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 涤尽烟尘
作者:背砍刀诗人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童谣响起:豆入牛口,势不得久。

    三个人呈丁字形走马灯般厮杀,大战三十余合。窦建德虽勇,无奈受伤在先,兀自血流不止,因不能战,长叹一声,只得弃枪下马,归为人虏。

    原来早在此战之前,便有童谣传唱于虎牢关前,道是:“豆入牛口,势不得久。”窦建德故闻牛口渚之名,便生厌恶,感觉不祥,于是终在此地遭擒,便应其谶。

    窦建德被俘,押送唐营,来见秦王。

    李世民责备窦建德道:我征篡国之贼王世充,关你何事?你竟越界而来,犯我军锐!

    窦建德叹息道:惟恐我今日不来,异日亦须有劳殿下远取也。

    秦王闻之,转怒为笑,待以客礼。于是大起三军,兵发洛阳,来战王世充。

    王世充此时保守东都洛阳,按照当时唐郑军事对比,郑虽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与当年迎战魏王李密一般,惨烈交锋,拉锯而争。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

    先是张公瑾降,又邓州降,又田瓒以所辖二十五州降,又时德睿以所辖七州降,又大将张镇周降,又郭庆以管州降,又魏陆以荥阳降,又王要汉以汴州降。

    三个月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便成一座孤城。

    眼看局势不利,王世充亲向李世民求和,在洛阳城外隔洛水谈判,但最终和谈破裂。

    李世民遂遣各路将士进攻未降州县,皆是一打即胜,或望风归降。王君廓奉命攻克頧辕县,一直向东攻到管城,河南各州县纷纷降附。王世充大失人心,于此显露无遗。

    武德四年三月,李世民在虎牢关生擒窦建德,派长孙安世进城陈说利害,王世充惊慌不知所为,欲突围南逃襄阳,诸将都不应声。

    王世充这才知道何谓军心已散,只得于五月十一日统领文武官员出城,到李世民军营门前请降。于是李世民引军入城,没收王世充库存财物,颁发赏赐官兵。

    犒赏三军已毕,于是清算王世充同党之罪。

    因黄门侍郎薛德音常为王世充撰写文书,其中用辞对唐室多有不敬,因命杀之。

    复命拘捕王世充手下诸将段达、杨汪、单雄信、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余人,一一叙论罪行,都命绑赴洛水小洲上斩首示众。

    李世积念在单雄信同乡,且共同举义,便向秦王求情,希望可免单雄信一死。

    李世民却道:昔日瓦岗山上,聚义者多为英雄好汉。惟单雄信与翟让共同聚义,然翟让遭李密诛杀之时,其第一个跪地求饶,归顺李密,是对翟让不忠。其后李密兵败洛口,只有王伯当始终相随,单雄信与邴元真皆举其所守城池以降,是对李密不义。王世充以女嫁之,当洛阳罹难,其却忍见岳父兵败而不顾,是对王世充不孝。公受迫于窦建德之时,彼为昔日故友,袖手旁观,是对公不礼。似此不忠不义,不孝不礼之徒,留于世间何用!

    李世积无言以对,只得来至刑场,泣谓单雄信道:小弟无能,不能救兄出于危难。

    单雄信回顾自己一生,良心发现,摇头叹道:生死荣衰,并非上天注定,凡事皆人力所为也。贤兄不必自愧,当唐兵出关之时,我已知自己必定会死。

    李世积:弟今为唐臣,忠义难以两全。贤兄自放心去,家中老小,弟必代为照顾。

    言罢,就肋下拔出解手刀来,挽起前襟,撩开裤腿,割下自己股上一块肉,鲜血淋漓,递到单雄信口边:你我兄弟,乃生死之交;弟今上要忠于秦王,下须扶养兄之母妻,便以此肉,随兄同死!

    单雄信张口吞下,热泪长流:单某平生枉说兄弟恩义,今日方知何为兄弟恩义也!

