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两文钱的人生囧境
作者:紫竹君   学霸穿越成侧妃,咱不卷了最新章节     
    李泓暄漫无目地地打马走在大街上,周遭的喧嚣不同于朝堂的吵闹,也有别于后宅的聒噪。

    春日的燕京,街道湿漉漉的,到处都是为了生计而忙碌的人影。

    小贩的叫卖声,车夫的吆喝声,邻里的招呼声,林林总总汇在一起,成了人间真实的烟火气息。

    春日的薄阳,透过潮湿的云层洒向人间,寡淡的光线透出无数烟尘,卑微中蕴着求生的倔强,苦涩中夹杂着砂砾般粗糙却又真实的甜。

    曾经的李泓暄是红尘中不染一点尘灰的浪子,打马扬鞭,直奔最好的酒楼瓦舍,纵情饮酒,挥洒青春,是那不识愁的少年,锦衣玉食间,未曾留意过路旁那些卑微而坚韧的生命。

    如今的他,心中已然装了百姓,再上骏马,马蹄却已轻快不起来。

    不知不觉中,他并未将马趋向往年常去的声色犬马之地,而是踏入了红尘深处。

    沿着运河,马蹄哒哒,这里曾汇集了天下繁华,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往来商贾客旅,络绎不绝。

    而如今,李泓暄立于马头,放眼望去,春意已上枝头,人间却萧索依旧。

    年初的雪灾给各地河道带来了灾难性破坏,灾后不少地区漕运拥塞。入春一个月来,各地抢修尚未完工,春汛已接踵而至,各地受灾,漕运再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李泓暄驻马观望,沿河的商铺只有六七成恢复了营业,店家在卖力吆喝,客人却寥寥无几。

    两岸百姓行色匆匆,脸上都笼罩着或多或少的愁苦。

    六小王爷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他今日生出的玩闹之意早已消散,

    此刻开始仔细琢磨起小芸曾同他说过的所谓国计民生。

    若百姓困苦,权贵又能安享几何?

    李泓暄皱眉骑在马上,缓缓而行。突然前方一负重老者踉跄几步,倒在路边。

    李泓暄赶紧催马上前几步,翻身下马去查看情况。

    莺儿为李泓暄安排了两名随从跟着。这两人本是杨芸儿亲自选出,留在府中供其调配的人手,相当有眼力见。

    见状,其中一人赶紧上前扶起老者,另一人取出水囊,给老者喂了两口水。

    老人缓缓醒来。

    李泓暄见老者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不堪入目,不禁皱眉问道:“老人家可是身体不适,这般年纪,怎好出来干体力活?家中子侄呢?”

    六小王爷只道儿孙不孝,连累老人,故而愤愤地连环发问。

    老者并未回答,只是于原地瑟缩,两行浊泪从干枯的眼眶中缓缓流出,一脸悲苦。

    一名同样瘦弱黝黑的路人见状,心有不忍,上前解释道:“官爷莫要动怒。李老头本有三个儿子,最是孝顺不过,可惜老天不公,先后都殁了。”

    “怎么回事?”李泓暄沉声问道。

    “当年李老头交不出税,老大被拖去服徭役,从此杳无音讯;好在老二本是能干的,可在雪灾中,他家和邻居的房舍都被压塌了,老二堪堪将李老头夫妇背出,还抢出了侄儿,却失了自己的妻儿,还压坏了一条腿,没有医药,很快就没了;那幺儿本来体弱,往常也是药石不断,为了将哥哥抢出来的衣物吃食都留给父母,竟……竟自我了断。”路人唏嘘道。

    “不要说了,我的儿啊!”

    提及伤心事,那老头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老人拖长了声调,那哭声犹如从破败风箱中传出,撕扯着众人的心。

    很快眼泪鼻涕便挂满了老人的脸,每一条皱纹都颤抖着诉说老人的悲苦。

    此时此刻的李泓暄,却被这哭声定住了。

    较之前一刻花园中的美人垂泪,眼前毫无美感可言的老人,却用切切实实的悲怆,触动了六小王爷的心。

    一番顿足捶胸之后,老者体力不支,向后倒去。

    众人赶紧上前救助,叫唤的叫唤,掐人中的掐人中。

    老人嘴里发出几声古怪的呻吟,人悠悠醒转,但目光空洞。

    李泓暄只觉得眼睛发涩,他见老人身上穿着破烂,解下自己的披风递了过去,并吩咐随从将他护送去医馆。

    老人听到这话,似是被惊到,向前爬了一步,连着磕了几个头,颤声道:““官爷,你是大好人,不要费那个银钱了,老头子不用看病。老头子只是饿了,若官爷大发慈悲,能赏口吃的就好。家里还有老婆子躺在床上起不了身、还有大孙儿也饿着,那是李家最后一根苗了。”

    旁边有人附和道:“如今米价甚贵,老百姓快吃不起饭了。”

    李泓暄惊讶道:“不是户部已开常平仓,平抑米价了吗?说只比往年贵了两文钱。”

    李老头哭诉道:“官爷呀,两文钱在您眼里不算什么,可对我们而言,两文钱也能堵着了我们的生路啊!”

    边上那黝黑的男子跟着叹道:“只贵了两文的米,都是官府限量供应着呢,那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能轻易买到的,我们只能吃糠!”

    李泓暄震惊了。

    如果说此前的雪灾是他第一次直面了人间的苦难,那么此时此刻,他又看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着漕运受阻,粮食入不了京城,导致京中灾后米价大涨。这些朝堂上有过讨论,但很快就被一片歌功颂德所取代。

    开常平仓,米价平抑,百姓感恩,皇恩浩荡。司农寺,户部,凡是和这沾了边的官,都像立了功似的,喜气洋洋。

    早有文官学子就此写成辞赋,邸报上也一度大书特书。

    他们未必不知道米价并未完全平抑,但在他们看来只是略涨了几文钱,不是什么大事。

    那些动笔杆子的学子,大约两文钱掉在眼前,都会嫌弃铜臭,不屑捡起这阿堵俗物。

    他们更不会关心平价米有多难买,横竖这些人都不需要亲自跑市集买米。

    然而,今日的李泓暄看到了,几文钱可能是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泓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他几乎将身上所有值钱的,可以取下的衣物配饰都舍了出去。

    当他知道,这样并没有什么用,顶多救得了几个人的一时之急罢了!

    按照小芸说的,要繁荣昌盛,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几个人的施舍。

    李泓暄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他决心寻找一条让百姓安乐,国家昌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