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郦生陆贾列传
作者:脚印飞舞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话说这郦食其啊,他可是个陈留高阳人,书虫一枚,家境不咋地,落魄得响叮当,连维持生计都是个问题,只能在乡里当个看门的小吏。不过啊,这哥们儿在县里可是个名人,那些贤豪之士都不敢随便使唤他,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揭竿而起,有几十个将领率军路过高阳,郦食其听说这些将领都是斤斤计较、拘泥于繁文缛节的人,听不进大道理。于是他就躲了起来,不跟他们打交道。后来听说沛公刘邦带兵攻打陈留附近,郦食其就激动了。为啥呢?因为沛公手下的一个骑士正好是郦食其的老乡,而且沛公还时不时地向他打听县里的贤能之士。
    这骑士一回乡,郦食其就找他去了,说:“我听说沛公这人不摆架子,有大将风度,这才是我真正想追随的明主啊!你可得给我引荐引荐,见了沛公就这么说,‘我老家有个哥们儿叫郦食其,六十多岁了,个儿挺高,大家都叫他狂生,但他自己觉得这称呼不准确。’”骑士听了,面露难色:“老哥,不是我不帮你,可沛公他不太喜欢读书人。之前有些儒生去找他,他直接把他们的儒冠摘下来,往里撒尿,还破口大骂呢。我看你还是别以儒生的身份去见他了。”郦食其却胸有成竹:“你只管这么说,没事的。”
    沛公到了高阳,住进客栈,就派人去叫郦食其。郦食其到了之后,一推门就看见沛公正大大咧咧地坐在床上,让两个美女给他洗脚呢。郦食其也不怯场,进去就作了个长揖,也不下跪:“您是想帮着秦朝打诸侯呢,还是想带着诸侯灭秦朝呢?”沛公一听这话,火冒三丈:“你个书呆子!天下人都被秦朝害苦了,我们才要联手打它,谁说我要帮秦朝了?”郦食其也不慌:“那您就应该尊重长者,别这么随意。既然要聚众起义,就不该这么傲慢无礼。”
    沛公一听这话,觉得有道理,赶紧擦干脚,穿上衣服,请郦食其上座,还向他道歉。郦食其就跟他聊起了战国时六国合纵连横的事儿,沛公听得津津有味,还赏了他一顿饭。吃完饭,沛公就问:“那你有啥好计策呢?”郦食其说:“您现在手头这点儿人马,想要直接打进强大的秦朝,那可是虎口拔牙啊。陈留这地方,四通八达,城里还存了不少粮食。我跟县令挺熟,让我去劝劝他投降您,行不?要是他不听劝,您再攻城,我在城里给您当内应。”
    沛公一听这主意不错,就派郦食其去了。他随后带兵跟上,结果轻松拿下陈留。为了表彰郦食其的功劳,沛公还封他为“广野君”呢!
    上文说到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这回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他带领数千人跟随刘邦去西南方开拓领地。郦食其呢,就常做说客,四处奔波游说诸侯。
    汉三年秋天的时候,项羽猛攻汉朝,占领了荥阳,汉兵们吓得都逃到了巩、洛等地。但楚军听说淮阴侯韩信攻破了赵国,彭越又多次在梁地反叛,于是只得分兵去救援。淮阴侯正准备东进攻打齐国,而刘邦在荥阳、成皋多次被围困,他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区,屯兵巩、洛来抵抗楚军。
    这时候,郦食其就跳出来了,说:“老板,你知道吗?‘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道的话,那啥,王事就难成了。咱们搞王者的,得以民人为本,民人以吃为大。那个敖仓,可是天下的转运站,老听说那下面藏了好多好多的粮食。项羽占了荥阳,却没去守住敖仓,反而带兵往东跑,只留些小兵守成皋,这可是老天爷给咱们汉朝的大礼啊!现在楚军容易打,咱们却退缩,这可是自断其臂,我说老板,你可别犯傻啊!两个强者不能并存,楚汉相争这么久,百姓都骚动了,农夫不耕地,织女不停机,天下人心惶惶。你得赶紧出兵,收复荥阳,占住敖仓的粮食,守住成皋的险要,切断大行的通道,守住蜚狐口和白马津,让诸侯看看咱们的实力,那天下就知道该归谁了。现在燕、赵都平定了,就差齐国。那田广占着千里齐国,有二十万大军,家族又强大,地处海滨,倚仗着黄河、济水的天险,南邻楚国,那里人多狡诈善变。你就算派几十万大军去,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打下来的。所以呀,老板,你让我去劝劝那齐王,让他归顺咱们汉朝,当个东部的屏障。”
    刘邦一听,说:“哎哟,不错哦!”于是就照郦食其的计策行事,重新守住敖仓,并派郦食其去游说齐王。
    郦食其见到齐王,就问:“大王,你知道天下最终会归谁吗?”齐王说:“我咋知道?”郦食其就说:“你要是知道天下归谁,那齐国就是你的了;不知道的话,嘿嘿,齐国都保不住咯。”齐王好奇地问:“那天下到底归谁呢?”郦食其一脸神秘地说:“归汉朝呗!”齐王更疑惑了:“你咋知道?”郦食其就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汉王和项羽一起灭秦,约定谁先入咸阳谁就称王。结果汉王先入了咸阳,项羽却违约把他赶到汉中。项羽还迁怒杀了义帝,汉王一听这事儿,立马起兵攻打三秦,为义帝报仇。他把天下的军队都召集起来,立了诸侯的后代,降了的城池就封侯给守将,得了财物就分给士兵。他跟天下人同甘共苦,所以英雄豪杰都乐意为他效力。现在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来投奔他,蜀汉的粮食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你再看看项羽呢?