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魔都的事情,
方鹤轩掉头直接南下。
他北上之前,就已经将自己的行程汇报给了内地。
没说的,内地当然是欢迎的。
大家巴不得方首富多回大陆转转,
说不定看上某个地方,几亿十几亿的投资就接踵而来。
方鹤轩的下一个到访地是贵州,确切说是遵义市仁怀县茅台镇。
第一年,基酒产量只有75吨。
1973年,主席通过省革委要求送三箱1952年的贵州茅台酒到BJ。
没错,就是这么低。
“首长,明人不讲暗话,我此次来,是希望能大批量采购茅台瓶装酒。”
“茅台酒厂的周厂长也在现场,你说说看,想买多少瓶,我让他给你调货。”
可以讲,国家上下都对茅台酒给予了重视和扶持。
“呵呵,这可真是新鲜事,酒买来不就是喝的吗?”
除了产量低,质量还不稳定。
他的目的很简单——大量采购茅台瓶装酒。
“看来方先生是专为茅台而来了?”
其中《放逐》里东莞仔有句台词“我漱口都用拉菲,82年的!”
“嘶方先生可不要开玩笑了。”
而在二十几年时间里,由于被要求采用传统酿酒工艺,
致使茅台酒的产量一直都上不来。
前面说茅台酒厂在1978年扭亏为盈,这个盈利,仅仅只有6.5万人民币,还不到20万港币。
“嗯,的确是冲着茅台来的。”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总理还用茅台酒宴请与会贵宾。
没错,方鹤轩自从两年前在珍宝海鲜舫点过非常便宜的茅台酒后,
“诶,这是哪里的话,方先生不仅是香港首富,也是咱们中国人的首富,能到咱们贵州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来,实在是不胜荣幸啊!”
因此,这个省,想要发展工业,先天不足。
仅靠农业,只能是受苦受穷。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小趣味,是方鹤轩想要玩玩的。
“呵呵,能被华润公司引入香港的,自然都是精品。”
1979年,茅台酒第三次获“国家名酒”称号,第一次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茅台镇高官都没资格参加。
即便如此,第二年也就是1952年,
贵州茅台酒依旧在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由于山地居多,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130万瓶,也不过只花方鹤轩不到3300万港币而已。
他也知道这里面的内情,无非就一个字——穷!
1975年,当时的王副总理在全国食品工作会议上指出:“茅台酒是国酒”。
如果能抱上这么一条又粗又长的金大腿,
GZ省说不定就能改天换地。
“呵呵,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茅台厂愿意卖,这些我肯定都买下。”
后世的A股之王,如今要多落魄就有多落魄。
“方先生,你看,这可是几百吨呢,伱确定全要?”
方鹤轩也想用电影给茅台酒带带货,
看看,这个时空下的茅台会如何进击。
方首富的大名以及事迹可是在政府内参被传遍了的。
“多少?按吨买?”
但派到茅台镇接待他们的人员却有上百人之多。
“哈哈,周厂长长期奋斗在一线,对外界不了解,不知道方先生的底细,所以难免孤陋寡闻。”
“首长,我要的可不是几瓶,而是按吨买。”
可以说,它一路的升级都是在和管理、保证质量、提高产能这三座大山周旋。
“酒当然是为了品尝,但也有收藏价值。”
“报告领导,茅台厂估计到年底会酿出650吨白酒。”
“呵呵,想不到,咱们贵州出了个金疙瘩,名气都传到香江了。”
就有想法到茅台镇来一趟。
省副高官摆摆手,一脸和气的笑道:
“周厂长,我方某人还不至于买不起一百多万瓶酒。”
贵州茅台酒的历史虽然很长,
上辈子,他看杜琪峰的电影。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
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方鹤轩目前也没有投资贵州的想法,
这次过来,仅仅只是想占人家茅台酒的便宜,
被这么多人热情接待,他也有点不好意思。
一箱送金日成、两箱送中央。
方鹤轩一行人也就七八人而已(高管和律师都提前回港了),
话虽如此,但目前的茅台酒价格却非常便宜。
正式的访问仪式是在茅台镇镇政府办公楼进行的。
“哦?方先生是想和华润竞争?”
“这次参访虽然是提前计划好的,但确实没想到会惊动这么多领导。”
甚至在2005年上市之前,茅台酒在国内白酒市场的地位也不如汾酒、五粮液等品牌。
建厂之初,仅有41个酒窖、5个酒灶、5口甑子,39名职工。
要知道到了21世纪,贵州的发展依然是远远落后沿海省份,甚至还不如中西部地区。
接下来,双方谈到了价格。
其实港片里给拉菲带货的不止这一部电影,还有不少。
但茅台国营酒厂只是在1951年11月8日才成立。
现在也谈不上旅游业这一说。
“我来之前问过接待的同志,知道咱们茅台酒厂今年的产量有上千吨。”
目前,一瓶本年度生产的500ML茅台白酒出厂价是8.4元人民币。
听说香港首富要来茅台镇参访,
可把省市县的领导高兴坏了。
而厂长则是方鹤轩要求邀请的。
这样做,既有情怀使然,也有趁机占便宜的想法。
“方先生,这可是130多万瓶啊!”
“呵呵,我岂敢当着诸位领导的面开玩笑?”
列为全国八大名酒之首。
“现在是9月份,我不知道还剩下多少酒,如果没有其他安排,剩余的酒,我全包了。”
“叨扰之处,我在这里给各位赔个不是。”
等到上市后,贵州茅台才开始一路狂飙突进,成为中国的“白酒之王”。
当然,这只是领导们的YY罢了。
直到1977年,茅台酒厂才总算完成国家下达的750吨的茅台酒生产计划,
结束了15年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历史。
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1978年,茅台酒生产突破千吨大关,达到了1068吨。
“感谢各位领导的热情款待。”
不收茅台集团的广告费,纯粹满足一下自己的恶趣味。
“不不不,首长误会了,我是买下来当做个人收藏。”
与会的除了方鹤轩外,还有省副高官、市高官、县高官以及茅台酒厂厂长。
并且扭转了连续16年的严重亏损。
“咳咳.周厂长,酒厂还有多少酒?”
不是方鹤轩要讲排场,而是GZ省太热情了。
“哦?方先生说的可是真的?茅台酒真的在香港很有名气?”
“这是哪里的话,首长太客气了,我在香港就听说了贵州茅台的大名,因此是慕名而来。”
······
感谢书友20171029004947168、尘世中一小小书童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