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威势
作者:邹虞恒   太祖实录最新章节     
    身为大魏朝的鸿胪卿,裴宗一直以来都被李雍赋予执掌渗透敌国的职责。
    在上一次魏楚之间爆发定波岛事件之时,他便趁机,将一批精锐间谍,派遣至楚国境内。
    这些间谍各有所长、分工明确:一部分人专注于绘制楚国详细而精确的地图,包括地形地貌、城市布局、交通要道等关键信息。
    另一部分则致力于搜集军事情报,如军队编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以便大魏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手实力与动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谍被赋予更为艰巨且复杂的任务,试图策反楚国的世家高官或扰乱其政局。
    由于裴宗在开战后,便给魏暠说明在楚国的渗透情况,并和他商议出如何利用这些被策反的楚国世家官员,进行对楚作战,所以魏暠才会胸有成竹的登上江口。
    眼见局势越发混乱,孙梁急忙下令大军撤退,他本人也翻身上马往外逃离。
    没了统帅的楚军,更加脆弱,他们也根据孙梁的命令,开始四散而逃。
    从定波岛登陆的魏军,终归实力和人数欠缺,他们竟然被逃散的楚军冲开包围,扬长而去。
    要不是身后有魏暠的大军,正在逃离的孙梁甚至都想回击他们。
    此次夹击,并没有达到魏暠的预期效果,不过也无所谓了,只要打开江口的局面,那就是大功。
    魏朝南方战局的烽火刚刚燃起,北方又开始有些不安稳。
    “陛下,修胡人已经平定叛乱,准回大汗韦敏尔丹被杀,准回人已经被修胡人吞并。目前看,修胡人应该会选择休整一段时间,但不保证他们不会南下。”
    裴宗将他获得的最新情报向李雍汇报。
    听完裴宗的话,李雍不由暗骂准回人也太过无能。
    “裴卿,你派人去修胡汗国和他们谈谈,只要他们不侵扰我们的边境,我们可以多开放一些互市的地点,并给予他们一些优惠。在使者经过徐定安那里时,通知他们加强警戒,也让修胡人明白,如果胆敢犯境,我们也是有所准备。”
    如今正是魏国全力攻打楚国之时,李雍心中十分清楚此时此刻绝不能再生事端,若双方能够暂且休战那自是最好不过了。
    若是事与愿违无法实现休战,那么就只能先采取守势做好防御工作,等待魏国成功剿灭楚国之后再做其他打算。
    “臣明白,我们目前对待修胡人,还是以和为主。”
    这个突然崛起的汗国,让李雍和他的王朝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以往胡人的部族都是散的,他们可以被李雍纵横捭阖,而如今的休胡汗国几乎将草原统一,这就导致魏国只能直面它。
    裴宗离去后,李雍看着桌面上林缶的奏折,他的大军数次击败楚国水师,又联合武元恪的水师,基本上控制整个长江,魏国的局势越发有利起来。
    在李雍的桌子上,有一本兵书,而在兵书旁边有一张写满文字的纸。
    这是李雍看到一些感触颇深的语句,然后抄录在纸张上。
    “来人。”
    听到李雍的呼喊,值班太监走上前来。
    “陛下,有何吩咐。”
    “把这个送到兵部尚书那里去。”
    李雍指了指他抄录的那张纸。
    “是。”
    太监恭敬的拿起桌面上的纸,往外走去。
    正在兵部衙门处理攻楚事宜的兵部尚书刘光,拿起太监送来的那张纸,慢慢看完。
    上面写着:
    兵事乃政治之余绪也,又为其交往之独特方式。非徒为军事之冲突,实乃政治目标得成之工具。
    用兵之本意,旨在政治目标之达成,非唯军事之胜败所计。战争之果,终将归于政治利益之彰显。
    集兵力与资源,于决断之时地,以形成对敌之优势,从而克敌制胜。
    用兵之势,常欲穷极力量以求终极、决定性之胜利。然于实际之中,须因势制宜,适度使用力量,以免无谓之耗损。
    战争者,政治之所定,且反作用于政治。政治之旨,乃定战争之目的与策略;而战争之果,必将影响政治局势之流转。
    刘光将那张纸放在桌面上。
    “陛下是什么意思?”
    崔谙问道:“陛下在上面写着什么?”
    “你自己看看。”
    来到桌子旁,崔谙拿起那张纸,细看一遍。
    “陛下担忧南方局势,故而希望大人不要辜负他的期望,要大人带着兵部好好为前方将士谋划。”
    突然爆发的战争,让兵部确实有些措不及防,李雍故而有些担心他们没有调整好,从而贻误前方军事。
    “对楚用兵,是我们一统天下的最后一个国家,不止陛下,我们也是上心不已。”
    为了能全力进攻楚国,李雍连李乾的婚事都选择推迟,可见他对攻楚的重视。
    南方楚国,孙梁重新集结他的散兵,以图继续抵抗来势汹汹的魏军。
    郭奉一连攻破几座楚国城池,都没有遇上韩钦的大军,因为韩钦料魏军的目标在于楚国故都,所以提前进驻并加强其防御。
    探马将情报告知郭奉。
    “看来韩钦想要以逸待劳。”
    郭奉大军的进军目标并不难猜,无论是从政治意义上还是战略意义上,楚国故都都是郭奉的重要目标。
    此时的楚国京师,蔡茂看着一连串写着坏消息的奏折,心里有些踌躇。
    他目光凝视着眼前展开的楚国地图,眉头紧蹙。
    只见京师所在之地与前线战场相距甚近,这让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之情。
    如此一来,京师便宛如暴露于敌人刀锋之下,难以幸免来自魏国可能实施的斩首战术威胁。
    蔡茂脑海中思绪翻涌,越想越是心惊胆战。
    在此刻险峻局势下,他暗自思忖是否应该暂且撤离京师以避锋芒,并将镇守重任交予太子承担。
    这样既能确保国家核心领导层的安全无虞,又可借助太子之力稳定民心、坚守国土防线。
    然而这个决定并非轻易所能做出,其中牵涉到诸多复杂因素和政治考量。
    毕竟京师乃国之重器,若轻易放弃则意味着对国家权威及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但若坚持留守,则需面对魏军兵临城下时巨大风险与压力,种种念头交织心头令蔡茂陷入两难境地举棋不定。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避其锋芒,以待将来之机。
    朕在即国家在!
    这三句话给了蔡茂下定决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