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美好结局
作者:聚散流云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最新章节     
    翌日,御林军全军出击,攻打被吐蕃占据的阳关。长孙霖听取了易林的建议,对进攻的阵型做了调整,没有摆出全力进攻的朱雀阵,而是改成了首尾兼顾的玄武阵。
    一般来说,若是没有后顾之忧,进攻宜采用朱雀阵,又称雁形阵,犹如箭头一般冲刺敌人,以求势如破竹,一击即破;但雁形阵一旦被前后包夹,容易瞻前不顾后,导致全军溃败。而玄武阵则不一样,讲求一个稳字,攻守兼备,进可攻,退可守,不足之处便是兵力前后分散,锋芒不足,难以发挥最大的进攻优势。
    长孙霖开始是准备一鼓作气冲过沙洲,攻打阳关,在易林再三相劝之下,她有所顾虑,妥协之下,采取了易林的策略,先用玄武阵出击,占领沙洲之后,若是后方稳定,则再改为朱雀阵,全力攻打阳关。届时,在调整阵型的基础上,攻城器械在前,突击队在后,将大大提高攻城拔寨的威力。
    玉门关的城门一开,御林军浩浩荡荡而出,前锋乃铁甲骑兵列队,紧接着是弓箭兵列队,居中的是步兵营队带着攻城器械与行军粮草,殿后的又是铁甲骑兵列队,整齐有序,气势恢宏。
    斥候探明军情之后,驻扎在沙洲的吐蕃军队闻风而退,就连帐篷器具等都来不及收拾。
    万马奔腾,旌旗飘扬,黄山漫天,长云暗日。长孙霖向易林道:“易参军,你指挥后方的军队按计划前进,我带着先锋骑兵看能不能追上撤退的吐蕃军队。”
    还没等易林发言,长孙霖便已经一声令下,一马当先地领着御林军的前锋列队向前突击,想要在吐蕃的军队撤回阳关之前将其截杀,导致先锋骑兵部队一度与居中的步兵营队脱节。
    在到达沙洲镇之时,易林命令负责运输攻城器械与行军粮草的步兵营停止前进,占据城镇,安营扎寨,并命弓箭兵列队布防四周,特别是侧方两翼,殿后的骑兵营依然保持向后的阵势,避免有敌人从后方攻来。易林虽然熟读兵书,但还是第一次上阵,所以指挥起来也是十分紧张,如临大敌。主帅领兵追击,他这个参军总要调兵遣将稳住后方,不然自乱阵脚,被敌人从侧方突击就麻烦了。
    然而,还没等御林军完成布防,侧后方突生动静,有两股吐蕃军队从沙洲阵后方的两翼涌出,发起攻击。
    易林命令御林军布防两翼的弓箭兵列队射箭抗击。敌军遇阻撤退后,易林知道从后方包夹而来的吐蕃军不会太多,于是带领负责守卫后方的骑兵营进行追击。然而,这两股从后方而来的吐蕃兵似乎早有准备,退得非常快,阵型整整有条,仿佛有意为之。易林不敢深追,于是下令骑兵营退回沙洲阵。御林军一退,吐蕃的军队立马掉头压上,并刻意保持距离,大有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意图。
    此时此刻,易林终于醒悟,只怕吐蕃对御林军的到来早有预谋。御林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长孙霖一路驰骋,长驱直入,歼灭了不少掉队的吐蕃士兵,但在即将到达阳关的跌马坡处遭到了吐蕃骑兵的强烈反击,不得不退了回来。
    跌马坡乃黄土坡,草植稀疏,沙土松软,而且地势高低起伏,沟壑重生,很容易被阻击,算是攻打阳关之前的一处屏障。长孙霖在遭到反击之后,在己方兵力滞后没有集结之前,不敢冒然进攻,所以退了下来,以地方形式对峙之势。
    易林稳住好中后方之后,赶紧带领一个骑兵小队去追赶长孙霖的先锋部队,以做支援,顺便劝住主帅不要冲动。
    听完易林的汇报,长孙霖眉头紧皱。
    这边长孙霖刚下令带着先锋骑兵部队回守沙洲,那边吐蕃军队便冲出跌马坡,大举压上,好在御林军训练有素,即使是撤退,阵型也丝毫不乱,才得以安全退回沙洲营地。
    ……
    ……
    玉门关的城墙上,哥舒翰了望沙洲,神色凝重。他身边的副将霍东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跪地请求道:“斥候来报,吐蕃军队从侧后方包夹御林军。我们应该出兵营救,以将吐蕃军队歼灭,扫除御林军的后顾之忧。”
    哥舒翰呵斥道:“冒然开城门出战,要是有什么闪失,导致玉门关被破,你负责得起吗?”
