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弹劾接弹劾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李清照又不是傻子,这完全是杨元奇把她当傻子,所以自己成了傻子。
    杨元奇头大,这是生米煮成熟饭吗?那好歹让他尝一口才算啊。
    李清照走到船头,任由江风吹打在脸上,一袭青衣在风中飘扬,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不再是个丫头,而是一个颠倒众生的美人。李清照斜眼看了下旁边那副猪哥脸,哼!
    杨元奇清醒过来还是嘴里的口水下来,他一边手忙脚乱的擦拭,一边扯着李清照就往船舱走:“江风吹着是舒服,却也极寒,要是侵入体内,你就哪里都不能去。”
    杨元奇喊:“白鹭,白鹭,去给这小妮子弄点姜汤!”
    白鹭诧异的看着这个小魔女,还会想不到什么事,说:“清照小娘子还是这么个任性。”
    李清照呵呵的不说话,她喜欢他的呵护,也喜欢他对她无可奈何的样子,更喜欢自己惹祸他狗腿一样的在后面收拾。
    ……
    杨元奇找到苏轼,李清照都已经在船上,这也航行出去半天,送回去不可能,不能让她担着,这锅只能老头子来背。
    苏轼满脸无奈:“行了,我一会写信,靠岸让人送开封吧。我见她聪明伶俐、文采斐然,刚好借这个机会教教她。这总行?!也只能这样写!”
    王朝云道:“和你杨家交好的,就没个省心的,你们这个家风能有今天,我也是服气。”现在想想,哪怕苏林,都没和他们这伙人交往多久,就越发的有自己的主意,嫁人都得自己去找个武人。这锅杨家背得冤枉,这真不关杨家的事。
    苏轼一叹:“或许这种家风,才是人间,也更胜人间吧!”
    ……
    开封府。
    董敦逸上折再次弹劾苏轼,其在任翰林学士期间,立身不正,欺世盗名,以先生学生之谊把持史书编撰,颠倒黑白,搞乱士子风气。又以权谋私,为熟悉子侄辈张目,因私废公,朝廷应重处。
    弹劾这种事,不是弹劾人而是事。一件事弹劾了不代表你清白了,其他事呢?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可以记的,这就是文人嘴里的对事不对人。
    张商英的弹劾不过是苏轼个人,这个弹劾是把对象扩大化。董敦逸在这个弹劾上把秦观和黄庭坚两个清流扯进来,还有杨元奇。
    杨元奇的事说不上什么大事,哪个高官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在一些事情处理有偏向性,人之常情。董敦逸是旁证苏轼立身不正,这和人品有关。相应的他作为翰林学士,主持修史的事自然无法站在客观公正立场。
    作为编撰的秦观和黄庭坚的史观是基于旧党,其录史一定会从这个角度进行,有一定的主观性。华夏史官,在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清洗,特别唐代一朝后,也的确少了很多客观性。
    董敦逸这个奏折是非常致命的,表面上看是弹劾苏轼这群人营私结党、祸乱朝政,内里是对旧党一个全面否定。如果以旧党意识录的史是不公正的需废弃,那史书重新修编由谁来?!翰林院编撰品级很低,却清贵到让进士趋之若鹜,就在于这其实是话语权的表达。这有点类似高官半个职务秘书。董敦逸并没有弹劾史书本身,编史书的人全倒了,这和史书本身有问题还有多大差别?!作为一个御史,他的地位还够不着置喙史书本身公正性,这也不是他需要管的事。
    ……
    范祖禹作为现任翰林学士,直接把这事捅到政事堂,谁都清楚这事关乎什么,这点上让步的人很少。
    同样,政事堂上苏辙和范纯仁、李清臣和邓润甫直接分成两派。
    苏辙认为这些人交好正常,修史本身就会相互交流沟通,这和结党是不能等同的。杨元奇的事子虚乌有,至于苏轼把他当子侄辈,这又不是什么事?!哪怕苏轼在兵部多给了定边军一点东西,这也是因为战力提升,定边军今年在西夏战事中就斩获颇丰。
    范纯仁对于结党援引的是贾易的弹劾,这事朝廷已有结论,董敦逸弹劾的是其实是一件相同的事,旧事又拿来讨论是何道理?等于朝廷任何一个决策都可以无效。
    邓润甫强调苏轼因这事屡屡被弹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旧事重提,恰恰是以往对此事处理失之谨慎。董敦逸弹劾的是另外一件事,所涉及人员不同,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李清臣站在了邓润甫这边,又觉得这个弹劾的方向性不好,在李清臣心中,史书有问题重修就是,这是一码事,把人搞掉进而否定史书,这不是君子所为。这个时候李清臣也不会为他们说话,他对黄庭坚和秦观这类人并无好感,至于杨元奇他不熟悉,只是作为武职他能在西夏一线战事屡立战功,多少应该推恩。
    翰林学士范祖禹道:“臣舔为翰林学士,黄庭坚秦观等人在任期间,尽职尽责,并无大错漏,考评历年为优等。董御史斥其狼狈为奸,臣以为是君子之交。且问这弹劾可有明确哪件具体事宜是他们狼狈?”
    作为翰林学士,他说编撰职务的评定为优,这个弹劾要成议,那他这个翰林学士也到头了。
    董敦逸这个弹劾暗指的是史书编写他们狼狈为奸,这又是他没说不敢说的,这是一个极大的破绽。
    史书的定论实际就是新旧两党的路线之争,董敦逸为后进官员,哪怕他现在选择新党,政事堂上二对二的时候,这事没有大佬暗示他不会乱来,这意味着挑起新旧两党的大对决。
    李清臣是新党现在朝堂职位最高的官员,换个其他人也许会把董敦逸叫来细问这个弹劾里狼狈究竟为何事。李清臣不会,他始终有自己的孤傲,一直如此。他认为他要这么做某种意义上和董敦逸狼狈为奸,这是副相引导御史说话。大家都有这个心思,这种场合都希望能默契配合,不说那是肝胆相照,说了那就是狼狈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