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仰天长啸出门去
作者:一个小坑   办公室的滋润2最新章节     
    几日不见,林菀蓉依旧美丽动人,身上穿着条月白色对襟长衫,外面罩着件碎花色比甲子,一条梅花色带子缚在腰肢,身材玲珑有致。
    她袅袅婷婷走来,仿佛一股新鲜气儿袭来,把杨元庆整个人都看傻了。
    何果果小手在杨元庆眼前晃了几下,开心道:“元庆哥哥,你怎么在这里?”
    杨元庆回过神来,起身道:“小姨。”
    林菀蓉点了点头,朝顾老何老先施礼:“儿媳见过父亲,见过顾老。”
    顾老何老手中棋子放下,顾老点了点头,以作问好。何老则问道:“蓉儿认识元庆?”
    林菀蓉点头应道:“他是我小师姐的儿子?”
    何老哈哈一笑:“没想到元庆是杨王爷的孩子,难怪这么懂事。”
    杨元庆傻笑,掩饰尴尬。
    “我就说嘛,这小子肯定不是寻常人家的小孩,你看他狡猾的样子,装憨的本事跟杨延年年轻的时候如出一辙。”顾老打趣道。
    杨元庆知道这老头是故意在调侃自己,也不恼,轻轻揉揉何果果的头,问道:“果儿什么时候回京啊?”
    何果果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眨了眨道:“昨天,娘说要打仗了,我们就回来了。元庆哥哥,果儿好久都没吃到你做的烤鱼了,你什么时候再做给果儿吃啊。”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两天京中一直有传言说元国准备打仗了,没想到一直在外面的林菀蓉也得到这个消息,看来是真的要打仗了。
    杨元庆轻笑道:“好,哪天有空,元庆哥哥再做烤鱼给果儿吃。”
    何果果伸出手指头,道:“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杨元庆用尾指勾住何果果食指,跟着说道:“谁变谁是小狗。”
    桃花依旧笑春风。
    林菀蓉走到二人身边,对杨元庆上下打量,轻声说道:“元庆,好久不见。”
    “小姨好。”
    林菀蓉点了点头:“几日不见,元庆长高了不少。”
    “嗯。” 杨元庆点了点头,轻声道:“小姨不是在霸州吗?”
    林菀蓉朝边上两位老者瞟了一眼,道:“嗯。公公传话说宋元随时可能开战,让我们早点回京,省得家里人担心。”
    杨元庆赞同林菀蓉回京,点头道:“最近京中一直有这传言,恐怕过几天,边疆的军队就要开始调动了,早点回来,省得到时起战乱想回家不方便。”
    你好我好大家好,汇仁肾宝。
    林菀蓉也关心道:“元庆回京后都在忙什么?”
    “没什么,瞎溜达。”
    “没去书院上学吗?”
    杨元庆摇头:“没,被开除了。”
    林菀蓉眉头微皱,问道:“怎么了?”
    杨元庆挠了挠头,道:“我前几日在一品居读了首诗,书院觉得教不了,就让我回家待着,等九月份科考的时候再回书院。”
    “姐夫怎么说?”林菀蓉疑惑道。
    “这事不怪老杨,他也没办法。”
    “还是找点事做吧。”
    京城内不乏各大世家的纨绔子弟,林菀蓉有些担心一直在家闲着的杨元庆有天会学坏,毕竟这小子有时候看上去就不像什么好人,若跟各大世家的纨绔子弟在混在一块,那不得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小姨说得是。”
    ………
    一灯曾说过,真正的高手,从来没有大战三百回合的说法,交手只在电光火石之间,最多不过三五十招。
    那些所谓的大战三百回合,如同他前世上在电视上看到功夫表演一样,属于艺术的范畴,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功夫。
    真正的功夫,那是杀人艺,只有经过生死对决,才能体会得到百战炼钢的高手是怎么来的。
    这些年来,杨元庆的龙象功法一直卡在入门和凝固之间难以突破,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天赋的问题,而是缺乏实战经验,未到京城时他也曾问过王开泰,如何破入门而进凝固,王开泰给的答复也是如此。
    从昨夜酒楼听到元朝即将和宋国开战,他就隐隐心动,想要到战场上去寻找突破瓶颈。
    刚才听小姨这么一说,也觉得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做。
    做什么?
    去战场上见识一下?
    老杨同意吗?
    肯定不同意,毕竟自己才入京多久,跟老杨见过几次面啊。
    怎么办?
    翘家?
    挂了呢?
    不冲在前面不就没事了。
    不知不觉,杨元庆又走到了中山书院。
    石保正老远就看到他,先惊讶,后疑惑,随即迎了上去,问道:“元庆,想啥呢?”
    “保正,你怎么在这里?”杨元庆闻言,抬头痴痴问道。
    “什么我也在这里?都放课了,你怎么才来学院?”
    石保正还不知道杨元庆被书院劝退在家的事。
    “啊?”杨元庆一声惊呼,叹道:“我……好吧,我好像走错路了!”
    石保正闻言傻眼,这还是自己那个精明的兄弟杨元庆吗?怎么今天看着像个二愣子。
    石保正关心道:“元庆,你怎么了?”
    杨元庆摇了摇头:“没事!”
    石保正惊呼:“还没事?连回家的路都走错了。遇到什么事情了?要我帮忙吗?”
    杨元庆想了下,问道:“大元要出兵打宋国的事你听说了吗?”