    李世积大哭而出,单雄信慷慨赴死。

    历史真相:就后世各类评话演义所载,或者坊间野闻传说,隋末诸路英雄好汉,迭经艺术加工,大多倒与其本来面目颇相符合,惟独赤发灵官单雄信,形象几经变化,已是面目全非,且忠奸易位,终至说不清楚。据正史《旧唐书》所载,只说单雄信是一员骁将而已;段成式《酉阳杂俎》便将其骁勇具象,说单雄信伐枣树以为枪杆,连枪头并重达七十斤,称为寒骨白。南宋孟元老作《东京梦华录》,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说民众曾为其立庙祭祀。元杂剧中有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一折,单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至明代《大唐秦王词话》中,单雄信中王世充美人计,被迫做其驸马;然后诈病回金墉,将李密家眷赚至洛阳,胁迫瓦岗众将投降王世充;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众瓦岗兄弟加赠官职,使以半俸闲住,长随军营。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又跪地求饶。则不信不义、妒贤嫉能、贪财好色跃然纸上,形象被极度丑化。晚明时期,袁于令作《隋史遗文》,复将单雄信形象扭转,并首次点明(或说捏造)单雄信绿林首领身份,为人侠义,扶危救弱。清代《说唐全传》及《隋唐演义》出笼,且迅速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单雄信形象秉承《隋史遗文》,始终身为绿林豪杰,本色不改,劫富济贫,豪侠仗义,最终宁死不屈。

    李世民终取洛阳,于是班师回到长安,擒王世充、窦建德、孟海公、朱粲以献。

    李渊历数王世充罪行,王世充答道:依我罪过,实是死有余辜,但秦王曾许不杀。

    李渊闻此,便命将其释放,与兄王世伟、子王玄应、及妻子流放蜀地。

    解吏未至,王世充暂时被关押雍州狱中。这一日,忽有数名唐官来至,声称大唐天子有旨。王世充急忙出应,刚要叩拜接旨,便被乱刀齐下,就此了帐。

    狱卒大惊,仔细看时,见来者却是定州刺史独孤修德。

    原来独孤修德之父独孤机,原是王世充部下,武德二年正月企图降唐,被王世充所杀。因此独孤修德今日矫诏诛杀王世充,是为父亲报仇,不言而喻。

    狱卒只得眼看独孤修德率领随从离去,此后不敢隐瞒,急忙呈报上司,复又报入朝廷。经过廷议,认为独孤修德虽有矫诏之罪,但身为刺史大员,且子报父仇,有情可原。

    唐高祖闻其廷议,也便佯作不知。

    驿吏将王世充草草埋葬,其子王玄应及兄王世伟等人被押解上路。数人在流放途中阴谋叛乱,皆被斩杀。

    王世充自从篡夺皇泰主帝位,坐拥中原以至淮海,三分天下居其一,但因人心大丧,共在位三年,旋即灭亡,此一路反王就此消失。

    虎牢及成皋一战,窦建德因刚愎自用大败,自身成擒,其所带人马便即全都逃散。惟有曹妃与左仆射齐善行率领随从数百,逃回洺州。

    余部诸臣欲立窦建德养子为主,齐善行说道:夏王平定河北,兵强马壮,与唐、郑二王鼎立三分,威震天下。然一战成擒,部下星离,岂非天命注定,劫数难逃乎?不如举国降唐,以保众臣之命,且使河北百姓免受兵灾。

    众臣听罢,便即无言。曹妃无甚主见,见众人无辞,遂采纳齐善行之议。乃将库存财物全部分发士卒,任其各自离散。

    齐善行乃与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及窦建德众妻诸子,带领夏国官员属吏,并夏国土地薄册,交出夏朝八枚玺印,举国向唐朝投降。

