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的战士长戚戚,让得不少人都对忠君报国之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脸色凝重地目送着高空那血染的战场落幕。
随之再次浮现的是一卷卷蓦然横穿的诗文。
在这些文字中,有一者赫然立于中央。
那张坚毅的脸庞上充斥着浓厚的书生意气。
一对深邃的眼睛中却透露着还未尽完的遗憾。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人物,第六位:文武双全,力主抗敌,人中之杰,积郁而终——辛弃疾】
……
此话一出,南宋年间的政堂之客们如雷贯耳。
叶横眼中有着叹惋之色,作为辛弃疾的顶头上司,他自然是清楚辛弃疾的才华绝对是首屈一指,只不过生不逢时:
“唉,可惜了,我自身难保,如何护你走上北伐大道?”
……
陈亮仰天大笑,在山峦之间,他痛饮一口烈酒,道:
“哈哈,兄台被天公歌颂,不知我陈同甫有无这等殊遇?!”
……
【辛弃疾出生之时,北方的国土已然沦落到金人手中】
【他的祖父辛赞无法南下,困于旧土,无奈之下,只能为金人做官】
【但辛赞即便是当上了开封知府,心中仍旧有着报国之志】
【他经常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台,眺望这座沦落的古城】
【密集的水网,交错的长桥,锈迹斑斑的高塔,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
【辛赞十分清楚,完颜亮的将都城迁到开封,为的便是扩张他的野心】
【他神情凝重,手臂高抬,向着南方指去:
“孩子,那里才是我们的国!”】
【辛弃疾自幼体弱,祖父想要其日后安康,能有一番大作为,便仿效汉朝大将霍去病的名字,为其取名为“弃疾”】
【在祖父爱国情怀的熏陶之下,辛弃疾自小就知道自己的国家不是大金,而是大宋】
【总有那么一日,他要揭竿而起,恢复旧时山河】
……
秦朝
嬴政认真地端详着光幕,缓缓道:
“又是发生在那向金人称臣的宋朝吗?这样的朝代,即便是出现人才,也终将石沉大海,翻不出浪花。”
……
汉朝
霍去病看着光幕中的辛弃疾,若有所思:
“弃疾?去病?倒是有那么点意思了,希望你能有一番大作为!”
……
【在祖父的安排下,辛弃疾以前往大兴府参加科举的幌子,打探当地的情报】
【但这一路上,辛弃疾所见尽是金人对汉人残暴的奴役】
【而且,原先汉族地主的土地也被侵占,同时,强制贫农为其耕作】
【他深刻地知道,金国此举,就是要让汉土的南北彻底割裂,这样,宋国想收复旧土就越发困难】
【于是,此后的三年时间内,辛弃疾往返于这条路途,将地形地势牢记于心】
【只等着有朝一日,抗金北伐的旗帜举起,自己也可完成祖父的夙愿】
【很快,这个机会便到来了】
【金主完颜亮发动了南侵战争,开封成为了金军的前进据点】
【战争一开始呈现压倒般的局势,各地的捷报频传,似乎宋廷已经岌岌可危】
【但就在这个时候,金国的大后方发生了政变】
【此消息传到前线后,金军很快便军心动摇】
【甚至在采石矶一战中,宋朝的一介文官虞允文,以少胜多,大败金军主力】
【完颜亮见情况不对,便仓皇北撤】
【金国境内除了政变,还出现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这些义军攻克城池,让得完颜亮大军的后方也接连失守】
【蛰伏在开封的辛弃疾终于等到了这个良机】
【时年二十一岁的他集结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前往山东和耿京的起义军主力会合】
【耿京看到风华正茂的辛弃疾,非常高兴这个仓促组织的部队终于有了一个文人】
【在辛弃疾的建议下,耿京一方面收拢各地的小股义军】
【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南下联系宋廷,请求朝廷军队的增援】
【而出使的重任,耿京便将其交予辛弃疾和贾瑞一同执行】
【二人抵达临安之后,年近花甲的宋高宗赵构见到辛弃疾非常开心】
【没想到故国旧城的百姓仍然心向大宋】
【于是,他一纸诏书,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节度使掌书记】
【此刻,辛弃疾激动落泪】
【祖父的遗愿终于要实现,收服故土的宏图即将要展开】
【在辛弃疾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北方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起义军的一个将领张安国竟然砍掉了耿京的脑袋,向金人投诚】
【听说这个消息,辛弃疾义愤填膺,带了数十名死士连夜骑马,向济州狂奔而去】
【而此时的赵安国浑然不知危险即将来临,正在和金军将领饮酒作乐】
【突然间,辛弃疾单枪独马闯入大营之内,一众金军竟完全拦不住】
【只能眼睁睁看着辛弃疾将张安国擒获,带出了大营】
【当辛弃疾带着张安国回到宋廷时,南宋朝野大惊】
【赵构不住的称赞,封辛弃疾为江阴签判】
【而这一年,辛弃疾才二十二岁】
……
宋朝之前的文人看到纵横沙场的辛弃疾,也是为之感叹:
“能提笔写文章,又能上马杀强敌,文武双全,真乃奇才啊!”
“忠义之士,为报国蛰伏多年,可以为之书写一番赞歌!”
……
【就在此事不久后,赵构决定禅位于建王赵玮】
【后赵玮改名为赵昚,登记基称帝,为宋孝宗】
【宋孝宗是个想有大作为的好皇帝,在他还是郡王的时候,就与主和派的秦桧等人矛盾重重】
【之前,完颜亮大举南侵时,他还一再上书,要求带兵亲征】
【在他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就为爱国英雄岳飞进行了平反】
【同时启用了被贬二十多年的主战派首领张浚】
【中央这些激动人心的举措,让辛弃疾有理由相信收复故土,近在咫尺】
【果然,不久后,宋孝宗绕过三省和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位将领下达了北伐召令】
【张浚接到召令后,调兵八万人,兵分两路,开始北伐金国】
【坐镇江阴的辛弃疾日日翘首,期待前线捷报传来】
【因为宋朝不宣而战,所以在战争初期,金国措手不及】
【但当金国反应过来之后,宋军不出意料的大败】
【浩浩荡荡的北伐仅一个多月就宣布结束】
……
唐朝
李渊虽说在之前光幕盘点秦桧时,便知晓了宋朝的羸弱,但没想到,会是这般软懦:
“这般军力,还说什么北伐?不如养精蓄锐,择时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