他背负着违约和杀义帝的罪名,人家有功他不记,有罪他却不忘;打了胜仗不给赏赐,攻下城池不给封地;不是他项家的人就不能重用;刻个印都要玩半天才肯授人;攻城得了财物也舍不得赏赐给人。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怨恨他,不肯为他效力。因此啊大王,天下的英雄都归顺了汉王可是大势所趋啊!汉王从蜀汉出兵,平定了三秦,占领了河西,又带领上党的军队攻下了井陉,杀了成安君,还攻破了北魏,夺取了三十二个城池。这可不是人力所能为的,这是天意啊!现在他已经占据了敖仓的粮食,守住了成皋的险要,还控制了白马津和大行阪,占据了蜚狐口,可以说后投降的就要先灭亡了。所以啊大王,你赶紧归顺汉王吧,这样齐国的江山社稷才能保住啊!要不然危亡可就在眼前了。”
    田广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准备归顺汉朝,还撤了历下的守军,整天跟郦食其一起喝酒庆祝。可就在这时呢,淮阴侯韩信听说郦食其仅凭一张嘴就拿下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他不服气啊,就趁夜色渡过平原,偷袭齐国。齐王田广听到汉军来袭的消息,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愤怒地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我就放你一条生路;否则,我就把你煮了!”郦食其却相当硬气地回应:“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高尚道德的人不怕死。”他并不打算为自己辩解更多。于是,齐王一气之下真的把郦食其给煮了,然后带兵向东逃去。
    哎,这郦食其也真是个悲剧人物,好不容易说动了齐王,却落得如此下场。不过,他这也算是为汉朝尽忠了,只是方式有点惨烈啊。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作为丞相带兵攻击黥布,战功赫赫。高祖列举侯爵功臣时,想起了郦食其。郦食其的儿子郦疥虽然多次带兵,但功劳并不足以封侯。然而,高祖看在他父亲的份上,还是封郦疥为高梁侯。后来又改封为武遂侯,这个爵位传承了三代。可惜啊,元狩元年,武遂侯郦平因为假传诏书让衡山王交出百斤黄金,被判死刑,可惜在行刑前就病死了,封国也被废除了。
    说到陆贾这人,他可是个楚地人,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因其出色的口才和辩论能力而闻名,常在高祖身边,也常被派去出使诸侯国。
    高祖即位不久,中原刚刚平定,赵佗又平定了南越,因此被封为南越王。高祖派陆贾去授予赵佗南越王的印信。陆贾到了南越,只见赵佗梳着锥形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那态度,简直了。
    陆贾也不示弱,开始游说赵佗:“你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你违反本性,抛弃华夏的衣冠和文化,想凭着这小小的南越之地与天子抗衡,成为敌国,大祸即将临头啊。想当初秦朝政治腐败,诸侯豪杰并起,只有汉王先入关中,占据咸阳。项羽背信弃义,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归属于他,可以说是强大无比。但汉王从巴蜀起兵,征伐天下,劫掠诸侯,最终杀了项羽,灭了他的楚国。五年内,海内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天意啊。现在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讨伐暴逆,将相们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天子怜悯百姓刚经历过战乱,因此暂且罢兵,派我来授予你南越王的印信,剖符为信,互通使节。你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称臣听从汉朝的命令。而你却想以这刚刚建立、还未稳固的南越,在这里倔强抗拒。倘若汉朝真的知道了,将会掘烧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就会杀了你来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赵佗一听这话,吓得赶紧站起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礼义了。”接着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才能?”陆贾回答:“你似乎更贤能。”赵佗又问:“我和皇帝相比谁更有才能?”陆贾说:“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消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辖整个中原地带。中原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蛮夷,又居住在这山海之间,地势崎岖,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相比呢!”
