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崇祯升族长为巡检,李廷硕带两兄弟拦驾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崇祯一怔,抬头看向远处的天空,一片血红。

    蓟州城的那场大火,把整个天空的云彩,都燃着了。

    他知道:阿巴泰、代善、鳌拜,以及两红旗、两黄旗大军,终究是到了。

    听到建奴鞑子来了的消息,刚刚还喊打喊杀、疯狂干死一千多蒙古人和汉军、干废干残200多旗人鞑子的遵化百姓,顿时就吓傻了。

    如果阿巴泰、代善、鳌拜......以及旗人大军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必定会十倍、百倍残忍奉还。那......可如何是好?

    所有人,都把祈求的目光,投向崇祯皇帝。

    这会儿,他们才知道,喊口号和真正面对威胁,是不一样的。

    “陛下......我们......该怎么办?”

    赵家族长、萧家族长、刘家族长……急忙围上来,想要一个指示、或者求一个答案。

    他们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上城头?还是守城门?是拿弯刀?还是拿长枪?

    还好,崇祯今日所做一切,等的就是今时。

    “所有族长,出列......”

    崇祯一声吼,所有族长全部出列,围拢过来。

    “诸位族长,朕今日,就授你们巡检一职。”

    “巡检?”

    众族长大惊,大喜!

    巡检虽然是大明朝最小的武官,可是,也是有品级的:九品。

    在一个州县,可是最高的武官,再往上就是把总、校尉、千总。在他们这些姓氏家族里,也是光宗耀祖的存在。

    老百姓升九品,除了护驾,历朝历代,绝无仅有。

    崇祯微笑点头道:“你们可别嫌巡检官小,等打败建奴鞑子,朕赏罚分明、论功行赏,把总、校尉、千总、将军.......也不是不可以!”

    “啊……谢陛下圣恩......”

    一群族长,立马下跪,叩谢天恩。

    巡检已是奢望,先接在手再说,如何还敢想把总、校尉、千总、将军.......?

    崇祯继续道:“诸位族长巡检,快快平身。”

    “朕要求你们,带族中丁壮,全部入军,朕招为将士,立发军饷2个银元。”

    “鞑子的兵器,朕已命将士们收集齐,随你们取用。”

    “上阵杀敌,杀一人,赏二十银元,晋爵一级。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其他族人,能出力的,当民工,编入担架队、后勤队,帮着运送伤员、背运礌石。每人每日十个铜钱,免费供应米粥,工钱每日一结。”

    “现在,朕命你们赶快组织族人,先吃饱喝足,养精蓄锐。等朕的命令,上城杀建奴、杀鞑子、报大仇。”

    ......

    一群族长,欣喜若狂,立马下跪,大声高呼:“草民遵命,草民谢陛下圣恩......”

    如此诱人的条件,跟在大明皇帝身边,带着一族的子弟,既能当官领赏、立功受奖、光耀门楣;又能有吃有喝、不饿肚子;还能杀敌报仇、保护父母妻儿、守卫宗社祠堂......乱世之中,这样的好事,几辈子遇不到啊。

    崇祯安排好一切,带着方正化,跟着陈能,正要策马往戴京门赶去。

    突然,李廷硕带着李廷锴、李廷锷两兄弟,挡住了去路。

    “陛下,小的求陛下,带我们三兄弟,上城杀敌......”

    “你还要杀鞑子?”崇祯一怔。

    “陛下,刚才鞑子说了,杀害我阿爷的,是鳌拜和阿巴泰,不杀他们,我李廷硕誓不为人......”

    崇祯一愣,想不到,李宝嘉的儿子,年纪轻轻,竟然这么有血性、这么有胆量。

    崇祯换上一副劝学的口气,语重心长道:“李廷硕,你阿爷死国,是大明的英雄。你是他儿子,朕当优待,且当保护。”

    “你既然已经杀过旗人,也算是报了仇,鳌拜和阿巴泰,朕必剿杀之,祭奠李总兵。你何不速回京师,入国子监好好读书?以后参加乡试、会试、殿试,朕亲自考校,给你一官半职,继承李氏衣钵。”

    “为何要舞刀弄枪、以身涉险,且不知刀剑无眼,生死难测?”

    “而且,这些事,你阿娘,知道吗?”

    崇祯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他要保护功臣之后,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全无虞、永享富贵。他不想让功臣之后,再上战场拼杀,死了父亲,又死儿子。

    李廷硕突然下跪:“陛下,小的出来之时,已禀明阿娘,得首肯。”

    “陛下九五之尊,尚且金戈铁马、征战不休。小的一身力气,当追随陛下,沙场立功,抛洒热血。”

    “求陛下,就带我三兄弟,上阵杀敌吧,小的要继承父亲之志,沙场建功,保卫大明。”

    崇祯感动了,果然是将门之后,虎父无犬子。

    “好,既然你誓要追随阿爷之志,朕就带你三兄弟上战场,杀鞑子。”

    李廷硕急忙带着李廷锴、李廷锷,叩谢圣恩。

    崇祯急忙带着一群人,换上建奴鞑子的甲胄,杀上戴京门。

    此时此刻,远处行来的一大队疲惫不堪、行进缓慢的兵马,正慢慢靠近遵化城,大约有三里之地。

    崇祯急问:“杨将军,中军还有多少兄弟。”

    “陛下,昨夜一战,虽然打建奴措手不及,但又死伤800余人,中军只剩5200多人。”

    “好......中军人马,留两百人看护战马,其他5000人,迅速上戴京门瓮城,带足弓箭,匍匐隐蔽。”

    “末将遵旨......”

    “在蓟州城,朕收服的那一百多名蒙古人,速速给朕找来。”

    杨二哥一愣,还是急忙领旨:“末将遵旨。”

    杨二哥转身,匆匆去了。

    “方正化。”

    “内臣在。”

    “速速通知右哨军主将金拖雷、左掖军主将艾文、右掖军主将林修,全力守卫东门镇海门、北门拱极门和南门时薰门,拉起吊桥,关闭城门。所有将士,隐蔽城头待命。没有朕的命令,不许发出任何响动。”

    “内臣遵旨。”

    “另外,告诉他们,城头放十几个穿鞑子衣服的兄弟,打起建奴的旗帜,撤下明军的旗帜,让他们懒散悠闲一点。”

    “城内,任何人,不许进,也不许出。”

    “内臣遵旨。”方正化急忙命人去传旨。

    “陈之礼。”

    “末将在。”

    “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接建奴入城。”

    “末将遵旨。”

    崇祯看着越来越近的鞑子,继续道:“让兄弟们,别直直的站着。都走动起来,随意一点。”

    “末将遵旨。”

    安排好一切,建奴大军,距离吊桥只有两里之地。

    崇祯看瓮城空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不禁又深深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