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仁大义”
作者:奕无疆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最新章节     
    密县。

    县署书房内,赵云将刚刚看过的一封书信,递向贾诩说道:

    “岳翁信中言词严厉,命我即刻北攻京县!”

    贾诩双手接过书信,一目十行,蔡邕信中言词不仅严厉,还有火气。

    放下书信,贾诩拱手道:“荥东三座坚城,各镇伤亡过多,难免会有情绪,从而影响了伯喈兄!”

    蔡邕有火气,已在意料中;但这是赵云与贾诩定下的策略,在密县按兵不动,给予徐荣喘息之机,使徐荣不会马上放弃荥阳,退入虎牢关。

    这么做自然是有用意的,因为十八镇诸侯本就不是一条心,各有各的心思。

    所以,赵云完全没必要做个急先锋,把部下的命不当一回事,向荥南发起攻击。

    而他一旦攻打荥南的京县,徐荣压力大增,首先就会收缩荥东防线,西撤成皋,而赵云卡在荥南,是可以杀到徐荣撤退路线的,这样之下,徐荣岂能容忍?

    必定与赵云死战,确保撤退的安全,这就相当于赵云顶上去承受最大的火力。

    那么,伤亡自然无可避免,赵云岂会傻傻的顶上去?

    同时,按兵不动还有一个目的,借徐荣的手,消耗一下各镇兵马。

    但现在,蔡邕已亲笔传信过来,并严词命他攻打京县。

    蔡邕与赵云有翁婿之情,而且蔡邕坐上盟主之位,也有赵云的推手。

    所以,蔡邕的面子是必须要给的,赵云说道:“各镇可以令岳翁失望,但我却不能做,这样吧,将兵马推至伏羲山,虎视京县,让徐荣自己做决定!”

    贾诩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既不至于落人口舌,还不至于逼得徐荣与我军死战!”

    当下,京县就是徐荣的逆鳞,一旦赵云出兵京县,徐荣说不定带着三河精锐与赵云拼个你死我活。

    而将兵马推至伏羲山,首先有伏羲山作为屏障,还能不触碰徐荣的逆鳞,给徐荣一个选择。

    撤!

    还是打?

    ……………..

    荥阳城。

    徐荣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赵云在密县如狼环视。

    而这边,曹操就像是个疯子,发了疯的攻打敖仓,他已收到敖仓守将数次求援信,但他手上哪还有兵力支援敖仓?

    徐荣多希望曹操能学学袁绍,不要那么一根筋,遇到挫折就缩回去,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这么拼命?

    “捷报!”

    徐荣正因曹疯子一根筋而发愁,堂外传来欣喜的急呼,听声音还是他侄子徐中。

    徐荣抬起虎目,看向快步走来的侄子,问道:“什么捷报?”

    如今,荥东三城被动防守,能守住已是大幸,哪有什么捷报?

    至于吕布,都被徐荣忽略了。

    “平逆将军于中牟大败公孙瓒,歼敌上万,并斩杀一镇贼首公孙瓒,此刻正在管城休整!”

    徐中激动不已,好似他自己打了胜仗一样。

    吕布脱困了?

    徐荣豁然起身,很是吃惊,这个好消息来得太及时了,大喜道:“吕奉先总算干了件事!”

    这个消息,对当下焦头烂额的徐荣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因为吕布的胜利不仅振奋军心,还能让他手上多了一支兵马支配,大大挽回当前的颓势。

    可以说,吕布这场胜利,有着起死回生的重要性。

    徐荣顿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马上命徐中将吕布大破公孙瓒,斩一镇贼首的消息通传下去,振奋军心。

    ………..

