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改造中的总参谋部制
作者:管杀不管填   法兰西1794最新章节     
    在军委会设置一个宪兵司令部,那是安德鲁为了应付法国国内,尤其是未来巴黎的错综复杂的形势而考虑的。其中就包括对极左派(山岳党分子)与极右派(保王党分子)发起的各种暴-动的坚决镇压。
    由于左右两派的势力,时不时会借助东西部各区国民自卫军,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继而发动武装起义(暴乱)。因此,安德鲁已不太相信巴黎自卫军的忠诚度。
    随即,他策动勒让德尔的治安委员会,提出要扩大巴黎警察的编制,让警察与市民的比例达到千分之四。
    换言之,巴黎警察的数量将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增加到现有的2.5倍,即扩编到2400人。
    等到成功镇压“牧月起义”与“葡月暴动”之后,安德鲁还准备说服国民公会解散巴黎自卫军,以宪兵第一师团第一旅替代。
    不仅如此,安德鲁正着手算构建一个,彻底独立于军委会(战争部)之外的一个全新的军事机构,总参谋部。
    事实上,在卡尔诺执掌军委会的时期,其下属的“军委会办公室”,就已经开始具有总参谋部的雏形;等到1794年的“热月政变”前后,安德鲁强行将退役的贝尔蒂埃,召回到波旁宫军校,继而组建一个“大参谋部”。
    一方面,是安德鲁考虑到自己那点可怜的军事指挥能力,别说与拿破仑那种军事天才相提并论,估计还不如鲁莽成性的奥热罗。
    1794年的数次重大战役,安德鲁能够以弱胜强,屡战屡胜普奥英西等多国联军,继而成为法兰西无可比拟的“共和国英雄”。那不过是他在享受穿越带来的大福利,每次都能够料敌先机,“预判”到敌人的预判。
    可一旦战场的内外环境大变,安德鲁知道自己难以应付,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设立一个可以领导全局的总参谋部,来贯彻自己那种伟大的“军事思想”,以及先进的“战略战术”;
    另一方面,安德鲁想通过设置总参谋部,逐步分担与限制军委会(战争部)的权力,两者一并无条件听从安德鲁主导的(战时)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甚至在以后,安德鲁还计划让宪兵部和军事情报部也脱离或是半脱离出军委会(战争部)。
    在未来督政-府的军事内阁(统帅部)架构中,安德鲁和他的内阁成员们与军事顾问负责设定战争的政治与军事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坐镇巴黎,发号施令;
    而总参谋部依照执政的最高指令,负责拟定全面的军事方案,必要的时候,可以派遣一支参谋团进驻各个军团、师团,甚至是旅团一级,配合各级指挥官作战;
    至于军委会(战争部)的主要作用,就是招募士兵,训练士兵;依照总参谋部的考评,任命团营连等中下级指挥官(军、师、旅等高级指挥官的任免,都归于执政官或统帅部);此外,还有维系军纪的宪兵部,管理初级军官与士官的军校、军事情报部,等等。
    至于总军需部、辎重与后勤部、督办研发与生产军事装备的总装备部,都将逐步的归入总参谋部的管辖范畴。
    尽管一眼看来,总参谋部的权势极大,但由于手中没有掌握兵权,加之贝尔蒂埃那种瞻前顾后,不擅专权,时不时还会妒忌一下优秀部属的性格,因而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虽说如此,安德鲁还是暗地里为现任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准备了3位接班人,他们三位来自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包括40岁的汉诺威上尉沙恩霍斯特,25岁的普鲁士少尉冯-克劳塞维茨,以及年仅17岁的瑞士人安托万-约米尼。
    沙恩霍斯特在汉诺威军队的日子并不太好,由于他出身平民,晋升之路不仅缓慢,加之在尼德兰与莱茵兰战场上的连续失败,为防止得胜之后法国人的报复,汉诺威王国不顾英国的反对,在回到莱茵河右岸之后便想要退出对法战争,并派出特使前往巴黎。