    “知道啊,昨夜我老爹在吃酒的时候唠叨过,说宋国此时正在攻打越国,皇上可能会趁机出兵伐宋。怎么了?”石保正反问道。
    杨元庆看着石保正的脸,如实说道:“我想到战场上看看能不能突破凝固期。”
    石保正兴奋的说道:“好啊,我也一直卡在凝固期突破不了,我跟你一起去!”
    杨元庆眼珠子一转,同意道:“好,我们一起去!”
    杨元庆对这个世界还有太多太多的未知,连最基本的地理位置都属于懵懂状态,若有石保正陪着,方向至少应该不会有偏差!
    更何况,若是离家出走,没个通行证明也走不远。
    石保正就不一样,向来野得很,肯定有同行证明。
    这小子没钱,自己有钱。
    行,就这么定了。
    两人一拍即合,分头回家收拾行装,连夜买了张站票……决定今夜就去找姚范,然后跟着他偷偷出城!
    刘氏差人给杨元庆做的几身锦衣玉服,不适合出远门穿戴,太招摇了,估计还没出霸州地界就被人给打劫了。
    杨元庆一件都没带,从柜子里找出自己从丁州带回来的两件长衫,加上身上穿的。随手在钱箱里抓起一沓银票塞进包裹,还有兵器。
    他将包裹系在肩上,刚迈出门槛,又返回屋中,走到案几边,抽出一张宣纸,给老杨留了封家书。
    半炷香过后,杨元庆看着自己给老杨写的家书,很是满意,抓起搁在桌案上的包裹就要走。
    身后黑狗摇头晃脑跟上。
    杨元庆转身作势要踢黑狗:“去,自己玩去。”
    黑狗被他吓了一跳,往后躲了两步,见杨元庆又转过身去,再次跟上。
    一人一狗来回折腾了会儿,杨元庆才迈出门槛。
    “公子,你这是要去哪?”这时从外面拎着菜篮子回来的秋菊刚好撞见,不禁诧异地问道。
    杨元庆柔声笑道:“少爷我打算出门一趟,你跟春桃在家要乖点,少在杨府里到处溜达,小心被杨景撞见,收拾你们。”
    自从秋菊和春桃跟了杨元庆后,虽然身份没多大变化,但在府中活动,底气硬了不少,毕竟这是个连景少爷都照打不误的主,府中那些个仆人丫鬟知道了后,便再也不敢向以往那般欺凌自己二人,尤其是那些以往倚老卖老的欺负过自己老仆人老婢女,有时候碰见她们还得绕道走。
    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样,主子骄横,仆人自然跋扈,那群老妪老奴不就是仗着自家主人能亲近家主,所以才会欺负府中的二等仆人丫鬟,现在自己跟的这少爷连大公子都敢打,量这些老妪老奴也不敢再对自己颐指气使骄横跋扈。
    春桃秋菊现在在杨府的成就感已经远远超过自己当初那入府一个月二两月钱的志向了,即便是腰缠万贯,也不过万两白银而已,那是个想都不敢想的事,哪比得上现在的优越感。
    见杨元庆顾左右而言他,秋菊继续问道:“少爷,你这是要去哪啊?”
    杨元庆如实告知:“东边要大战了,我打算去看一看。”
    “老爷让你去的吗?”秋菊追问道。
    杨元庆摇了摇头,道:“不是,我自己要去。”
    秋菊的手中还拎着菜篮子,刘海遮掩下的额间冒出丝丝微汗,道:“少爷,上战场多危险啊,在家待着不好吗?”
    杨元庆故作深沉般地说道:“男人的一生,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那都不叫完整。”
    秋菊本就比春桃胆大,杨元庆平日里对她们又没什么架子,小丫头嗤之以鼻道:“四肢健全才是完整,四肢不健全,那还叫什么完整人生,都成残疾人士了。”
    杨元庆的年纪虽然比二女小,但个头已经高出她们半截,一只手搭在秋菊头上,在她梳得整齐漂亮的头发上来回撩拨了几下,佯怒道:“本少爷要有个三长两短,那都被是你给咒的。”
    秋菊见杨元庆似乎有些生气,连忙解释道:“奴婢才没有诅咒少爷呢,奴婢是想说,少爷在家平平安安的不好吗,干嘛要去战场呢?”
    “逗你玩的啦。” 杨元庆莞尔,道:“不跟你说了,石保正还在等我,走咯。”说完便直接抬脚越过门槛。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秋菊转身追去,道:“少爷,你别去好不好啊。”只是这脚力根本就追不上那蓬蒿人。
    杨元庆虽然生而自知,但让他再去重学一遍那些拗口且不好记的古文书籍,以后走上仕途,这理想多半会半路夭折。
    若是春桃秋菊会识字辩字就好了,有她们读给自己听,该多好啊。
    对,秋菊这丫头,别看平日里跟个男孩子似的,性格也比较剽悍,大大咧咧的,但她那嗓音说起话来妩媚得很,尤其是在佯怒时说的话,十分的诱人,丝毫不比床笫之欢的呻吟声,这要读起那子曰孟曰的,还真别有一番韵味。
    杨元庆远远传来一席话:“你跟春桃在家,有空就多看看书,学习点知识,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那都是骗人的鬼话,去他娘的,等你们能识字辩字后,少爷就不出门了,天天在家听你们读书给我听。”
    望着即将离别的身影,秋菊很是不舍,哽咽哀求道:“少爷只要不走,秋菊都听你的,好不好,你别去冒险了。”
    “别跟府里的人说我去战场,好生照料老黑。”
    杨元庆愈行愈远,叮嘱音依旧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