    赵佗听了大笑说:“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使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他非常喜欢陆贾,挽留他了好几个月。赵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还送给陆贾一个袋装值千金的珍宝,另外还送给他同样价值的其它礼品。陆贾终于完成拜赵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回朝之后,将以上情况奏报高祖皇帝,高祖皇帝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时不时地在高祖面前演说诗书里的道理。高祖却骂他说:“你老子的天下是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下来的,哪里用得着什么诗书!”陆贾回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而后以文治来顺应民心,文武并用,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啊。过去吴王夫差、智伯瑶都是极力炫耀武力而最终导致灭亡;秦朝一味使用严刑峻法而不知变通,结果也灭亡了。如果秦朝统一天下后,能施行仁义,效法先贤圣王,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高祖听了不高兴,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对陆贾说:“那就请你尝试着为我阐述一下秦朝为什么会失天下,我为什么能够得天下,以及古代各国成败的原因。”于是,陆贾就大致地叙述了国家存亡的征兆,一共写成了十二篇。他每奏上一篇,高祖没有不称赞的,左右群臣也都高呼万岁,把他所着的书称为“新语”。
    到了孝惠帝时期,吕太后掌权,想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但又惧怕朝中重臣反对,陆贾自知不能正面争辩,就借口有病而辞官家居。他因为好畤这个地方的田地很肥沃,就在这里安家。他有五个儿子,于是他就把出使南越时所得的装有一千金的袋子拿出来卖掉,分给儿子们,每人二百金,让他们各自去从事生产。陆贾自己则时常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子,身边跟着十个能歌善舞、精通琴瑟的侍者,还佩带着价值百金的宝剑。他对儿子们说:“我跟你们约定好:我每次到你们家里,你们要供应我的人马,准备好酒食,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并且每十天换一家。我死在谁家里,就把宝剑、车骑和侍从人员都归谁所有。我一年中还要到其他的地方去,到你们各家的次数也不会太多,频繁往来,你们就不要嫌麻烦了。”
    在吕太后当政时期,她封了许多吕家的人为王,导致吕家的人权势滔天,甚至想要挟持年幼的皇帝,威胁到刘家天下。右丞相陈平对此深感忧虑,但力量不足无法抗争,又怕惹祸上身,所以经常在家深思对策,愁得不行。
    这时,陆贾找上门来,也不等通报就直接入座。只见陈平正陷入沉思,根本没注意到陆贾的到来。陆贾好奇地问:“啥事让你想得这么入神啊?”陈平反问:“你猜猜看我在想什么?”陆贾笑了笑说:“您身为上相,享受着三万户侯的待遇,可以说是富贵至极、别无所求了。现在还能让你烦心的,无非就是那些嚣张的吕家人和年幼的皇帝了。”陈平听后点头说:“没错,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陆贾回答说:“天下太平时,丞相是关键;天下动乱时,将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你们将相和睦,士兵们就会归附,这样即使天下有变,权力也不会被分割。国家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你们两个人手里。我一直想跟太尉绛侯说说这事,但他老跟我开玩笑,不把我的话当回事。你为什么不和太尉搞好关系,深入结交呢?”接着,陆贾又为陈平出了几条对付吕家的计策。
