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眼神流转,计上心头,对朱允炆言道:“你速去面见师尊,先行自责悔过。再诉说朱允熥对我之大不敬,他屡次欺凌于我,以致你心生愤慨,起了修炼中的偏执之意。切记,要以受害者的姿态先发制人。”
朱允炆领命而去,旋即抵达了藏经阁外,手中握着一根棘刺密布的幽冥藤鞭,屈膝跪伏在外,满腹冤屈地喊道:“师祖,弟子朱允炆在此负荆请罪!”
殿堂内,朱元璋冷哼一声,并未召见朱允炆,只淡淡开口:“来人,取他手中之藤鞭,重责其身,共一百杖。”
外面,一位修为不凡的禁卫从朱允炆手中接过那根棘刺交织的幽冥藤鞭,朱允炆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急切地喊道:“师祖,弟子有话要说。”
他打算依照母妃的指点,抢先诉苦,将所有冲突归咎于朱允熥的身上,借此塑造出一个一心只为母亲申冤的孝顺修士形象。然而朱元璋并未给他这个机会,冷漠地道:“朕不愿听你狡辩,是非曲直,在朕心中自有定论。你的所作所为,已令朕极为震怒。打!”
禁卫闻声,毫不犹豫地紧握藤鞭,狠狠地向朱允炆背部砸去。藤鞭的鞭击伴随着棘刺入体的疼痛,瞬间弥漫至朱允炆全身。他痛得悲鸣一声,双手死死撑住地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
禁卫再度发力狠抽,朱允炆又是一阵惨叫,十几鞭下来,他的背部已是皮开肉绽,凄惨不堪。朱允炆疼痛难忍,全身颤抖不止。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从前对他疼爱有加的师祖,如今竟会对自己下手如此狠毒?
虽然他痛得哀嚎不已,但殿内的朱元璋却无半分怜悯之意。他手中握着一本记载着朱允炆种种胡闹行径的天衍史籍,看到那些内容,更是坚定了要教训朱允炆的决心。因此,朱允炆的痛苦叫声并未换来朱元璋的同情,反而使他内心舒畅不少。
然而,就在抽打了五六十鞭之际,两位朝廷重臣匆忙赶到此处。其中一人立即喝止了正在施刑的禁卫,另一位官员则在御书房外叩首跪地,大声疾呼:“微臣兵部尚书齐泰,恳请师祖召见!”
朱元璋平淡地回应道:“进来吧。”
灵兵司尚书齐玄泰,虽已年至六境,修为尚稳,闻召即刻起身,匆忙步入玉清宫,再度行叩拜大礼道:“微臣拜见陛下。”
明德宗朱元璋轻挑仙眉,淡淡言道:“齐真人匆忙前来觐见,所为何事啊?”
齐玄泰立刻回应:“陛下,微臣敢问,为何要这般严厉责罚仙裔皇子朱允炆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此乃家门之事,齐真人不宜多加插手。若此事牵扯朝纲,恐难善了。”
这话语中暗含警告之意,意指此事如若以朝廷大事论处,恐怕后果难以预料。
齐玄泰心知肚明朱元璋之意,但他一心袒护朱允炆,于是直言不讳:“无论家事国事,微臣认为皆不应如此对待仙裔皇子朱允炆。毕竟,殿下的他,如今乃是我大明修炼界的支柱。”
此话一出,触动了朱元璋的逆鳞,只瞧他骤然提起桌上的灵茶盏,怒气冲冲掷向齐玄泰,吓得后者连忙伏地,惊呼:“陛下息怒,微臣惶恐。”
朱元璋怒火中烧,愤然而起喝斥:“你说惶恐?真正应惶恐的是朕!谁告诉你是朱允炆支撑着我大明修炼界?又是哪个?”
齐玄泰额头渗出汗珠,伏地不敢仰视。他暗自思量:朱允炆身为大明修炼界的基石,这岂不是人尽皆知之事么?原本乃是太子朱标,可如今朱标仙逝。朱元璋无法在其他皇子中选择接班人,那么孙辈中唯有朱标的儿子才可继承。朱标的两位儿子中,朱允炆与朱允熥,然而朱允熥名声与修为皆不佳,众多文职修士自然拥护修为平平却少有后台的朱允炆。
这其中自是有私心所在,因朱允炆的母亲出身文职修士家族。因此,这批文职修士们支持朱允炆可谓顺理成章。反之,朱允熥的背后,则是一群武职修士巨头作为亲属撑腰。而朱允炆则更多得到文职修士的支持。
开国初期,武职修士势力庞大,文职修士备受压制。此刻文职修士们渴望翻身,自然不愿见到朱允熥这位武职修士系的皇孙成为未来的天帝。故他们全力扶持朱允炆,这样一来文职修士便有望翻身重振声威。
但在他们眼中,无论是从公义角度还是私人情感出发,维护朱允炆都是正当之举。然而原以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朱元璋及众臣均对朱允炆寄予厚望,却未料今日朱元璋竟对朱允炆发此雷霆之怒,甚至说出朱允炆并非大明修炼界根基这样的话语。
众所周知,在修真世界里,储君即意味着未来国之根本。难道朱元璋此举暗示,他将不再立朱允炆为储君?
