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臣以兵部尚书之位力荐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需商讨究竟派哪位高人领军平叛。
    刘大夏提出右都御史马中锡担当此任,未料朱厚照却直言道:“马都御史恐怕并不适宜。”
    刘大夏不禁有些按捺不住,难道这是针对自己不成?分明就是在处处与自己作对!先是质疑他的平叛策略,现在又挑刺他提名的领军人选。
    他极力克制怒意,质问太子:“那么太子殿下认为何人才能胜任平叛重任呢?”
    朱厚照泰然回应:“当然是王守仁了,他在平定米鲁妖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此番平叛之责非他莫属。”
    诸位臣子闻听太子殿下又提及王守仁,皆暗叹太子此举太过露骨,显然是欲将所有功绩揽于己方门下,实有失公允。
    刘大夏冷笑一声:“王守仁虽擅长安抚异族,但此次叛乱性质不同以往,岂可一概而论。”
    朱厚照听了,心头不满。刘大夏所谓王守仁善抚异族,分明是在影射王守仁当年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时,曾迎娶数位土司之女之事。其实,王守仁此举乃是出于加快改土归流进程,为大明江山作出了牺牲。如今却被刘大夏当作笑柄!
    朱厚照原想反驳刘大夏几句,却又不愿因王守仁纳土司之女之事与他争论,以免损害王守仁的声誉。于是朱厚照淡淡地回道:“本宫之意并非针对任何人……”
    然而刘大夏并未给朱厚照继续解释的机会,直接反驳道:“马中锡大人年高德劭,曾任职兵部,熟稔军事之事,他又何尝不适合领军平叛呢?”
    朱厚照明白,若非马中锡未能妥善处理初起的叛乱,也不会导致今日的局面。然而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寻了个托词道:“刘大人,换个人选吧,马都御史毕竟已是六旬高龄,不宜过度劳累。”
    刘大夏闻朱厚照之言,怒火勃发,对于一位修炼至六境的马都御史,他说其年迈,不宜过度劳累。而自己已逾七秩之龄,是否应当卸下兵部尚书之重任,归隐山林颐养天年?
    在修真界的明廷之中,对于仙官的退隐有着明确的规定:中央仙职文官修为不满千年者,凡达七百年则须返璞归真;地方仙职文官修为不满九百年者,六百五十年便需退居二线。刘大夏如今已达七百零一载修为,按照祖宗朱元璋设立的法则,确应退位。
    然而,法则虽铁,生命却灵。刘大夏尽管年逾古稀,修为深厚,体健如初,精神焕发,在兵部尚书的职务上始终克尽厥责,政绩显着。且当今朝堂之内,无人能替代他执掌兵部要务。
    刘大夏愤然向弘治帝保证道:“微臣愿以兵部尚书之职责担保马中锡,倘若有失,导致平叛不利,微臣愿主动请辞归隐,并承当同等责任。”
    群臣见此情景,皆惊愕地望向刘大夏,他此举无疑是在立下修为承诺书。为何他会如此袒护马中锡?莫非二人之间有何深厚的师徒情谊?
    有人瞬间领悟过来,原来刘大夏是被太子朱厚照关于年纪的讥讽触动了心结。朱厚照出言太过犀利,竟暗讽刘大夏年迈,这让刘大夏愤怒不已。
    弘治帝也皱起了眉头,瞪着朱厚照,心想好好讨论政务,为何要提及这般敏感的话题来刺激刘大夏?
    朱厚照意识到自己无意间触碰到了刘大夏的痛处,连忙解释并非有意针对他。然而,这种局面已经造成,刘大夏竟然拿兵部尚书的职务与他赌气,这显然不是一个正直忠诚的大臣所应有的行为。
    弘治帝不愿使刘大夏难堪,转念一想,马中锡的确是个合适的平叛人选,便允诺了他的提议:“那就依照刘爱卿之意,由马中锡负责此次平叛之事,至于先前提到的同责一词,实属多余。”
    弘治帝拍板决定,此事就此敲定。朱厚照听后不禁拧紧眉头,心中暗忖,这刘大夏年岁已高,又如此任性妄为,看来确实是步入了混沌之境,也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刻。怎可因私人情绪,延误了天下安危的大事!
    商议完毕后,他们着手追查引发此次叛乱的根本原因。苑马寺卿冯琦希难逃其咎,将会牵扯出一批相关人员。随后,冯琦希被送入禁锢修行之地,交由锦衣卫修士彻查相关事宜。还需观察这场叛乱引发的混乱程度以及平叛是否及时。朱厚照料想冯琦希恐凶多吉少。
    待群臣散去,弘治帝私下对朱厚照言道:“朕知晓你与刘大夏存有嫌隙,但切不可因此影响朝廷大局。”在他眼中,太子与刘大夏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最早可能追溯到刘大夏当年砸毁了朱厚照的一座炼器小坊。近来,则是因为朱厚照反对将飞剑营归属兵部管辖,现今飞剑营依然挂着东厂的名号。对此,朱厚照深感无辜……
    在大明修真王朝中,唯有朱厚照一人洞悉此次叛逆之动荡趋势。原来乃刘大夏借自身修为高位相逼,意图达成私欲。朱厚照向父皇弘治禀告道:“关于刘大夏以修为地位胁迫他人的事暂且不论,微臣忧虑这回叛乱将酿成大道浩劫,如今的镇压力量以及领军平叛的马中锡,微臣皆认为尚不足以胜任。”
    先前弘治已在朝臣面前拍案决定,使得朱厚照不便公然反对,只得待群臣散去后,私下将自己的忧虑倾诉于弘治。弘治对于朱厚照为何对此番平叛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此确信不疑感到困惑。然而,太子断然不会在关乎宗门存亡之事上戏言。大明修真疆域,既是朕之疆土,终将是太子接管之地。根据朕对太子的了解,太子并非那种因一时之气而无视整体局势之人。
    朱厚照思量片刻,建议道:“微臣恳请调动飞灵军一同前往,令京卫及河南的修士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支援。否则微臣心中总是不安。”朱厚照坚决的态度让弘治亦感惶恐,莫非这次叛乱果真如太子所言,其影响力将会异常深远?
    弘治果断应允了太子的请求,只愿太子的忧虑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