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唐太宗想封禅泰山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五月十日,国子监博士刘伯庄、睦州刺史徐令言等都上奏章建议李世民封禅泰山。李世民看到他们的奏章,这次有些心动了,于是下令秘书少监颜思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人研究封禅仪典。颜思古和朱子奢与一些名儒引经据典,博采众议,终日争论不休,也没有制定出封禅的仪典来。
    于是,李世民又指派房玄龄与杨师道博采众议,商议出一个封禅仪典:
    首先,在泰山脚下,设一个昊天上帝坛用来祭祀昊天上帝,祭坛长一十二丈,高一丈二尺。在昊天上帝坛举行祭祀仪式,目的是向上天宣告封禅之事,具体祭祀仪式流程已制定。
    其次,等祭祀仪式完成后,再登上泰山封禅。房玄龄、杨师道他们商定做封禅玉牒,玉牒长一尺三寸,厚五寸。玉检厚二寸,里面大小正好能装下一个玉牒。拟定的玉牒文:
    “金玉重宝,质性贞坚,宗祀郊禋,皆充器币,岂嫌华美,实贵精确。况乎三神壮观,万代鸿名,礼极殷崇,事资藻缛。玉牒玉检,式韫灵奇,传之无穷,永存不朽。”
    此外,房玄龄与杨师道商定的封禅仪典还包括玉策、金匮、泰山上圆坛、圆坛上土封、玉玺、立碑、设告至坛等。
    朝堂上,李世民看着房玄龄与杨师道上奏的封禅仪典,故作姿态推辞说:
    “隋朝灭亡,天下大乱。朕提三尺剑,数年之间,征伐四方,统一天下。突厥汗国虽然强盛,经常侵扰大唐百姓,现在也被朕灭国,颉利可汗也被俘获,投降的突厥人,也被朕像对待大唐百姓一样安置。朕自登基以来,重用贤臣,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数年时间,朕将大唐帝国治理成贞观盛世。不是朕自己夸耀自己,近年来年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按照朕的功绩是应该登泰山封禅,以告慰天地,但是大唐建国不久,天下大乱刚大治,百姓还较穷困,封禅需要花费大量钱财,所以朕不主张封禅。”
    群臣们都听出李世民想封禅,但欲擒故纵,故作姿态。于是群臣们纷纷上奏章请求李世民接受民意,同意封禅。就在李世民顺水推舟准备恩准同意封禅时,魏征却不合时宜地出列上奏:
    “朝堂上文武百官均奏请封禅,臣独认为:群臣都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认为不可。若天下安定,百姓家丰衣足食,虽然不封禅,也没什么问题!秦始皇封禅,而汉武帝不封禅,后世人会认为汉武帝没有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大吗?况且封禅何必非要去泰山?所以说,臣认为没有必要通过登泰山封禅,才能证明自己是贤能之君,也没有必要登泰山封禅,才能表达对天地神只的诚心。”
    李世民本来故作推辞后,就准备顺水推舟下诏命同意封禅。但是听到魏征的奏言后,内心非常愤怒。于是,李世民气势汹汹地质问魏征:
    李世民问道:“你不想让朕封禅,是认为朕的功绩不高吗?”
    魏征回答道:“圣上的功绩很高!”
    李世民又问:“你是认为朕的品德不高吗?”
    魏征回答道:“圣上的品德很高!”
    李世民又问:“你是认为天下不安定吗?”
    魏征回答道:“天下安定!”
    李世民又问:“你是认为四周的国家不服大唐吗?”
    魏征回答道:“四周的国家威服大唐!”
    李世民又问:“你是认为农业五谷不丰登吗?”
    魏征回答道:“农业五谷丰登!””
    李世民厉声道:“那你为何不同意封禅?”
    魏征徐徐而言:
    “圣上虽然有上述功绩,但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后,大唐人口只及隋朝人口的三分之一,国家仓库粮食不多。然而圣上登泰山封禅,随行人数必然很多,沿途花费必然巨大,国家财力必然空虚。现在圣上想封禅,则需要各国使者都跟着去参加封禅仪式,他们如果看到大唐境内人口稀少,人民生活困苦,让外国使者都看到大唐帝国的虚实,这样是图虚名而遭实祸,建议圣上放弃封禅。”
    李世民沉默一会,说道:“封禅一事,容朕考虑考虑。”
    二日后,在朝会上,当李世民与群臣正再议封禅之事时,有河南道、河北道的地方官员上急奏:河南道、河北道数州发大水,淹没万亩良田,有十余万百姓受涝灾而流离失所,仅洛阳一地就淹死百姓六千余人。
    李世民一听奏报,立马眉头紧锁,下诏命:“急命户部从含嘉仓调运粮食到受灾州县赈灾;免除受灾州县今年一年的税赋与劳役。”
    下完诏命后,再商议封禅一事时,李世民对于封禅就兴趣索然,群臣们也面面相觑。
    李世民问袁天纲:“袁爱卿,今年群臣上书封禅,朕再三拒绝,可又不好拒绝群臣的拳拳之心。这次河南道、河北道数州发大水,是否是上天对朕的警示呢?”
    袁天纲猴精,一听就明白李世民不想急于封禅,但需要一个人给他一个梯子,他好顺坡下驴。于是袁天纲急忙出列奏道:
    “贞观二年,天空曾出现日食,关中发生旱灾饥荒。圣上曾问询原因,马御史(马周)曾回奏:天空出现日食,是上天在警示我们,是否监狱里有冤假错案现象,那些受到冤屈的人怨气淤积起来充塞天空,导致天象出现怪异现象,建议实行死刑五复奏制度,圣上通过修德可以消除灾异。”
    李世民说道:“是啊!朕十八岁征伐四方,北灭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岁时天下安定,二十九岁时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太平安定,颇有点自负之意,这是朕骄傲自满的错误啊。上天出现灾变,正是因为这个吗?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骄傲放纵,结果王朝覆灭,我怎么能自己也骄傲放纵呢?”
    魏征上奏:“臣听说自古帝王没有不遇到灾变的,但如果能修德政,灾变就会自己消失。圣上因为天有灾变,随即能够戒骄戒躁,深刻自责反省,虽然有灾变,也必定不会酿成大祸。”
    李世民于是就下诏命:“上天警示,朕需修德而平息灾变,封禅一事不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