    管城。

    立寨管城东门外的袁绍,见到吕布领兵至管城,着实吓了一跳,不禁庆幸这两天幸好没有进攻管城,不然必被吕布捅了后腚。

    而今,吕布驻进管城,袁绍更没有攻打管城的想法,下令严守营寨,并派遣快马通知蔡邕,吕布脱困了。

    …

    陇城。

    蔡邕收到吕布脱困的消息,和袁绍差不多,也是吓了一跳,桥瑁更是后背发凉,慌慌张张地催促蔡邕下令鸣金,固守大营。

    而孔融气急败坏的大骂公孙瓒和刘岱,怎么就让吕布蹦出来了呢?

    鸣金一响,蔡邕麾下联军撤回大营。

    这时,一骑风尘仆仆的甲士,驰入蔡邕大营。

    给蔡邕送来了中牟的具体情况,信是刘岱写的,信中大书特书公孙瓒是如何目中无人,狂妄至极,不听他苦劝,一意孤行改变之前赵云的围城部署,导致吕布找到可乘之机,突围而出。

    并把他好心好意宴请公孙瓒,反被公孙瓒挟持的委屈述说了一遍,看得蔡邕都有点同情刘岱。

    至于,见死不救公孙瓒,刘岱岂会提?

    “公孙瓒匹夫耳!”

    一听是公孙瓒改变围城部署,致使吕布突围而出;孔融当即就是一阵咆哮,心里也为刚才顺带把刘岱骂了,而惭愧。

    蔡邕瞥了孔融一眼,这个时候骂几句有用?

    便对桥瑁忧心忡忡道:“元伟,吕布脱困,吾等应防备徐荣反扑!”

    “盟主所言极是!”

    桥瑁拱手一礼,面带怒色,愤愤道:“吕布脱困罪在公孙瓒,然刘公山亦难辞其咎!”

    桥瑁对刘岱早有不满,现在吕布脱困了,刘岱把所有罪责往公孙瓒身上推,让桥瑁更是不忿,你刘岱不也是负责围中牟吗?

    吕布脱困,难道你刘岱就没有一点责任?

    “元伟所言甚是!”

    孔融一愣,刚才还觉得错怪了刘岱,听桥元伟一说,顿觉非常有理,鄙视道:“刘公山尽推罪责,非君子所为!”

    蔡邕现在不想与孔融讨论君子,对桥瑁道:“而今,公孙瓒遭逢大败,且生死不明,对我军士气打击颇大,反之徐荣一方却是振奋人心,实乃我竭彼盈!吾意集中兵力,与徐荣决战荥阳。”

    盟誓西进时,当时因吕布如一颗钉子扎在中牟,为了防备后背,蔡邕不得不分兵中牟,遏制吕布带来的威胁,现在吕布从中牟突围,中牟潜在的威胁就没有了。

    如果再这样分散兵力,蔡邕担心被各个击破。

    所以,蔡邕决定集中兵力,与徐荣在荥阳决战。

    “盟主所言甚是!”

    孔融连忙表示赞同,这已经是孔融第二句所言甚是!

    桥瑁也大点其头,再这样分散兵力,确实很危险,特别吕布那数千兵骑,他们七镇诸侯,几乎没有骑兵能与之匹敌。

    “报!”

    蔡邕刚准备向袁绍、曹操、刘岱等人传令聚兵,帐外响起了唱报声。

    转眼间,一名甲士入帐,躬身禀报道:“启禀盟主,营外刘备求见!”

    “让他进来!”

    蔡邕正想了解公孙瓒那边的情况,现在公孙瓒师弟来了,正好可以问问。

    没一会儿,帐中三人就听到帐外传来呜咽声。

    三人目光齐齐投向帐门,只见颇为狼狈的刘关张三兄弟走来,中等身材的刘备,边走边抹泪。

    “在下刘备,参见盟主!”

    刘备又抹了把泪,三兄弟躬身一礼。

    刘备一个劲儿哭,倒把帐中三人弄得一愣。

    “……刘县令这是?”

    本来蔡邕想称刘备的字,可没有记住刘备的字,直接叫刘备又不合适,所以只好以刘备的官职相称。

    “请盟主为伯圭兄做主啊!”

    蔡邕不问还好,这一问刘备扑通一声跪地,嚎啕大哭,那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这到底怎么回事?”