    是年七月,唐高祖见天下将定,再留窦建德无用,遂命将其斩首,时年四十九岁。窦建德自从起事到其灭亡,共计六年。

    隋末十八家反王之河北巨擘窦建德一路,至此亦作烟销云散。

    徐圆朗因是主动再次降唐,唐高祖不计前嫌,仍封其为兖州总管、鲁郡公,就地任职,免予押送长安。孟海公因是拒战被擒,因此命与窦建德同时处死。

    孟海公死后,从弟孟啖鬼占据曹州,推举孟海公之子孟义为首,在曹、戴二州起兵反唐,并联络郓州蒋善合,欲请一同发难。

    然而蒋善合决心降唐,反命亲信伏杀孟啖鬼。孟海公余部,至此完全被唐朝平定。

    唐高祖令将窦建德斩首,又征其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人来朝。范愿等人既愤窦建德被杀,又见王世充部将不能保全,于是决定起兵反唐。

    却又担心不能成功,于是便问卜者。卦象既成,卜者说须奉刘氏为主,方能成事。

    诸将寻思一圈,就去找窦建德旧将刘雅,说愿拥其为主。但刘雅认为天下已平,不愿冒险起事。范愿等怒斥刘雅不义,竟怒杀刘雅,然后逃跑。

    又至漳南找到刘黑闼,陈说因由。

    当窦建德被唐军所败,夏政权灭亡之际,刘黑闼未曾参与虎牢之役,因躲藏在漳南县老家,耕种蔬菜自给,闭门不出。

    刘黑闼见范愿等人愿奉自己为主,大喜从之。当下杀牛会众,招得百十号人,就而袭破漳南县城起事。又击败贝州刺史戴元详、魏州刺史权威,收其武器,及余众二千余人。

    七月十九日,刘黑闼在贝州漳南设坛,祭奠故主夏王窦建德,奉其灵位为主,自称大将军,正式起兵反唐。窦建德故将旧吏闻知,纷纷杀死唐朝官吏,响应起义。

    刘黑闼起兵,先攻陷历亭,唐屯卫将军王行敏战死。深州人崔元逊杀其刺史裴曦,叛附刘黑闼;兖州总管徐圆朗也起兵响应。

    淮安王李神通及幽州总管罗艺联军来伐,亦被刘黑闼战败,叛军一时兵锋无二。

    刘黑闼乘胜而进,继而攻陷瀛州、定州、杞州、冀州,杀其总管守吏。更在宋州击败左武候将军李世积,生擒薛万均兄弟,由此兵势大盛。

    唐高祖大为震惊,派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前往征讨。

    刘黑闼兵锋不减,三天之内又接连攻陷邢州、魏州、莘州,杀魏州总管潘道毅。于是仅用半年,便全部恢复窦建德原先地盘。

    名将李世积、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皆都败于刘黑闼,于是唐廷震动,诸将皆惧。

    武德五年正月,刘黑闼在相州自称汉东王,年号天造,任命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将军。窦夏政权文武官员全部恢复原职,定都洺州。

