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再到李家
作者:生活艰难又无限好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最新章节     
    在康熙三十一年重修的《皇明玉牒》里有这样的记载:

    ……帝谴(王)振查之,而振以利通内阁,不报。

    七月十三日,帝闻兵部调北地甲胄甚多,疑之,召对内阁,奏达(鞑)入侵,帝惊,谴振察之,振权日大,不听。

    帝遂诏七月十七日亲恭九边,内阁谏,不纳。

    时京中久传,帝肖太祖、太宗,阁臣惧之,欲立襄王,通边将以谋之。

    洪贩鞑靼甲胄军器,为内阁所挟,故从之。

    帝命郕王留京师,偕振率禁卫三千一百人,京卫二千五百人,扈从文武……往宣府。

    八月初一驻跸大同,召昌平侯杨洪、其子俊,其言入寇,不至。

    八月十三日,帝亲往宣府,遭贼袭。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以战……

    八月十五日,退驻土木驿,众贼袭之,禁卫尽散,振始知阁臣谋,招跟……抵之,遂死,而帝仅以数人脱。

    帝车驾复往宣府,于途遇敬顺王也先率两千人入贡天朝。

    也先惊,率众跪拜之,护送宣府。

    这段记载,已经将土木堡的真相彻底揭示。

    内阁伙同杨洪,偷袭了正统皇帝巡边的军队。

    结果被正统皇帝逃脱,其后遇到也先。

    而也先保护正统皇帝回朝,但是被兵变的扬洪等人阻挡。

    正统皇帝身陷北方后,京城乱成一团,其势力大概分成了三派。

    实力最大的是正统皇帝的母亲孙太后,她控制着司礼监和锦衣卫;

    其次是内阁的大佬,他们虽无兵权但人多势众;

    而最弱的就是兵变这一派,他们在京城只有一个代表就是于谦。

    三伙人各怀心思,各打各的小算盘,内阁的想法是迁都。

    其实从洪熙朝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张罗,想把都城迁回南京,那是他们的地盘。

    一但都城迁回了南京,以他们的势力就可以完全操控皇权,让皇帝成为傀儡。

    明实录里记载的于谦反对都城南迁。

    于谦是浙江的,都城南迁于他而言其实是有利的。

    但是他必须反对,因为他和扬洪是一伙,如果都城迁回南京,扬洪手中的兵权就成了鸡肋,他也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只是于谦现在还仅是个兵部侍郎,级别太低了,根本阻止不了迁都这么大的事。

    所以真正阻止迁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太后。

    孙太后的老家是山东,北方人不可能抛家舍业的跟你去南京。

    她关心的是他们家的利益,所以她的想法就是立朱见深为皇太子。

    这样就算正统皇帝死在外头了,朱见深继位她就是太皇太后了,也一样是大权在手。

    但是内阁和于谦都不同意,他们要拥立朱祁钰,要架空孙太后。

    于是就有了夺门之变,内阁大臣一拥而上,在朝堂打死了锦衣卫指挥马顺。

    于谦则利用朱祁钰控制了朝政,而内阁借机杀了王振全家灭口。

    夺门之变的真相根本不是什么英宗复辟。

    真正的夺门之变,是于谦和内阁夺了孙太后的门,掌控了朝堂。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为什么满清当朝之后一直对汉人文臣充满了不信任,终清一朝,都对汉人文臣都是铁血高压的态势,根本不把他们当人,只当奴才。

    其根子也就在这里。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汉人文臣会有忠心。

    土木堡的前车之鉴摆在这里。

    而大明自正统皇帝之后的历代皇帝都对文臣内外勾结心有余悸,不敢再过份逼迫。

    对武臣则更是小心谨慎,不敢再有丝毫大意。

    至于被满清伪造出来的救世英雄于谦,实际上他与扬洪是姻亲关系。

    而且内阁和扬洪密谋成功之后,杨洪又和于谦里应外合,摘了内阁的桃子。

    大明自此由盛转衰,君臣离心离德,再难相互信任。

    ……

    侯平跟朱由校每在永乐宫学习,一个是为了探寻大明的历史迷雾;另一个,则是拼命的汲取海量的知识。

    自南宋专心由内发展之后,其科技水平突飞猛进。

    元灭宋之后,也没有对南方进行大规模破坏,防碍其发展。

    他们只是派了色目人前往南方收税,搜刮财富。

    因此南宋的工业革命到了元朝还在继续快速的发展。

    但是工业过度发展必然会破坏农业。

    于是元朝才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内快速崩塌。

    这一点大明太祖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后世,他的一家人几乎都是被活活饿死。

    所以元朝的灭亡原因只有一个,粮食没了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口。

    而太祖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从元朝灭亡中吸取的经验,抑制工商业发展,专注于农业的恢复。

    所以在他的规划之中,把商人和匠人定为贱业就成了必然。

    只是太祖之英明自然不是满清之类的蛮子可比。

    他虽然禁止了民间的工商业发展,但是自己却一直在偷偷的发展。

    为什么他能够以弱势兵力打败兵强马壮的陈友谅,就是因为两军的武器装备已经出现了代差。

    而到了成祖时期,大明皇家的工业体系已经遍地开花,蒸汽机就在这一时期被发明。

    《天潢玉碟》是大明皇家的族谱,其中关于郑和出海的记载中有这样一段:和所乘之宝舟,其栏里如楼,底尖上阔,钢制其骨,水炊其动。

    重点就在这里‘水饮其动’,意思是水烧开了就能动。

    所以郑和的宝船就是蒸汽铁船,也只有用蒸汽铁船,他才有可能做到全球航行。

    在永乐宫中,朱由校找到了很多没有对外公布的技术。

    这些技术,对侯平来说有些落后,但是对朱由校来说,已经是先进到可怕了。

    两人在永乐宫中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而此时一场巨大的阴谋在通州城里酝酿。

    张家湾李家

    顾懿德一身黑袍罩身,于深夜进入了李府。

    对半夜到访的顾懿德,李仁担了十二万分的小心,而李元却是一无所觉。

    “顾三爷,您这深夜到访所谓何事?”

    顾懿德对李家的下人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李仁知他的意思,赶紧摆手屏退后有下人。

    “三爷放心,现在没人能听见我们的谈话了。”

    顾懿德也挥手让身后的随从退了出去,把守在门口。

    然后他才把帽子一掀,对着李仁、李元拱手道:“今日顾某给两位送来一场沷天的富贵,就知道二位敢不敢接了。”

    李元两眼放光,脱口而出:“当然敢接。”

    而李仁却满脸都是戒备,他可不相信顾懿德会这么好心来送钱给自己:“顾三爷的生意,恐怕不是这么好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