    此刻,身为炮兵上尉的沙恩霍斯特没了用武之地,只能回到那个简陋的炮兵学校担当一名普通教员,生活相当的拮据。
    至于克劳塞维茨少尉,尽管他的姓氏中加了代表德意志贵族身份的“冯”。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老克劳塞维茨花钱买来的,或是自我杜撰的贵族头衔。
    相对于严格审查贵族身份的法国和奥地利来说,普鲁士对于小贵族的身份认定非常不负责任,但凡参加过普军,立下了战功,花点钱就能成为一名乡间小贵族。
    由于身份上的严重存疑,使得12岁就加入普鲁士军队的克劳塞维茨,等到25岁时候,这才勉强提拔为少尉,其晋升速度与蜗牛无异。
    安托万-约米尼是在去年热月政变前后,身为瑞士帕耶讷市市长的父亲,收到了同为瑞士老乡的席塞尔将军的一封信。随即,这位市长父亲将儿子约米尼送到了法国。
    当然,这一切的幕后指使人,就是安德鲁本人。
    在席塞尔的安排下,约米尼以巴黎理工学校插班生的身份,进入波旁宫学习了一段时间。不久,席塞尔将军加入北方军团出征荷兰的时候,也带上了17岁的约米尼准尉。
    在1794到1795年冬,法兰西征服荷兰的战争中,约米尼参加了数次实战,表现异常勇敢,并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就晋升为少尉、中尉,还成为第二期的波旁宫军校军官学员,未来可期。
    ……
    在逐步理清责权关系的同时,安德鲁于1794年的8、9月间,就命令参谋长贝尔蒂埃,联合圣西尔和苏尔特,从行将毕业的进修学员中,挑选一百名品学兼优的军官,先行统统塞进3位将军组织的“大参谋部”,总参谋部的前身。
    不久,加入到“大参谋部”的军官们,立刻收到安德鲁校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运用他们在学校里学到军事知识,收集、分析、研究东比利牛斯军团的作战方案。
    安德鲁强调在军事行动中,必须考虑政治、宗教、外交、经济、地理、文化与民俗等方方面面。
    为此,安德鲁司令官要求大参谋部需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在3天的时间里准备好相关的各种资料。
    这其中,就包括从军委会和外交委的情报部门、巴黎测绘局与国家档案馆那里,获得有关西班牙东北部的地势地形与气候天气、沿途各个城市的人口分布和要塞布局,以及地中海西岸的洋流、潮汐等一系列的情报信息……
    正是贝尔蒂埃领导的大参谋部积极高效的运转,使得法军从海上登陆巴塞罗那,攻克赫鲁纳城,以及拿下整个加泰罗尼亚地区,都变得相当的顺利,整个军事计划就像是预案那般的准确运作。
    不过,依照穿越者的想法,法军总参谋部的建设蓝本,应对标1870年的普法战争期间,那位毛奇元帅创建的普鲁士总参谋部。
    然而,受限于1795年的各种条件制约,安德鲁在同参谋长贝尔蒂埃反复商讨之后,决定继续完善现有的总参制。在安德鲁的规划中,依然是1808年,沙恩霍斯特提出的普鲁士总参谋部的高配版。
    按安德鲁的构想与贝尔蒂埃的完善,“法军总参谋部”按功能分工,将下设4个厅:
    第1厅,负责评估与考察军队内部的人事问题;
    第2厅,负责组织、训练、演习、制定动员和进军计划;
    第3厅,负责处理武器装备、军需后勤等事务。
    第4厅,负责情报与特殊运输工具;
    特别强调的,制作作战地图与作战沙盘的“地图室”,也是总参谋部负责的范围,同时总参谋部还将担负起总高级军事人才培养的任务,而针对初级军官与军士的军校归入战争部;
    在军团、师团、旅团一级部队中的参谋部建制,也将陆续效仿巴黎的总参谋部,分别设4个局、处、科,只是规模要小得多。
    新的总参谋部在巴黎的重新改造,从1795年2月开始,预计将在5月(牧月开始之前)完成。至于各个军团、师团与旅团的4个局、处、科,也将从7、8月份开始,于年底之前完成。
    等到贝尔蒂埃和他的大参谋部从巴塞罗那回到巴黎之后,总参谋部所在地依然设在塞纳河南岸,波旁宫主建筑右侧的附属大楼内。