    秦王李世民率军讨伐,军队驻扎卫州,多次挫败刘黑闼叛军。幽州总管罗艺率数万大军南下,欲与秦王李世民会合进击。

    刘黑闼闻讯大惊,即命范愿率万人留守洛州,亲带大军北上,阻挡罗艺。

    李世民闻报刘黑闼离城北上,遂命部将程名振至洺州城西大堤,用战鼓六十具疾擂,洛州全城震动。范愿大惧,急派人去禀告汉东王。

    刘黑闼恐洛州有失,只得撤兵还救,使弟刘十善与行台张君立带兵一万,抵挡罗艺。

    罗艺率幽州军前至鼓城,与刘十善战于徐河(今河北徐水)。

    刘十善哪里是罗艺对手?且又以寡敌众,故而一战即败,损失八千余人,只引不足二千残部奔回。罗艺乘胜大进,接连攻取定、乐、廉、赵四州,俘获汉东王尚书刘希道。

    刘黑闼不敢与罗艺正面相敌,于是只得放弃相州,撤到列人营设防守卫。因闻部将李去惑将洺水县城(今河北曲周西)献降唐军,由是大怒,便率主力大军来攻。

    当时洺水守将,乃是唐朝大将王君廓。因接受李去惑献降,率五百骑兵入城镇守。

    刘黑闼率军来至,命于城东北筑两个甬道,以抵挡城上矢石,猛烈进攻。李世民率军三次增援,都被刘黑闼挡住,无法靠近。

    李世积道:若刘黑闼将甬道修至城下,此城必然守之不住,必使猛将往救。

    李世民便问众将:谁愿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

    罗士信挺身而出:末将愿突围进城,替彭国公出来。

    李世民赞道:也只有将军,方是刘黑闼对手。

    于是便命罗士信前往。又命传令兵登上洺水城西南高坡,以旗语招引王君廓出城。

    王君廓看懂旗语,遂率军力战突围而出;罗士信趁机透营而进,率二百人入城,接替王君廓以守。此时天降大雪,刘黑闼昼夜攻城,又命在雪中埋伏铁蒺藜,使唐军无法增援。

    八日之后,洺水城破,罗士信独杀百余叛将,最终力尽被俘。

    刘黑闼喜其勇猛,亲自招降,罗士信宁死不屈,并破口大骂。刘黑闼大怒,终命将罗士信斩杀,年仅二十三岁。

    数日后大雪初停,李世民闻报罗士信首级悬于城门,非常悲伤。于是亲自修书,遣使持书并携重金入城,赎其遗体及首级以归,缝合安葬,赐谥号为勇。

    历史演绎:在《隋史遗文》及《隋唐演义》中,罗士信事迹尚能与正史吻合,只增其与秦琼结义,后保护秦母反出山东情节。《说唐》中虚构罗成,就是以罗士信为原型。而在《大唐秦王词话》中,便说罗成字士信,将二人合而为一。在民间评书中,罗士信乃是隋唐第一猛,号今世孟贲,有一双飞毛腿,天生神力,又水性过人。曾力撼双牛,两战来护儿,活捉魏文通,生擒伍天锡。又大战李元霸,杀死仇成,后攻江都时掉进陷阱,被乱箭射死。

    李世民既葬罗士信,便依洺水列阵,欲寻刘黑闼决战。先分遣突袭部队,截断敌军运粮通道,然后进逼刘黑闼左仆射高雅贤大营。

    高雅贤当日在营中大醉,闻报唐军已至营外,不由大怒,遂乘醉单骑出战。

    李世民见来将在马上东倒西歪,不由好笑,遂使裨将潘毛出战。潘毛纵马而出,只用五个回合,便将此窦建德昔日麾下名将一刀斩于马下。

    高雅贤部军由是四散,逃归东汉王大营。李世民便命潘毛为先锋,往攻刘黑闼军营。

    汉东王出营列阵,闻败回军士报说来将斩杀高雅贤,不由大怒,便欲亲自出马,为左仆射报仇。身后偏将王小胡叫道:杀鸡何用宰牛刀?待末将出马,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由是纵骑上前,两马相交,只一个回合,便生擒潘毛以归。

    刘黑闼见而大奇,说道:便是这个毛虫,杀我左仆射耶!

    便命将其斩首,亲引军来迎李世民主力。李世民闻说前军已败,潘毛被斩,遂引军而回,不与刘黑闼正面交战。

    三日过后,刘黑闼粮尽,急于决战,便使人渡过洺水,至唐营索战。

    李世民却坚守壁垒不应,并命尉迟恭率军堵住洺水上游,嘱道:来日等刘黑闼过河,全军半渡时挖开堤坝,放水淹之。

    尉迟恭领命,引军而去。

    刘黑闼见唐军不出,果然忍耐不住,乃率步骑两万,渡过洺水来战。因见水浅不过没膝,遂令不必搭桥,皆都涉水以渡。

    尉迟恭闻听下游人喊马嘶,一声令下,命众军掘开大坝。洪水吼声如雷,直奔而下。

    汉东军皆都身穿重铠涉水,不及脱下,由是随波逐流,或溺于河底,或顺水而下。李世民便命众军立于岸上,轮番向河中射箭,一时矢集如雨。汉东军皆成标靶,由是溃不成军,被射死一万余人,复被淹死数千。

