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作者:可乐有毒   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最新章节     
    李世民也不知道,为何武翊会有那种,如果他死了,她也不活了的想法。
    大概是,他年纪大,而且还有可能像太上皇一样患有风疾吧。
    想想他已经四十岁,而她才十五。
    然后李世民就莫名地觉得,她似乎有点幼稚。
    朕才四十,就算是按照太上皇一样的年纪来算,那他至少还能活三十年呢。
    是的!
    你没有看错!
    李渊这家伙虽然是病死的,但是,也是一个活了一共六十九岁,在古代由于是算的虚岁,因此,也算是活到了七十岁的人。
    因此……
    在李世民自己乐观地看来,他至少再怎么样,也不应该比自己的父皇少多少才是。
    至于说到时候,武翊自己也该活到四十五了。
    感觉……
    也差不多了吧。
    毕竟,这也已经算是人生过半了,基本上该体验的,也都体验过了。
    不过听到武翊说出这些话,李世民还是很高兴,甚至还觉得有些骄傲,因为在几个月前,她还嫌弃他老,很不喜欢他来着。
    可现如今,却已经甘愿为他而死了。
    然而他自然不希望她为自己而死。
    更别说,这肚子里还有孩子。
    ……
    就这样!
    到了翌日,在李世民的准允之下,武翊便带着众人一起去参观了太史局。
    这就犹豫是进了国家科技馆一般。
    进来参观的理由是,有鉴于史书之上,无数人被天上的什么奇特的现象给蒙蔽。
    被别人给随便忽悠两句,就真以为自己得了天命。
    为了防止诸王、公主们,也步入后尘,受小人蒙蔽,因此,必须加强诸王,与公主们的天文教育。
    然后……
    一行人便在太史局太史令,一个叫做傅仁均的人的带领下,对这太史局的里里外外,都参观了一遍。
    比如说,看看这前不久才新制的‘铜铸浑天黄道仪’,这可是由李淳风给带着人打造的。
    而此时的李淳风,官职才仅仅只是承务郎,通俗地说,就是低级文职官员。
    不过在李世民一朝,向来都十分鼓励官员进谏。
    因此,即便是李淳风这样的地位很低的官员,其实也有给李世民上疏的机会。
    否则……
    李世民是不可能看的到他的奏疏,并且还让他带头铸造新的浑天黄道仪的。
    期间,李淳风自然也是被喊了过来,然后让李淳风稍稍地讲解一下,这浑天黄道仪该怎么用。
    只是话说……
    这样的东西,是可以教给太史局以外的人的吗?
    要知道,这些知识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拿去外传的。
    李淳风在看过了傅仁均的脸色,而且从傅仁均的口中得知,是陛下准允的,这才默默地给武翊等人进行讲解。
    说起来……李淳风跟傅仁均的关系应该不大好吧。
    因为傅仁均曾经参与过历法的编制,可这种历法,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根本不准、不能用,误差很大。
    比如说贞观前几年,有几次日食,居然都没有预测出来。
    然后李淳风就针对傅仁均的这些失误,提出了十八条建议,后来,争论到了李世民那里去。李世民随后又派了一个叫做崔善为的人,去考核两人的对错,最终,采纳了李淳风十八条建议当中的七条,剩下的十一条则保持不变。
    因此……
    当傅仁均要求李淳风给武翊、诸王,还有公主们讲解‘铜铸浑天黄道仪’的使用方法的时候,李淳风肯定会想,你家伙该不会是要弄某(我)吧?
    要知道,在大唐,你没有太史局内部官员的身份,私自窥看天象,而且私自打造、使用这些天文器具,那可都是重罪,这可都是写到了由长孙无忌等人所编写的律法当中去的。
    当然!
    这锅要背,肯定也是由傅仁均来背,因为是傅仁均让他这么做的。
    再加上武翊的催促,李淳风也就如同走钢丝一样,给众人都做了一番讲解。
    这武翊是大大地提升了众人的天文学识。
    不过说起这‘浑天黄道仪’,就不得不先解释解释,什么叫做‘浑天’。
    ‘浑天’的意思就是,古人认为,浑天,就像是一个鸡蛋,天体圆如蛋壳,而地球,则在蛋壳的中间,是蛋黄。
    然后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之上。
    从这个‘浑天黄道仪’的名字便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大唐古人对天体的认识。
    所以……
    其实古人也不是真的那么笨,就只知道天圆地方。
    事实上……
    他们早就认识到了,自己脚下的这一片地,说不定是个圆。
    至于你要问他们是如何认识到这一点的。
    只能说,古籍当中没有记载,因此武翊也不清楚。
    但反正这样能用,能预测天体的运动,只要还能用,那就行!
    自然!
    在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道具以后,紧接着,众人又坐了下来,然后一起开了一场研讨会,武翊先是向李淳风询问了有关月食、日食是如何产生,到底是什么道理,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等等的问题。
    只见……
    李淳风的回答,也是非常地具有古人的特征。
    什么,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
    而且……
    还各种引经据典!
    当然了!
    越是往前去引,就越是故弄玄虚,而越是靠近近代的,就越是理性。而且,也越是接近本来事物的真相。
    可见,古人对天体的认识,也是不断在变化和发展。
    只是……
    由于古代常常经受战乱,又或者是人才难以为继的原因,再加之,古人向来都有崇古的习惯,这就导致了,有时候,他们会很经常地,去寻访古籍。
    然后本来古籍就是错的,但是他们却不断地去为这种错,去做辩解,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在错误的问题上继续错上加错。
    不过到了大唐其实也还好。
    反正……
    武翊就觉得,此时大唐对天体的认识,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地先进了。
    甚至……
    都知道月亮之所以会发光,其实是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所导致,还把月亮比喻为一面镜子。
    虽然这样的说法,估计是不曾经过验证的,而且,还是某人的一家之言。
    但能有这样的认识,已经是非常地不错。
    更别说……
    这浑天说,在大唐,已经被充分地利用了起来,而且还制作出了‘浑天黄道仪’。
    等到李淳风、傅仁均等人都发表完了自己对月食、日食,还有对世界的认识的看法。
    接下来……
    才终于是轮到武翊装逼。
    毕竟此时不装逼,更待何时。
    须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