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封国公
作者:海钓绿码   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最新章节     
    得知蜀地已经安静下来,李存勖当然非常开心。

    现在,安重诲在秦州,掌握着前蜀最精锐的龙武军;李从珂在荆州,经常乘船检查他的地盘:夔万忠峡四州;郭崇韬在成都,与废蜀王共同治理西川。只有这一块,李存勖还想有所处置。

    不让郭崇韬回来,人家已经伐蜀胜利了,为啥不能回来?再说朝廷里头,也少不了郭安时出谋划策定乾坤。但是郭崇韬如果回来了,那么谁来管理西川?

    接替郭崇韬的人,其实很明显:孟知祥。

    但是想到孟知祥坐在成都城里,李存勖就会倒抽一口凉气。

    历史上,孟知祥可是后蜀的开创者。

    看着窗外的月色,李存勖下了决心:只要朕还是皇帝,他老孟,这辈子都甭想进成都。

    一只玉手轻轻搭在皇帝肩膀上。

    是皇后。

    朕的解语花。

    可惜,皇后对军国大事所知不多啊,这回可指望不上她了。

    皇后听了皇帝的心事,嫣然一笑。

    她还真有招。

    跟大小徐后聊天,可没白聊。

    大小徐后都提到了郭崇韬的二郎郭廷诲,而皇后本人,也略知这个郭廷诲的名字。

    “官家,何不召回郭安时呢?若虑蜀中无人,臣妾倒是听小徐后说过,郭崇韬的二郎郭廷诲,甚是了得。不如放手让他主政西川,这样对郭家来说,平西川的功劳,还是郭安时的。但对朝廷来说,不但有了郭安时帮官家出谋划策,而且西川若有异动,那么他总要想想把他阿耶置于何地吧?”

    李存勖笑了起来。

    好像这个办法也不错。只是,只听说过“质子”,没听说过“质父”。

    嗯,不妨一试。先让郭廷诲主政西川。

    那么现在的大事,就差海军了。

    圣旨早就下了,让侯言和陈涛立刻率部返回登州军港。

    而给刘知远的圣旨,昨天才下。

    不知道侯言他们,来不来得及在圣旨到达之前赶回登州?海军嘛,最好还是让侯言他们指挥,这样攻占苏州和辰州的把握就大了。

    第二天才到明政殿,黄四娘就禀告了,说高季兴一家都已经在洛阳定居了。

    李存勖点了点头。看来,荆南这颗钉子,已经拔下来了。那么王延钧的闽国呢?只能等到伪唐灭亡之后再说了。

    李嗣源高高兴兴拿了文书来给皇上。

    当然是张居翰呈上的。

    李嗣源满脸是笑:“圣人,解放军的捷报。”

    朝廷里都知道,叫“解放军”的官军只有一支,就是康福统领的振武军。

    李存勖连忙打开来看,也不由喜上眉梢。

    “众卿,康福的解放军,打的也不错啊,打败了西州回鹘,彻底解放了归义军和咀末部。”

    但是看见文书还有一份附带的文件,打开看了看,皇上的眉毛又拧了起来。

    看看张居翰:“拟旨,让郭安时立即回朝,两川总署,先由其子郭廷诲主政。”

    孟知祥闻言吃了一惊,但已经成了圣旨,自己也无能为力,只好缓缓进谏:“圣人,这两川,可不能成了谁家的天下啊。”

    是啊,除了郭廷诲,还有个郭崇韬的大郎郭廷信,是西川的盐茶专卖使,实际掌管着西川的钱粮。郭崇韬两个儿子,一个九门巡查使,掌军权。另一个掌财权。

    西川的确很像是郭家的西川,而不是国家的西川。

    此“郭家”非彼“国家”。

    而国家是自己的,朝廷是自己的,应该自己来决断。

    “好吧,张公公,这道旨意停了。”

    孟知祥松了一口气,但皇上的话马上让他更懵。

    “任圜,朕命你监国,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

    任圜大吃一惊。

    好端端的,监什么国呀?

    况且,历朝历代,这监国,轮不到外人啊?

    再况且,自己毕竟年轻,监国?孟知祥、李嗣源他们,能服气?

    你想到的,皇上当然也会想到。

    “封李嗣源为镇国公,孟知祥为辅国公,一并协助任圜监国。”

    一口气把两个资格最老的,都封了国公。

    张居翰赶紧拟旨,毛笔字龙飞凤舞。

    皇上还嫌他写得慢。

    “命李存信即刻返京,封为富国公,出任商务部尚书。”

    “诏李嗣昭即刻返京,封为辅国公,出任监察部尚书。”

    群臣大眼瞪小眼,明明是说西川的,怎么扯出一大堆人事任命?而且还新设了两个部?六部改成八部?

    最后一道圣旨:“朕待各部官员就职以后,择吉日临幸西川,安抚蜀民!”

    众臣这才明白,这么多人事调动,原来都是为皇上西巡做的准备。

    不是,虽说乾纲独断,但是圣人这“独断”,那也太“独”了吧?搞得众臣个个都迷迷瞪瞪的。

    心里只剩一句话:还好这些圣旨,都还算正常。

    六部尚书里,吏部尚书张敬达、户部尚书王正言、礼部尚书李知柔,都没被封为国公,这也罢了,但是任圜,皇上明明说要任命他来监国了,怎么也舍不得封个国公?

    地方上的,李嗣昭和李存信,那可是十三太保之列,封了国公,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身为宰辅的郭崇韬、安重诲,却都没被封为国公。

    这也太反常了。

    只有皇上自己清楚。

    让这宰相管着一伙国公,孟知祥虽然是国公,但又不是监国,这样大家互相牵制,说话做事谁都不敢太任性。

    权力适当分散,那么自己不在朝廷的日子里,就不容易出乱子。

    各位国公里面,叩头时间最长、感恩心情最真挚的,当然就是刑部尚书卢汝弼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恩师出了乱子,皇上明鉴,居然没影响到自己!做了刑部尚书,已经是天恩浩荡了,今天居然让自己晋爵为“顾国公”!

    大概皇上也知道自己不忘故国吧,谐音叫了个“顾国”。

    啥都不说了,啥都不想了,皇上让咱干啥,立马冲到最前面。

    其实李存勖让他做的“顾国公”,是奖励他为了朝廷四处奔跑,联吴联楚,探寻蜀国虚实,还有北上与辽国皇帝谈判。

    诗人身份都不说了,门第高贵更不说了,只说这么好用的大臣,封他“顾国”不是很合适吗?

    任圜上奏说起御道来。

    “陛下,御道还没修呢。”

    是啊,皇帝出巡,这皇帝走的道还没有呢,怎么出巡?

    李存勖一摆手:“御道修理,没个一年两年,怎么修得好。朕现在就要出巡,也不想花这个冤枉钱。就是让地方上把路给平整一下即可。”

    王正言松了口气,这倒是个省钱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