    刘黑闼大败,只带千余名未及下河军士远遁,逃往突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按下刘黑闼兵败,复说徐圆朗一路。

    当时唐将盛彦师正被囚禁徐圆朗军中,趁徐圆朗起兵响应刘黑闼反唐,便率部众冒死逃回长安。唐高祖赞其忠义,任命为宋州总管,使齐州总管王薄为副,引齐州兵马围攻须昌(今山东东平)。盛彦师到至齐州,命王薄向谭州(今山东章丘)征调兵粮。

    潭州刺史李义满素与王薄不和,闭仓不给。

    盛彦师攻克须昌,还兵时便诱捕李义满,置于齐州监狱中。唐高祖闻报,诏令释之,但使者未至,李义满已经死于狱中。

    王薄告辞盛彦师还归齐州,路过谭州,被李义满之侄李武意伏兵杀死。

    王薄在隋末大起义中率先起兵发难,乃为十八家反王之首,今竟死于无名小辈李武意之手,于是京师震动。李渊大怒,因李武意逃走,竟由此迁怒盛彦师,判成死罪。

    一员名将,就此落幕。

    徐圆朗屯兵兖州,闻知刘黑闼被秦王李世民击败,由是恐惧异常,不知做何行止。

    谋士刘复礼献计:今有前隋南海郡太守刘权之子刘世彻,向有豪侠之名,故魏公李密及郑帝王世充皆忌其名。将军若忧难敌秦王李世民,则何不与其合兵,并推其为首?

    徐圆朗从之,遂派刘复礼到浚仪(今河南开封)迎接刘世彻。

    刘复礼去后,有部将警告徐圆朗道:刘世彻乃当世枭雄,非为甘于人下者。当年瓦岗军渠首翟让禅位李密,反被其杀害,前车之鉴,将军忘之耶?

    徐圆朗闻而大悟,于是便即反悔。

    其后未几,刘世彻率数千部众来至,徐圆朗拒绝出城迎接,反召刘世彻入见,夺其兵权,命为司马。复命刘世彻劝说谯、杞二州守将,归降自己。

    刘世彻并不计较,奉命而去,凡经其所到之处,各州县无不降服。

    徐圆朗闻此,非但不喜,反而更担心自己权位受到威胁,遂待刘世彻回兖州复命之时,立即下令杀死。刘世彻无辜被诛,天下英雄心寒齿冷,徐圆朗人心尽丧。

    高祖李渊闻说徐圆朗所作所为,大为愤怒,立派李世民率军击之。

    秦王领命,于是回到黎阳,统帅大军直奔济阴(今山东荷泽),来寻徐圆朗决战。

    便在此时,却忽闻探马来报:刘黑闼借得突厥兵来,侵犯山东!

    秦王惊问:速道其详!

    探马:刘黑闼自前番兵败洺水,乃率残部北逃,欲往突厥借兵,回来报仇。及至定州,便有旧部曹湛、董康买前曾逃亡鲜虞,复招集万余人马来投。刘黑闼大喜,遂又向突厥借骑兵五千,杀回河北。因一举攻陷瀛州,杀瀛州刺史马匡武;东盐州(今河北黄骅)太守马君德闻之,乃举东盐州以降。刘黑闼由是复聚三万兵马,声威大振。徐圆朗信心复起,乃遣使往东盐州联络刘黑闼,请其兵发山东,以救兖州之困。详情如此,请殿下定夺。