    陈平采纳了陆贾的建议,用五百金为绛侯祝寿,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和音乐;太尉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了他。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吕家的阴谋也因此逐渐衰败。为了感谢陆贾的妙计,陈平送了他一百名奴婢、五十乘车马和五百万钱作为生活费。陆贾用这些钱在汉朝的公卿中游走,名声大噪。
    等到诛灭了吕家势力,孝文帝即位之后,陆贾可是出了不少力啊。孝文帝一上台,就打算派人去南越交流交流。这时候,陈平丞相等人就推荐了陆贾,说他当过太中大夫,还出使过南越,轻车熟路的。于是孝文帝就派他去了南越,给尉他传达旨意,让尉他放弃帝制,乖乖听从中央政府的安排,结果陆贾不辱使命,全都办得妥妥的。这些故事啊,都记在《南越语》里了。最后,陆贾也是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说到平原君朱建这个人啊,他可是楚地的才子。他以前给淮南王黥布当过相国,但后来因为犯了事儿就跑了。可黥布还是把他找回去了。后来黥布想造反,问平原君的意见,平原君当然是反对啊,可黥布没听他的,偏偏听了梁父侯的撺掇,最后还是反了。汉朝灭了黥布之后,听说平原君曾经劝过黥布别反,就没追究他的责任。这事儿啊,都记在《黥布传》里了。
    平原君这个人啊,能言善辩,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他住在长安城里。他做人有原则,不随便附和别人,也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立场。那个时候,辟阳侯这个人品行不太好,但是受到了吕太后的宠爱。他一直都想结交平原君,可平原君就是不肯见他。
    后来啊,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陆贾跟平原君关系一直不错,就过去吊唁。平原君家里穷啊,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正在那儿发愁呢。陆贾就跟他说:“哥们儿,你先别着急,这事儿我来想办法。”
    然后啊,陆贾就去找辟阳侯了,跟他说:“恭喜你啊,辟阳侯!”辟阳侯一听就愣了:“平原君他妈死了,你恭喜我干啥?”陆贾就说:“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认识平原君吗?他之前因为义气不肯见你。现在他妈死了,你要是能送上一份厚礼,帮他把丧事办得风风光光的,那以后他还不得为你卖命啊?”
    辟阳侯一听这话有道理啊,赶紧就送了百金过去。其他那些列侯贵人们一看辟阳侯都送礼了,也都跟着送,最后总共收了五百金!这事儿传出去之后啊,大家都说陆贾这招儿真是高明!
    辟阳侯因为深受吕太后的宠爱,所以有人就在孝惠帝面前诋毁他,孝惠帝一听就火了,直接把他扔进了大牢,准备砍头。吕太后觉得有点惭愧,也不好意思出面求情。大臣们大都看不惯辟阳侯的所作所为,都想趁机把他给咔嚓了。辟阳侯这下可急了,赶紧派人去找平原君求救。
    平原君一听,却推辞说:“哥们儿,你现在可是大难临头了,我实在不敢见你啊。”于是,辟阳侯又转而求见孝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对他说:“兄弟,你受皇上的宠爱,这事儿天下谁不知道啊。现在辟阳侯因为受到太后的宠爱而被抓,外面都传言说是你进的谗言,想要他的命。要是辟阳侯今天被砍了,那明天太后一发火,估计你也得跟着遭殃。你何不脱了上衣,赤膊上阵,去跟皇上说说情呢?要是皇上听了你的,放了辟阳侯,太后肯定高兴得不得了。到时候,皇上和太后都宠你,你不就更加富贵了吗?”