    霍东咬牙道:“吐蕃对玉门关虎视眈眈已久,此次面对御林军更是不惜兵行险着,想要前后夹攻围困,这正是给我们机会,可以趁机歼灭吐蕃。此时我们要是出兵,正好可以对御林军后方的吐蕃军队形成反包夹之势,一举将其歼灭。”
    哥舒翰冷哼一声道:“你以为就你懂行军之道吗?万一这是吐蕃引我们出城应战的诱饵呢?”哥舒翰一脚将霍东踹开,呵斥道:“引蛇出洞这种老掉牙的策略,你作为一个副将,难道都看不懂?”
    霍东执意道:“这是不可能的。吐蕃军队数量有限,做不到一边围困御林军,还能抽调兵力攻打玉门关。”
    哥舒翰怒骂道:“吐蕃不行,吐蕃联合回鹘回纥行不行?我们的底线是要死守玉门关,其他一概不管。”
    霍东叹息道:“我们若是不出兵,若是吐蕃倾巢而出全力围剿,沙洲地势平缓,只有一座破败的城镇可据守,时间一久,御林军岂不是要全军覆灭。”
    哥舒翰道:“御林军要是有能耐自然会杀出重围,只要确保御林军身后没有吐蕃军队,我可以下令开启城门让御林军进来。”
    霍东道:“御林军突围而逃,后方岂会没有吐蕃追兵!”
    哥舒翰道:“你要是再敢扰乱军心,我立马下令斩了你。来人,即日起解除霍东城关守卫统领之职,关入石牢三月。”
    霍东解下腰间长刀,叹息一声,大唐将亡矣!
    ……
    ……
    沙洲镇的一处石屋内,长孙霖、易林以及诸位将领商谈到一半,还没来得及从长计议,前后方传来军报,说吐蕃军队数量剧增,似有全力进攻的意图。
    这几日,御林军与吐蕃军队大大小小的冲突从未停止过,但却始终无法正面决战,导致御林军十分被动,损耗日益增加,陷入了持久战。
    御林军全力追击,吐蕃军队则退。前方的吐蕃军队退回跌马坡之后的阳关,后方的吐蕃军队分左右两路而退,一路退进太驿湖泽,一路退进雪山森林,御林军不敢深追,只能望而却步。然而,每当御林军回守沙洲,想要整军之后全力攻打阳关,但还没等做好调整,吐蕃军队便又从前后方压了上来,进行骚扰。
    御林军疲于应付,士气越来越低下。更重要的是,御林军携带的粮草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几次派人去玉门关请求粮草支援,却被污蔑为敌军乔装,拒之门外,而沙洲地区本就植被贫瘠,根本无法收集粮草自给自足。如今摆在眼前的,只有冒险进攻阳关,和全军突围退回玉门关两条路了。
    易林甚至怀疑,即使御林军全军退回玉门关,也很可能会被哥舒翰拒于关外,疲于奔命。哥舒翰的河西军已然置御林军的生死于不顾,或许这本来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此时此刻,长孙霖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指望哥舒翰有任何的援助是不可能的了。她心里咽下怒气,等回到京城,一定要狠狠地参奏哥舒翰一本。
    进退失据的困局之下,以前心高气傲的御林军将领们,现在一个个都沮丧颓气。前有虎狼,后无退路,如今生死关头,将士们难免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看到他们落败公鸡般垂头丧气的模样,长孙霖怒气就不打一处来,拍桌而起道:“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你们忘了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御林军吗?”