    李世民闻之,急命再探,然后遣使往长安告急。

    唐高祖闻报降诏:命淮阳郡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原国公史万宝为副,引五万军出离关中,往河北联合齐王李元吉,联手讨伐刘黑闼,接应秦王李世民。

    武德五年十月初五日,刘黑闼军进攻鄃县,杀贝州刺史许善护。观州刺史刘君会于是背叛唐朝,举观州全城投靠刘黑闼。

    十数日后,李道玄引军来到河北,与刘黑闼交锋于下博(今深县东南),未料一战而败,李道玄阵亡,史万宝侥幸轻装骑马逃回。

    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闻报大骇,竟然弃城西走,相州以北州县相继归附刘黑闼。由是只用十日,刘黑闼全部收复原有城镇,更攻陷沧州,复在洺州建都。

    唐高祖闻而大惊,急命太子李建成挂帅,前往代替齐王李元吉领兵,再与刘黑闼对决。更命秦王李世民牵制住徐圆朗,不可使其与刘黑闼合兵一处。

    刘黑闼闻说唐朝增兵,遂引军攻陷恒州,诛杀刺史王公政,与李建成军相峙于昌乐。

    李建成督兵进讨,取得节节胜利,并大败刘黑闼于馆陶。

    刘黑闼率部向北逃到毛州,背靠永济渠列阵。建成、元吉联合千余骑兵,经番猛烈冲刺搏杀,刘黑闼军被杀落水死者数千,再次败逃,李建成命骑将刘弘基追击。

    武德六年正月初五,刘黑闼逃到饶阳,回顾仅余一百余骑,且都狼狈不堪。

    众军正饥肠辘辘之间,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大礼迎接,哭请进城,说已备盛宴以待。刘黑闼才进城门,伏兵四起,便被诸葛德威拘捕,送到李建成营中。

    二月,李建成在洺州将刘黑闼及其弟刘十善一并斩首。

    徐圆朗当时刚刚攻克泗州二十日,闻得刘黑闼死讯,弃城而逃,途中却为村民所杀。

    刘黑闼乃徐圆朗两路反王,就此灰飞烟灭,退出历史舞台。

    山东及河北之地,由此全部平定,皆归大唐。

    镜头转换,按下河北,复说山西。

    武德五年,突厥颉利可汗为助刘黑闼,发十五万骑进入雁门关,分兵攻打并州、原州。

    高祖李渊闻警而动,急分兵派将:命左武卫将军段德操绕道夏州截断突厥归路,云州总管郭子和赶赴云中突袭颉利;同时命太子李建成兵出幽州道,秦王李世民从秦州道出击。

    四路军马发出未久,突厥骑兵便如狂风席卷,已入并州之境。唐并州大总管、襄邑王李神符及汾州刺史萧寿引兵拒之,分别在汾水以东击败突厥,杀敌五千余人。

    唐军虽获此胜,但突厥精锐骑兵数十万人,来势凶猛,继而进犯廉州,攻陷大震关。自介休到晋州数百里之间,仿佛蚁聚蜂拥。

    唐高祖闻报大慌,遂派太常卿郑元璹往见颉利可汗,欲用外交手段解决。

    字幕:郑元璹,字德芳,荥阳人,岐州刺史郑译之子。

    郑元璹隋朝时凭借父功,拜仪同大将军、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大将军,迁文城郡守。后归顺唐国公李渊,授太常卿,打败朱粲进攻,又多次出使突厥,拜鸿胪卿。

    突厥寇略并州之时,郑元璹母丧,正在家中守制,唐高祖夺情除孝,命出使突厥。

    颉利可汗及见郑元璹至,先责中国违约背盟,郑元璹随机应对,反数突厥背约之罪。几番争辩,颉利大惭,不能自圆其说。

    郑元璹见此,乃谓颉利可汗: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以突厥风俗,战争之时所抄掠资财皆入将士,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则我大唐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与可汗结为兄弟,行人往来,音问不绝。今乃舍善取怨,违多就少,何也?