    从这里出发,步行通过协和桥(革-命桥),赶往杜伊勒里宫的救国委员会、军委会(战争部),一般只需30分钟左右。
    如今,杜伊勒里宫与波旁宫、警察总局(分署)、城防宪兵、宪兵第一师团,等巴黎及其周边各个重要机构,目前都在秘密架设一种神秘的电报线,就是用硫化橡胶包裹的两根铜金属线,终端为伏打电池和电磁铁组成的简易触发式电报机。
    平日里,那些在巴黎市区及周边,需要半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才传递到的情报信息,如今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完成发送与接收,其效率、隐蔽性与保密性都大大提升。
    习惯于突发奇想的安德鲁统帅,还计划要求军委会(战争部)和总参谋部的军官从1795年5月之后,规范一套正式着装:那是军官将“镶以红边的裤子和上衣”。不久,镶有排红色裤线的军裤,就成了法国总参谋部军官的特有的外部标志。
    相对于总参谋部其他三个责权分明的厅,而负责情报与特殊运输工具的第4厅,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因为所谓的负责情报,不过是军情局派驻的一个联络机构;
    至于特殊的运输工具,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闲得无聊的后勤补给军官,为了响应安德鲁执政官的号召,以保障巴黎粮食供应的名义,准备建设一条从东部的产粮重镇莫伦,直达巴黎城下的铁轨。
    没错,就是铁轨。
    事实上,18世纪的法国人对于轨道并不算陌生。那是在采矿场里存在着大量的木轨,上面架设一个装载货物的轨道车,借助人力或是畜力,来运输煤矿与各种矿料。
    与此同时,在莫伦这种产粮大区的丰收时节,也会临时架设一条条木轨,将临时仓库的小麦,运送到内河码头。
    当然,上述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木轨,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木轨之上,再铺上一层用于减少磨损的铁皮罢了。
    而安德鲁要求总参谋部负责的东莫伦到巴黎的轨道,属于实打实的英制铸铁轨道,那是通过两根L型角铁铁轨卡住车轮,供马拉矿车行驶。
    由于角铁铁轨存在容易被煤屑、垃圾填塞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土木工程师威廉-杰索普,设计出凸型铁轨和外轮缘凸出的铸铁车轮,在拉夫堡—莱斯特的马拉铁路上得到应用。
    不久,这位杰索普工程师还发明了内轮缘凸出的铸铁车轮和铁路道岔。那是因为外轮缘凸出需要用紧固件锁紧,而内轮缘凸出时,铁轨自身就能约束车轮位置的需要。
    通过“借鉴主义”,安德鲁让法国工程师也采取了这种最先进的轨道方式,也是未来现代化铁路的雏形。
    毫无疑问,安德鲁要求总参谋部第4厅来负责督办建造这种昂贵铁轨。其真实的目的,当然不是使用效率极低的人力或是牛马等畜力,从五十多公里外的莫伦市镇,往巴黎市区运送粮食。
    安德鲁的真实目的,是要在巴黎与莫伦之间,建造一条实验性的铁路,用于行驶一种正在研制中的高压蒸汽机车(火车)。
    在这里,安德鲁不得不感叹法国金融资本恢复速度与巨大潜力,他之前还在担心研发高压蒸汽机、轮船,以及火车的巨额资金。
    数周前,安德鲁曾以雷加米埃夫人的情人身份,前往圣路易岛上的一栋奢华别墅,出席银行家雷加米埃先生举办的一场盛大晚宴。
    在莫顿庄园会客的时候,安德鲁仅凭借自己的一句话,就代表国民公会与救国委员会,从几个大腹便便的金融银行家那里,得到了三千万里弗尔(银币)的贷款,年息不过2.5%,绝对的低息。
    与此同时,代表法兰西政-府的国民公会,必须拿出殖民地圣路易斯安娜三分之一的土地,作为政策性的担保。
    当财政委员会的康邦代表巴黎政-府,接受这笔贷款之后,随即依照事先与安德鲁达成的协议,拨出五百万里弗尔银币,给予拉瓦锡院士主导的,位于波旁宫左侧,重建之中的法兰西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