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错综复杂
作者:郑伯安   测字有道最新章节     
    马副市长宴请我们以后
    他跟二师兄和我说道:“张总,钱先生,我接下来还有政府的几个重要会要参加。
    非常抱歉,接下来恐怕就没有充足时间陪两位考察了。
    我已经把业务部分,交代给了我们旅游局的翟局长负责。
    接下来他会和你们对接参观行程和业务,祝你们信城考察愉快!”
    说完,信城旅游局副局长:翟凌峰
    快步走过来和我们握手接洽,我和二师兄跟马市长握手告别。
    翟局长本人,看起来也非常精干,西装革履,说话干脆利落。
    通过刚才宴会介绍,我们才得知。
    以前翟局是在恩施做旅游局副局长,因为业绩突出。
    在的“全国百强县人才扶贫交流会”上,主动要求到信城市任职的。
    接下来,翟局首先安排,陪我们一起去信城市规模最大的茶企:文欣茶叶去考察。
    翟局长介绍道:“文欣茶业”,目前可是我们信城市的优势龙头茶企。
    “企业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深挖信城本地深厚茶文化,推陈出新。
    打造了豫南地区茶文化发展的优秀典范。”
    二师兄听完,微微一笑:“翟局长,您说的没错!
    其实我们上京文旅,和‘文欣茶业’打交道的日子也有些年头了。”
    “喔?是吗?”
    “看来我们叫英雄所见略同啊,这样看来,咱们企业政府之间,更有友好合作的基础了。”
    翟局长开朗地笑着说道。
    “那咱们就老朋友重逢,再听听老朋友的新故事吧!”二师兄和翟局我们一起走向了外面的考察车队。
    车队一路奔驰,平稳抵达了文欣茶园。
    文欣茶业老总,张文欣已经在茶园门口带人等候了。
    “翟局,张总,钱先生,久违了!
    欢迎你们光临文欣茶业,莅临指导。”
    翟局长伸手和文欣茶业老总握手。
    二师兄和我也依次和张总握手。
    翟局长打趣道:
    “两位张总,你们说白了,还是一家人啊,天下张家一家亲嘛。”
    二师兄,张文欣,我们一起听完,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我们两家也算是老相识了,欢迎逸尘兄来文欣考察。
    希望我们能够达成新的合作,为信城茶文化产业,增砖添瓦”。
    张文欣张总说完,就引领我们走进了企业文化大厅。
    他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文欣茶业”的发展创业史:
    “十四岁时,我就从初中辍学回家,成了家里的得力劳动力;
    十七岁时,我离开乡村,走入城市,想要闯出一片天下;
    二十岁时,我倾尽积蓄开了第一家茶庄,成了信城最年轻的茶庄老板;
    三十三岁时,我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称号;
    四十一岁时,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说实在话,这是我小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的成就。
    我的一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卖鸡蛋的穷小子,到一个信城茶文化代言人。
    从一个不分日夜奔波于茶园乡间四处采购茶叶的商贩。
    到进入人民大会堂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言献策的人大代表,我一直感谢国家的培养。
    我与茶,互相成全,可以说:茶改变了我的命运,而‘文欣茶业’也改变了信城茶的命运。
    张文欣张总声情并茂,饱含深情继续讲道:
    “做茶叶是一次机缘巧合。”
    “接触茶前,为了补贴家用,我养过鸭子,卖过菜,也卖过鸡蛋。
    都没有赚到什么大钱。
    那时候的我还不过是个十七岁左右的少年。
    一个人到离家三十五公里外的信城市贩卖鸡蛋。
    一枚鸡蛋能赚五厘钱,我常常提着鸡蛋穿梭在大街小巷,还得提防鸡蛋被打碎。”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个做茶叶生意的姐夫。
    我发现卖茶叶的利润要远远大于卖鸡蛋,而且茶叶容易携带又没有打碎的风险。
    就这样,我更弦易辙,卖起了茶叶。
    开始的时候,同所有的茶贩一样,我们都是摆地摊卖茶叶。
    但是不同的是,我处处留心,总是能先行一步,把自家茶叶抬高一个层次。
    别人摆一个编织袋,我就摆两三个编织袋。
    而在选择心理的影响下,顾客便容易被我的摊位吸引过来。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茶贩开始用报纸包茶。
    我便做了市场调研,发现用塑料袋装茶,能防潮防虫,更受顾客欢迎。
    其他茶贩换用塑料袋时,我又换用铁桶装茶,总是快人一步。
    到最后,其他人还在路边摆摊时,我已经买了三轮,摆在三轮上面卖。
    就这样,我的茶叶总是比别人的卖得好。
    两年后,信城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
    并投巨资建设了幸福路茶叶市场。
    当时,茶叶市场规定的商铺房租为一个月五百元,加上税收和水电费以及其他各项费用。
    若要维持这样一个市场,一年差不多得一万元。
    而当时的一万元是笔大钱,所以在大风险面前,习惯了摆地摊经营的茶商们,没一个人敢进驻市场。
    而这时候的我,凭借着三年的勤劳,已经积攒了一万多元钱。
    拥有了进驻市场的资本,但是如果经营不善,那我三年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我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茶庄的消费群体要高于地摊,利润会更丰厚。
    就这样,我选择进驻市场,成了信城茶叶市场最年轻的茶庄老板。
    而事实证明,我的这一选择是相当正确的。
    “茶庄的经营甚至好得超过了我的想象。”
    生意虽好,却也是十分辛苦的。
    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信誉,在谷雨前的采茶时节,我常常深夜两三点就起床到五十公里外的大山茶区。
    穿梭于茶叶批发市场,翻山越岭到茶园和茶农家中看茶样,挑选质量可靠的茶叶。
    饿了,啃一个干馒头;渴了,喝几口清凉的山泉水。
    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生意在我的努力下节节上升。
    而之后的信城每年都举办中国信城茶叶节。
    从历年的茶叶节盛况中,我看到了茶叶的美好前景。
    而长期与茶打交道,也使得我爱上了茶。
    我认为经营茶叶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改变过主意,决定一辈子都专心经营茶叶,推广茶文化。
    1994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勾划和筹备,我成立了文欣茶叶有限公司。
    我花三万八千元买了一间房,作为文欣茶叶有限公司的办公室。
    从此开始了在茶途中漫长的征程。
    张文欣激动地说道:“我把茶当做我的事业,干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专注、执着,才能达到‘水滴石穿’的目的。
    才能在你所从事的那个行业成为顶尖。”
    与茶结缘后,我就没再尝试其他行业,他相信只要方向选对了,再加上执着专注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
    张总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述,让我们对“文欣茶业”的品牌和张总本人,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印象。
    张总稍事停顿,热情邀请翟局长和我们走进文欣茶室品茶。
    “来来来,翟局,张总,钱经理,一起尝尝我们最新款的信城毛尖。”
    我们走进茶室坐定,被周边美景所陶醉:
    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茶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
    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听张文欣张总继续分享他的创业史:
    “创业就像人生道路,没有所谓一帆风顺。
    我们文欣茶业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