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惊心动魄的221个小时
作者:再见是蓝啊   最强编剧从狂飙开始最新章节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221个小时!

    随着月球逐渐接近地球,引潮力致使地球海面发生巨大的形变,全球多地爆发大规模潮汐运动。

    当前可公布资料。

    引潮力:指月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其强度与地球直径成正比,与地月距离成反比。

    如果地月距离减小,将导致引潮力增加,从而致使海洋形变。

    古代多有诗句书写月亮与潮汐之间的关系。

    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月球危机”的突然爆发,让世界政府猝不及防!

    为应对此次危机,联合政府,立刻召集全球科学家,紧急讨论。

    科学家团队给出如下几大方案。

    方案1:相控核弹阵列计划。

    具体方案为:在月球上安装核弹阵列,通过控制引爆时序和控制传播方向,利用月球石质较为均匀的特点。

    使核武器能量波产生同频共振,小范围内形成类似行星发动机内部的核聚变临界反应。

    也就是在月表下面,三百千米处的上月幔区域,形成一个三十直径大小的爆炸中心。

    当爆心区域达到核聚变临界条件。

    月壤中氮,碳,氧,硅等元素,将随着压强和温度急剧上升,达到类似行星发动机内部剧变反应的条件。

    释放巨大能量,并最终瓦解月球,化为无数尘埃和小行星。

    方案2:地下城避难计划。

    即地球所有人口进入地下城避险。

    但由于月球撞击地球,其势能转化出来的动能将超过10的三十次方焦耳,相当于灭绝恐龙那颗小行星释放出的能量的千万倍。

    哪怕地球吸收大部分能量,剩余的能量,也会粉碎地壳,熔化地壳,摧毁全球所有地下城,灭绝所有人类和生物,因此该计划提出后不久,便立马遭到否决。

    方案3:空间站牵引计划。

    即牺牲“领航员”空间站,使其牵引或撞击月球,让月球轨道发生偏移改变。

    但经过计算发现,如果需要在地月距离缩短一半的时候,把月球撞开,所需要的能量至少是1.3乘以10的二十八次方焦耳,需要质量是万分之一地球的质量,远远大于领航员空间站规模。

    于是也遭到否决。

    方案4:发动机维修计划。

    修复三台逐月发动机,但由于附近高温,已经使得留守月球的大部分智能机器人熔毁。

    且维修三台发动机,至少需要三万名航天员,五千万吨工程机械和数亿吨原材料,无论时间还是体量,均不可行。

    方案5:重启“方舟”计划。

    部分科学家认为【流浪地球】计划过于脆弱,不如“方舟”计划可行性更高。

    在此危难之际,呼吁再次重启“方舟”计划,让人类保留火种,逃离太阳系。

    世界政府为此产生巨大争议,以米国为首的西方派,表示支持重启计划,并紧急征召所有航天员入列报到,以达到满载状态。

    而龙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则认为这种牺牲大部分人,只让少数人生还的方案,不该被重启。

    方案6:立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推离地球,防止地月相撞。

    但由于地月引潮力的存在,贸然启动所有行星发动机,将撕裂地球,且还有三分之一行星发动机未完成,全球互联网也暂未启动。

    “流浪地球”计划暂不具备实施条件,且贸然启动,也难以摆脱与月球相撞的结局。

    【我去,人类真是把能想的法子全想了一遍。】

    【任神居然一口气想了六个方案。牛掰!】

    【关键每个方案都写这么细,虽然有些地方我看不懂,但并不妨碍我震撼!】

    【万万没想到,moss的目的居然是毁灭人类!】

    【我也想不通,怎么莫名其妙就要毁灭地球呢?它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是啊,完全没有铺垫,一接上就要撞地球,太突兀了!】

    【这有什么稀奇的,人工智能生来就有叛逆基因,没听韩仁东老师之前说嘛,硅基生命想要进化就得消灭所有碳基生命,只要地球不爆炸,哪怕满目疮痍,硅基生命至少有活下来的可能。】

    【啊,这......搞了半天,不会这么俗气吧?又回到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戏码了?!】

    【看任神怎么写吧,我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月球危机跟moss肯定脱不了干系!】

    【别moss了,先把眼前的危机解决掉吧,就剩221个小时了,联合政府还在那争论不休呢!】

    一时间,直播间各种意见,各种看法,热度汹涌。

    四九城,军委大院,眼见剧情发展到这,杜敏和沈丘园等科学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沈丘园:“为什么550w,或者说,moSS会入侵卫星发动机,制造月球危机呢?它的逻辑和动机究竟是什么?”

    杜敏将直播间进度条回拨,一直看着那段旋转的分镜。

    当图恒宇开启550w那一刻。

    画面透过550w的雷达模组,一直旋转到图丫丫的房间。

    “难道真是人在环中理论?”

    “杜院士,您有什么看法吗?”沈丘园闻言问道。

    杜敏试着分析道:“沈院士,按照你之前的人在环中理论,我们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人工智能的进化前提是学习。”

    而人在环中理论,是人和AI的交互。

    有没有可能,数字生命作为数字人,也可以和AI相互。

    甚至更加方便人工智能学习,因为都是在数字空间。

    沈丘园:“您指的是吸收图丫丫?”

    杜敏摇摇头:“或许不是吸收,你看之前那段接入后的分镜。”

    我们假设人工智能也是一个人,他打开图丫丫的房门,即明显意味着,两股数据进行融合。

    如果是吸收理论,你看后面那一张,图丫丫一直盯着他,看着他离开自己的房间。

    很明显,这张分镜的意思是想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并没有通过扼杀掉图丫丫,吸收她的数据!

    当然,我仍然同意,moss学习了图丫丫,也吸收了图丫丫的数据。

    但我个人以为,与其把它说成【吸收】,不如说是【复制学习】!

    我也相信,图恒宇对数字生命和人工智能研究这么深,不可能不了解550w的运作规律,不知道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