    闳籍孺一听这话,吓得够呛,赶紧按照辟阳侯的计策去跟皇上求情。果然,皇上听了闳籍孺的话,就把辟阳侯给放了。辟阳侯在被囚的时候,曾经想找平原君帮忙,但平原君就是不见他,这让他大为恼火。等到他终于被放出来的时候,才知道是平原君和陆贾在背后使了劲儿,这让他大吃一惊。
    等到吕太后一死,大臣们就开始清算吕家的势力。虽然辟阳侯跟吕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最后却没被牵连进去。他能躲过这一劫,全都是靠了陆贾和平原君的帮忙啊。
    在孝文帝的时候,淮南厉王因为辟阳侯曾经与诸吕有关联,就把他给杀了。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计谋都是出自他的门客平原君之手,就派官吏去抓平原君来治罪。官吏刚到门口,平原君就想自杀。他的儿子们和官吏们都劝他:“事情还不清楚,你怎么这么早就想自杀呢?”平原君说:“我死了,灾祸也就到此为止,不会连累到你们。”说完就自杀了。孝文帝听说了这事,觉得挺可惜的,说:“我其实并没想杀他。”于是,文帝召见了平原君的儿子,拜他为中大夫。后来,这个儿子出使匈奴,因为单于无礼,他大骂单于,最后死在了匈奴。
    说起当初,沛公带兵路过陈留时,郦食其就追随到军营门口求见,说:“我是高阳的卑贱百姓郦食其,听说沛公你暴露在外,带兵帮助楚国讨伐不义之人,我想来慰劳你的部下,希望能见到你,跟你说说天下的大事。”使者进去通报,沛公正在洗脚,问使者:“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啊?”使者回答说:“看起来像个大儒,穿着儒生的衣服,戴着儒生的帽子。”沛公说:“你跟他说,我现在正忙于天下大事,没时间见儒生。”使者出来传达了沛公的话。郦食其瞪大眼睛,按着剑柄,大声呵斥使者:“滚回去!再跟沛公说,我是高阳的酒鬼,不是儒生!”使者害怕得连名片都掉了,赶紧跪下捡起名片,跑回去再次通报:“客人是个天下壮士,他大声呵斥我,我吓得连名片都掉了。他还说‘滚回去!再跟沛公说,我是高阳的酒鬼’。”沛公一听,赶紧擦干脚,拿起长矛,说:“快请客人进来!”
    郦食其进去后,向沛公作揖,说:“你挺辛苦的,衣服暴露,头冠也没戴,带兵帮助楚国讨伐不义之人,你怎么不自感欣慰呢?我想跟你谈谈大事,你却说‘我现在正忙于天下大事,没时间见儒生’。你想成就天下大事,但只凭外貌来判断人,恐怕会失去天下的能人啊。而且我觉得你的智慧和勇气都不如我。如果你想成就大业却不愿意见我,我觉得你这样做是错的。”沛公道歉说:“刚才只听到你的容貌,现在看到你的意图了。”于是请郦食其入座,问他如何才能取得天下。郦食其说:“你想成大业,就不如留在陈留。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积存的粮食有数千万石,城池坚固。我跟陈留的县令关系很好,我愿意去劝说他投降。如果他不听,我就帮你把他杀了,然后占领陈留。你带领陈留的民众,占据坚固的城池,吃存粮,招募天下的士兵,等你的兵力强大了,你就可以横行天下,没有人能伤害你了。”沛公说:“好的,我听你的。”
    于是啊,郦食其这哥们儿就趁着夜色去找了陈留令,开始忽悠他:“你看啊,秦朝这么无道,天下人都反叛他们了,你现在跟着天下人一起反,肯定能成大事儿。可你要是还抱着这个快完蛋的秦朝不放,死守这座城,我看你可是危险了。”陈留令一听,苦着脸说:“秦朝的法律严得很啊,我不敢乱说话,乱说话可是要灭族的。你说的这些,跟我的想法可不一样,还是别再说了。”郦食其看这县令老爷子这么顽固,也就不再废话,晚上直接就在他家住下了。等到半夜三更的时候,郦食其一刀就把陈留令的头给砍了,然后翻墙出城去向沛公报告。
    沛公一听这事儿,立马带兵攻城。他把陈留令的头挂在长竿上,对着城里人喊话:“你们快投降吧,你们县令的头都已经断了!以后不投降的,一律先斩后奏!”陈留人一看县令已经死了,纷纷就投降了沛公。沛公就在陈留南城门上安营扎寨,用他们的库存兵器,吃着他们的存粮,待了三个多月,招募了上万的兵马,最后终于打败了秦朝。
    太史公说:世上流传的郦生的故事,很多都说汉王已经攻下了三秦,然后向东攻打项羽,在巩洛之间扎营,这时候郦生穿着儒生的衣服去游说汉王。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实际上,沛公还没入关的时候,就和项羽分手去了高阳,遇到了郦生兄弟。我读了陆生的《新语》十二篇,发现他真是个当世的辩士啊。我跟平原君也是好朋友,所以才能把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
    说到广野这个人啊,他真是大度能容,从一开始就支持沛公。他去找沛公的时候,可是深受器重啊。在历下劝说齐国的时候,那可真是毫不畏惧,勇往直前。陆贾去越国出使,把尉佗都给吓住了。他一番话就把国家治理得安安稳稳,写成的书也让皇上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