    其中一位副将李挺叹道:“将军,你带我们直接攻打阳关,和他们决一死战吧。我们实在受不了这样疲于奔命了!”
    长孙霖纵观当前形势,正如李挺所说,只有放手一搏这一条出路了。她下定决心,朗声道:“好!今日休整,明日我们全军出击,直奔阳关攻城!”
    站在一旁的易林,眉头紧皱,微微举手说道:“长孙将军,我能说句话吗?”
    长孙霖沉声道:“你说!”
    易林缓缓说道:“吐蕃军队如此反复折腾御林军,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心烦失去理智,冒然进攻阳关。”说着此处,易林指着地图,接着说道,“难道长孙将军没有发现问题之所在吗?吐蕃预先在后方布置好两股军队,其实是早有预谋的,等御林军攻打阳关的时候,会起到直戳后方的致命作用。你要说玉门关内没有吐蕃的暗桩,打死我都不信。吐蕃如此应对,仿佛未卜先知一样,完全打乱了御林军的计划,背后肯定有深谙兵法的高人在指点。”
    那副将李挺是个急性子,不耐烦地道:“如今局面,说这些都没用,到底有没有破解之法?”
    长孙霖扬手道:“先听易参军说完。”
    易林接着说道:“就如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吐蕃与哥舒翰肯定早就达成了默契,要置御林军于死地。但凡略懂兵法的人都知道,如今局面,只要玉门关出兵,对御林军后方的吐蕃军队形成反包夹,这一部分吐蕃军队将无路可退,必然能一举歼灭,然后我们便可再无后顾之忧,全力攻打阳关。但玉门关那边对御林军后方的吐蕃军队却自始至终都视而不见,我们几次派人去求救也都毫无反应,我甚至怀疑,哪怕我们现在放弃攻打阳关,从后方突围返回玉门关,哥舒翰都不会开启城门让我们进去的。”
    长孙霖知道哥舒翰冷眼旁观是想保存实力,但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哥舒翰会犯勾结外敌的谋逆之罪。长孙霖难以置信地讶异道:“哥舒翰会如此做吗?这和直接造反有何区别?”
    长孙霖以为哥舒翰只是见死不救,但始终不敢相信这位镇守河西多年的老将竟然会通敌叛国。
    易林冷冷一笑道:“当然有区别。至少他可以对外宣称确保玉门关不失呀。长孙将军要是不信,试一下便知。”易林心里很清楚哥舒翰打的如意算盘,只要御林军一灭,将来皇帝对他河西军的依赖就会更深一层,一旦安禄山兵逼中原,他哥舒翰说不定就可以趁机扶持新皇登基,挟天子以令诸侯。
    长孙霖迫不及待地问道:“如何试?”
    易林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说道:“算了,不试也罢。如今和吐蕃决一死战不可避免,既然他们不和我们正面接战,那我们就逼着他们不得不决一死战。”
    长孙霖见易林支持进攻阳关,也不再多问,朗声道:“那我们就破釜沉舟,直破阳关。”
    当日,易林命后勤部队将所有粮草食物统统做成干粮,然后分发给每一位士兵。
    在易林看来,御林军与吐蕃军队正面决战的地点不在阳关城下而是在跌马坡。吐蕃军队若是被御林军顺利通过跌马坡,到达了阳关前方的平地,那时候御林军便可以据守攻城,再加上攻城器械一应俱全,攻城之战谁胜谁负,还未可知。但如果吐蕃事先在跌马坡设好陷阱,然后主动出击,前后包夹,在跌马坡与御林军决一死战,便可以稳操胜券。当然,易林不会将他所想到的这些事情告诉长孙霖,因为他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绝境求生,保住自己的小命。长孙霖做不到牺牲他人性命换取自己的性命,但他易林可以。
    其实易林早就发现从沙洲镇后方两翼搞突击的吐蕃军队里有汉人,这些汉人若说不是哥舒翰暗中指派假扮吐蕃人袭击御林军的,易林打死也是不会相信的。这就是一场哥舒翰和吐蕃相互勾结针对御林军的阴谋,只有长孙霖这个局中人不愿意相信而已。既然长孙霖带带领御林军要以死赴义,那么易林只好以自己的办法逃命。
