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冯双礼带着士兵登上城墙时,城墙上已经被大顺军的红夷大炮炸的一片狼藉。
冯双礼不断走位,躲着大顺军的炮弹,站在城墙上,向外看去。
大顺军士兵已经向城墙发起了冲锋。
城外,无数大顺军士兵拿着云梯,向成都城墙处奔来。
没多时,如潮水般的大顺军已经已经抵达了成都城墙。
一架架云梯被架到了城墙上,城下的大顺军士兵开始向城墙上攀登起来。
此时,为了避免伤到自己的士兵,大顺军的红夷大炮已经停止攻击。
城墙上的守兵得到喘息机会,也开始了奋力反击。
他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滚木礌石不断朝城下抛去。
不过,这些反击并没有将大顺军士兵吓退,城下的大顺军士兵全都悍不畏死,顶着滚木礌石,不断攀爬着云梯。
一名士兵被砸中掉下去,立刻就有其他士兵将位置补上。
很快,便有大顺军士兵登上了成都城的城墙。
城墙上守兵,如临大敌,迅速将登上城墙的大顺军士兵包围。
虽然数人迅速将登上城墙的大顺军士兵斩杀,但是城墙的防守却露出了更大的空当。
一名大顺军士兵被斩杀后,又有两三名大顺军士兵登上了城墙。
成都城墙越来越危急。
冯双礼见状不好,冲着身边的亲兵大喊道:“愣着干什么,快上去帮忙!”
他身边亲兵收到命令,迅速加入了战斗。
冯双礼也抽出了自己的腰刀,向着爬上城墙的大顺军士兵砍去。
冯双礼所在负责的城墙,登上城墙的大顺军士兵越来越多,防守的压力越来越大。
冯双礼亲眼见到跟随自己多年的士兵一个个倒下。
就在战况激烈时,却不断有李永茂派来的士兵找到冯双礼,让他分一部分兵马去支援西门处城墙。
冯双礼手下的士兵能将城墙守住,已经十分不易,绝无分兵的可能,他断然拒绝了李永茂的请求。
谁知,李永茂并没有罢休,三番五次要求冯双礼分兵救援他处。
这些请求均被冯双礼拒绝。
李永茂之所以胡乱指挥冯双礼,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身处于蜀王宫中,并不知道城墙上的实际战况。
防守西门处城墙的是李永茂手下的将领,城墙处的兵马要多于冯双礼手下的兵马,但是该将领见大顺军进攻凶猛,心生胆怯,战斗开始没多久便不断向李永茂求援。
而冯双礼见大顺军凶猛,一直在自己咬牙坚持,独自奋力拼杀,亲兵甚至自己都已经投入到了战斗中。
李永茂认为冯双礼压力不大,这才不断让他分兵去救援西门处城墙。
被冯双礼几次拒绝后,李永茂十分震怒。
就在如此腥风血雨、惊心动魄中,成都城有惊无险地挨过了大顺军凶猛进攻的一天。
这天傍晚,大顺军还未能成功攻下成都城。
李自成见天色已晚,下令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今日一战,成都城守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战后,冯双礼所把守的城墙上,已经死尸遍地。
这些尸体中,虽然大顺士兵占多数,但是由于成都守军人数本就远远少于大顺军人数,因此这些伤亡对于成都城来说,也是难以接受。
冯双礼为了顶住大顺军的凶猛进攻,连自己手下的亲兵都派上了战场。
但是一天的大战过后,他派出去的亲兵却没能全都回来。
昨日曾劝冯双礼投降大顺军,不要做无谓牺牲的亲兵,已经成了一具冰凉的尸体。
再次见到这名亲兵,却是以这种方式相见,这给了冯双礼心里造成了重大震撼。
冯双礼清楚这名亲兵并不是贪生怕死,他只是不想看到多年同甘共苦的兄弟枉死。
冯双礼又扫视了一圈城墙上倒下的那些守兵的尸体。
其中很多人都对他都有印象,应该是跟随了他多年的将士。
冯双礼又向城外看去。
城外的大顺军营地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看着应该是已经在准备晚饭。
这时,突然一名士兵跑上了城墙,找到了冯双礼,对他说道:“冯将军,李大人叫您马上去蜀王宫一趟。”
冯双礼知道李永茂并不是什么心胸慷慨之人,自己白天多次拒绝他的救援请求,一定会被他责罚。
但是冯双礼手下的兵将死伤众多,他心中无愧于任何人。
冯双礼快步跟随士兵去了蜀王宫。
蜀王宫大殿内,聚集了愿李定国手下大将以及李永茂带来的几名将领。
李永茂高坐主位,见到冯双礼到来,怒不可遏,大声斥问他道:“冯双礼,你可知罪?”
冯双礼心胸坦荡,反问李永茂道:“不知道我何罪之有?”
“大胆!”李永茂重重拍了一下椅子扶手。
“今日战斗,你不听本官调遣,险些坏了大事!你莫非是大顺军的奸细不成!”
冯双礼冷哼一声,“李大人,今日我手下将士死伤过半,如果我要是大顺奸细,李大人如何还能安坐在此?”
“到时李大人在战斗关键时刻,一直都想将我的兵马调离,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
“大胆!”李永茂直接站了起来。
不管冯双礼是不是真心向大明,就冯双礼这个不听管束、不听调遣的劲儿,就不能将他留下。
李永茂对着殿外的士兵大喊一声,“将这个违抗军令的冯双礼给我拿下。”
“我看谁敢动手?”冯双礼率先拔出了自己的腰刀,一个箭步冲到了李永茂的身边,将刀比在了李永茂的脖子上。
李永茂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冯双礼所劫持。
大殿中的全都一惊。
殿外的士兵都拔出了腰刀,冲进了大殿中。
李永茂的脖子距离冯双礼的刀刃只有一厘米,他哪里经历过这种时刻,早就吓的尿了裤子。
他带着哭腔问冯双礼道:“你想要干什么?!”
冯双礼并没有理会李永茂的话,而是对着大殿中的其他大西将领说道:“兄弟们,不是我们不忠于大明,而是大明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
“朱由榔,居然派出了这样一个庸才来替代晋王,岂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