    孔融动容不已,哭得这么伤心,这么悲痛,令他胸口都堵得慌。

    刘备泪水哗啦哗啦的眼睛,看向孔融,大哭道:“吕布夜袭吾兄大营,刘公山坐视不理,吾兄虽誓死抵挡,奈何寡不敌众,奋战而亡,呜呜!”

    “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孔融气得跳脚,我们可都是歃血为盟过的,怎么能够背弃誓言,见死不救呢?

    不禁大骂:“刘公山竖子耳!”

    听他一言,孔融张口就骂!

    刘备顿觉找到下一个投靠的目标了!

    “公孙将军战死了?”

    蔡邕有些伤感,又一路忠义之士陨落!

    就在前两天,雒阳那边传来颖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烹杀的消息。

    而今,公孙瓒战死,十八镇诸侯只剩十四镇,难免令身为盟主的蔡邕哀伤。

    “呜呜~在下有愧师兄!”

    刘备跪在地上,以拳捶地,伤心道:“在下虽拼死夺回师兄尸身,然首级还是被吕布带走了,吾兄身死不能全尸,备之过也,呜呜!”

    孔融揉了揉眼睛,刘备拼死夺回公孙瓒尸身,令他很感动,连忙去扶刘备,宽慰道:“刘县令危不忘义,拼死夺回公孙伯圭尸身,此乃大仁大义,真君子也!”

    蔡邕、桥瑁也有些感动,刘备在公孙瓒大败的时候,仍不忘师兄弟情义,拼死夺回公孙瓒尸身,确实令人敬佩。

    其实,刘备哪有什么拼死夺回公孙瓒尸身,他三兄弟是等吕布完全撤走后,想到要告刘岱的状,又返回战场找到了公孙瓒的无头尸,一并运来陇城。

    刘备认为,如此更能体现他的仁义。

    刘备含泪双眼不可察觉的一亮,这一败也不太亏,赚得大仁大义之名,继续哭道:“请盟主为伯圭兄做主啊!”

    “刘公山坐视公孙伯圭败亡,已背弃盟誓之言,若不严惩,必为天下人耻笑?”

    桥瑁义愤填膺,现在抓住刘岱见死不救的把柄,他绝对会不遗余力地打击刘岱,最好像赵云弄死韩馥那样弄死刘岱,让他重新坐上兖州刺史的位置。

    “请盟主严惩刘公山!”

    孔融亦是怒气填胸,盟誓之言乃是他们向全天下人的承诺。

    如今,刘岱背弃盟誓,见死不救,天下人不仅会唾弃刘岱,还会笑十八镇诸侯乃乌合之众。

    而孔融来会盟,就是为了发扬先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现今,刘岱背弃盟誓,是为不信,见死不救是为不仁不义!

    作为孔圣嫡传后人,孔融岂能忍受?

    蔡邕叹息一声,道:“死者为大,先为公孙伯圭收殓尸身吧!”

    蔡邕也想严惩刘岱,可他想起了刘岱信中的最后一句:岱已收拢溃兵,麾下三万敢战之士,唯命是从!

    这句话,表面看似听候差遣,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个唯命是从,到底是唯蔡邕之令是从,还是唯刘岱之令是从?

    蔡邕沉宦官场,怎能读不懂刘岱这句话的意思?

    刘岱最后这句话,就是告诉蔡邕,不撕破脸皮,我还是听候盟主的号令!

    若是把我逼急了,那么这三万大军就是听我的了!

    这其实已经是威胁!

    蔡邕虽然为此恼怒,可他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真逼急刘岱?

    要是真这么做了,联军很可能分崩离析,这是蔡邕最不愿看到的,反正公孙瓒已经死了,为一个死人搞得联盟瓦解,值得吗?

    所以,蔡邕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绝口不提严惩刘岱一事。

    蔡邕绝口不提严惩刘岱,这令桥瑁非常不满,冷哼一声,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