    颉利终纳其言,即率大军引还汗庭。

    郑元璹从隋恭帝义宁年间以来,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处境都极为危险,此次尤然,千钧一发。由是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突厥数十万大军,自回长安以报。

    唐高祖闻说突厥退军,喜不自胜,亲自接出皇城以外,对众臣说道:郑德芳一人可胜过十万精兵,战国时纵横家之事,朕今知之矣。

    郑元璹逊谢,笑而不语,原来其果然便是鬼谷门下弟子,曾师从于越国公杨素。

    镜头转换,按下西北,复表东南。

    南越王林士弘占据虔州,建楚国称帝,年号太平,拥九江至番禺之地,声振东南。武德四年,当萧铣兵败被杀,南梁败散之兵大半投靠林士弘,南楚因此重振势力。

    唐朝荆州总管、赵王李孝恭遣使前去招抚,林士弘所辖循、潮二州都投降唐朝。

    此番因闻唐朝与刘黑闼战于河北,又与突厥相拒于并州,无暇南顾,林士弘遂趁机派弟林药师率兵攻打循州,复夺旧土。

    唐循州刺史杨略率军迎敌,林药师一战败死。楚将王戎不敢拒战,便以南昌州降唐。

    林士弘逃走,占据安成山洞,袁州(今江西宜春)百姓纷纷响应归附。

    洪州总管若干则引兵来伐,九战皆胜,林士弘愤病而死,部众离散。林士弘自隋大业十三年起事,至此败亡,前后共历六年。

    此一路隋末反王,就此便成南柯一梦。

    林邑王闻说林士弘败亡,因而便向唐遣使入贡,请求内附中国。

    隋大业九年之时,炀帝曾分林邑为比景、海阴、林邑三郡;因隋末大下大乱,林邑趁机复国,到此时仍复归附唐朝。此一路反王,终究归藩唐朝。

    唐高祖欲命并州总管刘世让为广州总管,前往镇抚岭南,临行时问以并州备边策略。

    刘世让奏道:突厥向来犯边,皆以马邑为中转。依臣之议,当以勇将戍守崞城,用金帛招募降人,并不断派兵到马邑城下骚扰,毁其庄稼。禾稼不能生长,马邑人必定降唐。

    唐高祖纳其建议,便不令去广州,改命戍守崞城。

    当时马邑百姓虽在突厥治下,但大多不愿归附突厥,常向往归治中原。唐高祖闻之,寄书刘武周旧部高满政为使,使其招降马巴豪族苑君璋。

    镜头闪回,便说苑君璋来由。

    苑君璋虽为胡族,却乃是马武周妹夫。武德三年,当刘武周欲南侵唐朝之时,苑君璋便规劝道:唐主以太原一州兵力,直取长安,所向无敌,必有上天相助,非惟人力也。晋阳以南道路狭窄险要,主公必要孤军深入,后无援军,假如攻战不利,如何回军?依臣之见,不如北合突厥,南交李唐,在此称霸一方,是为良策。

    刘武周不听,留苑君璋守卫朔州,毅然南下。终至大败,遂对苑君璋涕泣谢罪,随即共同逃往突厥,终归败亡。刘武周死后,苑君璋统其余众,便即驻屯马邑。

    突厥可汗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并令处罗可汗之子郁射设督兵助镇。

    武德四年,代州总管李大恩击败苑君璋。次年三月,颉利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门,月余不克,于是退军。武德六年五月,苑君璋与高满政再袭代州,未能攻下。

    唐高祖李渊派遣使者劝其二人归附唐朝,赐予免死铁券,保证不杀。苑君璋拒不接受,再次进犯代州,唐代州刺史王孝德将其击退。

    马邑困于兵祸数年,由此人心厌战,渴望太平。

    闪回结束。便在此时,唐高祖寄书高满政,劝令与苑君璋南归。(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