
随后,蓝玉与王弼交换了看法,一同步入厅堂。
……
皇宫后花园,朱元璋独自坐在石凳上,阳光洒落,花团锦簇,但这美景并未能消解他眉间的忧愁。
马皇后立于一旁,手提木质水桶,正专心致志地照料着花圃,身边的宦官宫女皆肃立在皇帝周围,小心翼翼,脸上流露出无尽的困惑与不安。整个花园内,唯有皇后浇水的声音回荡,静谧得令人窒息。
见仆人们如坐针毡,马皇后便放下水桶,从侍女手中接过食盒,置于石桌上,揭开盖子,内盛文思豆腐一碟,小米粥一碗,还有几粒炒花生和几枚煮熟的鸡蛋。她轻轻剥开一枚鸡蛋,置于盘中。尽管朱元璋位高权重,尊贵无比,但他的生活简朴至极,饮食与寻常百姓无异。
这样的习惯源于他对出身的记忆,那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农家生活。年少的困苦使朱元璋深知食物的珍贵,故他鲜少主动品尝山珍海味,他知道大明的土地上,还有无数人在忍受饥饿。
简单的饭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然而朱元璋此刻并无食欲,他摆了摆手:“先放着,稍后再用。”
朱标离世,兄弟相残,一系列变故令他心烦意乱。这座花园成了他舒缓心情的避风港,也是他逃避尘世纷扰的净土。然而,现实残酷,终究需要面对。
朱元璋缓缓起身,在花园中漫步,望着绽放的花朵,他的嘴角掠过一丝落寞。“还是以前的日子好啊,有片土地耕种,能吃饱饭,穿得暖和,就满足了。”
话音刚落,他伸出手,轻轻触摸花瓣,似乎那些绚丽的色彩能治愈他内心的创伤。
“陛下!”
宁静被身后宦官的声音打破。
“嗯,讲!”
朱元璋并未回头,简单的两个字透露出他内心的纷繁。
“中书舍人刘三吾大人长跪宫门,请求一见陛下!”
“让他进来。”
整理衣袍,朱元璋平息心境,恢复帝王的威仪,缓缓离开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