朱元璋压抑住心头怒火,深深吸了一口气,此时外厅的太微殿卿黄子橙缓步走入,恭敬下跪,开口道:“微臣黄子橙,拜见陛下,恳请陛下息怒。”
太祖朱元璋目光扫过黄子澄与齐泰两位重臣,他们皆属于朱允炆一脉之人。
他们竭力维护朱允炆,并不足以为奇,特别是黄子澄,早先已被委以重任,成为朱允炆的修道导师。
故此黄子澄扞卫其弟子之举,确乃情理之中。
然而此刻,朱元璋提及黄子澄便心中生怒,据古籍《天道史鉴》记载,朱允炆登基后,正是由于有黄子澄这类修真贤臣辅佐,使得他一步步步入修炼歧途。
犹如一头猪带领另一头猪,所作所为皆悖逆天道人伦。
“尔等两人急速离去,趁着朕尚未将怒火倾泻于尔等之身,趁早退下!”
朱元璋话语刚落,两位大臣皆惊惧不已,虽然他们在朝中地位显赫,但面对这位大明开国立国之君,仍旧敬畏有加。于是他们立刻叩首告退,恭恭敬敬地离开了御书房。
待二人离去后,朱元璋紧锁眉头喝道:“继续施刑,何故停手?”
外面的锦衣卫只得继续挥舞手中长藤,重重地抽击在朱允炆的仙躯之上。朱允炆绝望地趴在那里,而刚刚退下的齐泰与黄子澄只能无奈地望一眼朱允炆,最终黯然离去。
此事迅速在朝廷官员间传开,武官们对此事抱以庆幸态度,而文官们则焦急不安,认为此事并非吉兆。于是众多文官私下汇聚一处,商议应对之策。
同一时刻,在凉国公府内,腿受重伤的凉国公蓝玉在床上放声大笑。前来探望的开国公常升与武德侯常森面面相觑,不解蓝玉为何发笑。
蓝玉毫不掩饰地道:“此乃吉兆也,你们可知晓朱允炆遭鞭笞之因?”
常升与众弟常森均摇头示意不知其中缘由。
蓝玉稍作惊讶,随即言道:“实话告诉你们,我也尚未摸清个中原委,不过总而言之,这是件好事,意味着允熥已经取得了重大的修行突破。”
常升听罢,饶有兴趣地问:“舅舅,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又怎会扯到允熥的事情?”
蓝玉淡笑一声,道:“你们可曾记得,我是如何负伤的?”
淳朴的常森答道:“不是从马上摔下来所致么?”
蓝玉瞪大眼睛,斥道:“我以为自己已然足够天真,未曾料想你们哥俩比我还要单纯。从马上摔落,哪可能摔出一道刀疤般的伤口?”
常升与常森互相对视一眼,蓝玉接着说:“是我那位聪明的外甥孙,你们的外甥,朱允熥让我刻意自伤,装作卧病在床。”
此言令两位外甥大感困惑。
常升与常森出身靖平王府,其母常氏系常遇春之女,故二人乃是朱允熥的舅舅。而蓝玉之姐又是常遇春之妻,故蓝玉既是常家兄弟又是常氏与朱允熥的舅舅。
此刻,常森满腹疑云:“允熥为何会让舅舅您这么做呢?”
蓝玉感慨万分,缓缓地道:“......”
\&允熥论道,吾侄女婿先皇储陨落,我辈此位陛下忧虑其驾崩之后,新帝亦难以制衡于我。
故必然不容我存世,成为隐患。
是以允熥设法令我这只猛虎自废爪牙,变作病猫,或可避过大难。”
言毕,常升与常森皆露愕然神色。
随后常升叹道:“允熥竟有这般深谋远虑,令人惊异。”
蓝玉淡笑,“岂止此事,先前陛下不是还委派他处置赈济灾民之事乎?传言此事他处理得极为妥善。
反观一同前往的朱允炆,却毫无建树。
此次朱允炆归来之后,更是遭受咱们这位陛下的严厉训诫。
想来,在那次赈灾行动中,允熥表现出色,而朱允炆则大失所望。
若视此为两人之间的角力,显然允熥已抢占先机。
诸位以为,此乃吉兆否?”
常家兄弟俩立刻领悟过来,面带笑意,其中反应敏捷的常升忽然有所察觉,问蓝玉:
“舅舅之意,可是允熥已觉醒灵根,投身争夺帝位之争?”
蓝玉颌首,“不仅已投身其中,并且现今看来,已然占据上风。
照我看来,吾辈淮西贵族,有望延续我等辉煌。
但凡允熥得以登基,我等生活必会更加舒坦。
反之,倘若朱允炆登上宝座,吾等兄弟或将沦为文臣的傀儡。”
他这番话并非无稽之谈。
历史上的朱允炆登基后,对武职官员施以重压。
而对于文臣,则是极力提拔,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权柄。
以至于后来朱棣起兵之时,朱允炆身边无可用之将领。
或许当时的武将并非不愿效命,只是深受压抑,不愿为朱允炆这样的主子卖命,于是暗助朱棣成功篡夺政权。
这一举动极大地削弱了朱允炆的实力,使得他在兵败如山倒之际,即使手握前朝丰厚的底蕴,依然无法挽回败局。
此刻,常家兄弟满腔热血沸腾,凝视着蓝玉问道:
“那我们又能如何助力允熥呢?”
蓝玉思索片刻,“吾辈能给予允熥的帮助,便是尽可能地保持低调,以免引起陛下的疑忌,进而对我们痛下杀手。
只要陛下不再针对我们,我们便是允熥坚实的护盾。”
常家兄弟瞬间茅塞顿开,深以为然。
另一边,朱允炆遭人毒打数次昏厥,最终挨完惩罚后,由宦官抬回东宫。
吕氏看到自己儿子背部皮开肉绽、昏迷不醒的模样,顿时痛哭失声奔向前去。
她不明所以为何儿子会遭到如此对待,但她清楚,这一切必定与朱允熥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