    如今御林军被围困,进退不得,只能选择强行冲锋通过跌马坡,去攻打阳关。如此一来,便正落入了吐蕃的圈套。尽管这样,易林还是同意了要长孙霖的计划,因为他知道,如今的局势,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有一线生机。这一线生机并不是胜,而是逃。
    易林之所以用破釜沉舟的借口将所有粮草做成干粮分发给士兵,是因为他知道跌马坡一战必然大败,能逃出来的只剩下骑兵部队。骑兵部队败退,将被哥舒翰拒之玉门关而不得进,剩下的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向太驿湖进攻,歼灭太驿湖方向的吐蕃军队,然后再沿着传说中的那条古道前往北庭地区的伊州。
    古道难行,阻碍重重,凶险万分,再加上后有追兵,因此必须全数骑兵,只带武器干粮,轻装简便,方能快速行军。
    易林之所以一开始没有提出建议,是因为他知道长孙霖不可能舍弃步兵,只带着骑兵向太驿湖方向突围。留在沙洲的步兵,那是必死无疑。让御林军的主帅扔下部下逃离,这是万万做不到的。所以易林选择让自己来做这个恶人,通过跌马坡一战来消耗吐蕃军队的同时,也将御林军的步兵给消耗了。
    长孙霖一马当先,杀入跌马坡。她全力施展武功,一路冲杀,有一股君临天下、掌控全局的气场,四周杀上来的敌军根本无法撼其锋芒,纷纷倒地。那一刻,巨大的气场笼罩的长孙霖,周围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已经落入她的掌控之中。然而,四周的敌军还是如水一般不断地涌上来,让长孙霖陷入苦战,寡不敌众。更惨的是,跌马坡的地势似乎被改造过,让御林军有点措手不及,根本无法一鼓作气冲过跌马坡。因为地势的变化,御林军被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陷入困兽之斗。
    御林军在跌宕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坡中陷入苦战,无法继续突破。阳关内的吐蕃军队倾巢而出,配合后方的吐蕃军队,利用跌马坡的地理优势,将御林军杀得血流成河,横尸遍野。跌马坡战事失利,御林军的阵型被冲散之后,溃不成军,死伤惨重。
    正当两军战斗得焦灼的时候,还刮起了沙尘暴。吐蕃军队对沙尘暴有天然的适应性,而御林军却是被沙子吹得难以睁眼,更是节节败退,退得稍慢的步兵,不是死于敌人弯刀,就是被黄沙埋葬。
    易林拽着血染盔甲的长孙霖,竭尽全力地吼道:“长孙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这样苦战下去,御林军会全军覆没的。我们先行撤退吧。今日之仇,来日再报。”
    长孙霖已经杀得眼红,抱着必死的决心,将易林的手甩开道:“今日我长孙霖就是葬身黄沙,也不会临阵脱逃。”
    易林知道长孙霖是因为心中的骄傲作怪,想要以身殉职,他死死拽着长孙霖手,就差强行将她抱住了。易林歇斯底里道:“这怎么能算是临阵脱逃的。战局千变万化,为将者要随机应变。难道你就忍心让部下跟着你白白送死吗?要是全军覆没的话,后世只会说御林军无能,不堪一击,连正名的机会都没有。”
    长孙霖回头看了一眼拽着她的易林,忽然眼眶一热,一咬牙,发号施令带着骑兵调转方向,往后方突围。
    几万大军全力进攻,如今退出跌马坡的御林军只剩几千骑兵。吐蕃军队在后方紧追不舍,御林军沿着沙洲一路撤退,一路奔袭到玉门关之下。然而,玉门关的守将们看着御林军的旗帜,一点也没有开门的意思。败退的御林军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此时此刻,长孙霖总算相信了易林所说的话。就算御林军退回玉门关,哥舒翰也不见得会将城门打开让御林军进去。
    易林策马上前,和长孙霖说了几句话。长孙霖当机立断,一声号令,御林军改道向太驿湖突围,执行沿古道去伊州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