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龙近日深感财政支出的压力,并非因为他个人挥霍无度,而是因为他近期在批复各类重大项目时显得尤为慷慨。
首先,他大手一挥,为钢铁集团注入了总计64亿的巨额资金。
随后,他再次展现其魄力,划拨300亿支持教育部同时开建七所新大学。
紧接着,他在纺织产业的布局上同样毫不吝啬,花费了相当于26.4亿华币的3.4亿欧元。
不仅如此,他还对交通厅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寄予厚望,预计投资高达400亿,以进一步完善掸邦的交通网络。
然而,彭昌龙的雄心壮志并未止步于此。
他还计划在全掸邦范围内启动医院兴建计划,希望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他计划在东枝市修建五所三甲医院,腊戌市、景栋市各三所,果敢市与大其力市则各修建两所。
此外,其余各市也将各建一所三甲医院。
更为全面的是,他还计划按照一所三甲医院对应五所乙级医院的配置,共计建设29所三甲医院和150所乙级医院。
这一宏大的计划预计总投资将达到惊人的200亿。
然而,当彭昌龙意识到这段时间财政开支的庞大时,他开始感到一丝不安。
虽然这些投资对于掸邦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财政的可持续性同样不容忽视。
正当他沉思之际,苏泰满脸疲惫地敲门进来。
彭昌龙见状,温和地招呼他坐下:“老苏,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和你谈谈心。”
苏泰坐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他清楚彭昌龙平时工作繁忙,鲜少有时间与他们这些下属闲聊。
但此刻,他明显感觉到彭昌龙的情绪有些沉重。
“主席,您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苏泰关切地问道。
彭昌龙点了点头,轻轻叹了口气:“是啊,老苏。这段时间,我们的确做了不少大事,但我刚才算了一下,这些项目的总投资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担心,再这样下去,我们的财政会承受不住。”
苏泰听后,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彭昌龙是一个有远见、有魄力的领导者,但任何宏大的计划都需要有坚实的财政基础来支撑。
“主席,您的担忧不无道理。”苏泰缓缓开口,“或许我们可以有计划的进行财政支出,并非像现在这般大刀阔斧的进行大建设,我们应该一步步的前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提升我们的财政收入。”
“的确如此,警察厅针对全掸邦的电信诈骗打击行动已圆满结束。在此期间,共收缴违法资金达 900 多亿元,其中 300 亿元与华国有关,已全部退还,其余资金则注入了我国财政。”
彭昌龙轻啜一口茶水,接着说道:“我们的果敢同盟军从老挝带回 500 亿资金,此外,棒子国和倭国先后向我们赔款 240 亿美元。如此计算,我们的财政在短时间内收入 2847 亿。”
苏泰面露苦色,说道:“然而,我们的支出也多得惊人。钢铁集团、纺织集团、第一建设集团、水泥厂、第二养猪场,以及教育厅的七所大学共建和交通厅的高速公路计划,再加上一些日常开支,这些全部加起来已经支出 834 亿。此外,我们收购耕地花费241亿,今年还要给军方拨款 200 亿……”
苏泰正欲详细阐述时,彭昌龙轻轻挥动手臂,打断了他的话头,示意他无需再赘述。
他明白,苏泰已将当前财政状况的严峻性剖析得淋漓尽致。
“老苏,你的分析鞭辟入里。”彭昌龙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字,“我们确实需要审慎地规划未来的道路。”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我明白,这些投资对掸邦的崛起至关重要。我们既要筑牢基础设施的基石,也要提升产业层次,更要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但同样,我们不能忽视财政的稳健和可持续性。”
“主席,您言之有理。”苏泰点头赞同,“我们需要在发展与财政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既要确保发展的迅猛与高效,又要保障财政的稳健与安全。”
“那么,你对此有何良策?”彭昌龙转向苏泰,眼中充满期待。
苏泰沉思片刻,方缓缓开口:“我认为,首先应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起。比如,对于财政拨款,我们应采取逐步到位的方式,通过分阶段的控制,实现资金的更合理利用。以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该项目耗时长久,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竣工。但当前我们一次性将资金拨给交通厅,导致大部分资金在账户上闲置,这无疑是对资金的巨大浪费。在此期间,这些资金本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
“此外,我们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外资涌入掸邦,为我们的财政收入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还可考虑与周边国家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合作项目。”苏泰补充道,“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还能促进地区的共同繁荣和稳定。”
彭昌龙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苏泰的建议切中要害,且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老苏,你的建议十分宝贵。”彭昌龙拍了拍苏泰的肩膀,“接下来,我将组织一个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并制定具体的财政优化方案。同时,我也会与其他高官们深入沟通、协商,确保我们的决策能够得到大家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苏泰听后,心中暖流涌动。
彭昌龙是一位善于倾听、尊重他人意见的领导者,这也是他们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席,我坚信,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定能战胜当前的困难,书写掸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苏泰目光坚定地说道。
苏泰离开后,彭昌龙对财政问题的认识愈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