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天地之主
作者:道之光   改命记实录最新章节     
    神的灵,是不是我们说的神灵?

    天之灵,是不是我们说的“在天之灵”?

    《道德经》讲:“……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太上常说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故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道,是天地之母。

    神,创造了宇宙。

    那神,是不是也是天地之母?

    我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我们的里面。

    是不是说,天地之母,住在我们的里面?

    王阳明说: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为什么是天地万物之主?

    是不是因为,心藏神?

    心里藏的那个神,又是哪个神?

    是不是天地之母的那个神,才配称之为,万物之主?

    我感觉,好像离谜底越来越近了。

    以前看书,“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翻译为,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性。

    属于唯心主义。

    我一直很奇怪,闭上眼睛,看不见桌子,难道就会以为桌子凭空消失了?

    什么样的神经病,才能说出这么傻的话?

    直到此时,我才明白,这属于翻译上的问题。

    这就好比说塞翁失马。

    善术者,看见儿子腿断了,说这未必是件坏事儿啊!

    如果这个善术者,能预测未来,一切都说的通。

    如果善术者,翻译成擅长马术的人。

    擅长骑马的人说出这种不合逻辑的话,听起来像不像精神不正常?

    看书,要看原文。

    翻译出来的内容,会把人带到沟里去。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比利牧师说话时,会经常直接引用经书里的章句了。

    哪怕跟口语的用词有差距,哪怕听起来怪怪的,但至少表达的是原意。

    一旦用自己的理解,做了翻译,很可能就走味儿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也生出了深深地敬畏之心。

    引经据典时,尽量会写上原文。

    我的翻译,只是我的理解,哪怕描述的不精准,至少还有原文在,不影响“道”意的传达。

    当能打破翻译的假象,打破语言的局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儒、释、道、和天主,都在努力的用着不同的词句,描述着“天地万物之主”。

    更神奇的是,这个天地万物之主,住在我们的心里面!

    如此,我们才可以配得上《礼记》的那句:“人者,天地之心也。”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讲“有求必应”吧。

    因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

    所以,心想——事能成。

    用的就是,王阳明说的那颗心——天地万物之主。

    那自然就会,有求必应。

    同样是这颗心,关键要看怎么用。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焦点效应。

    是指人们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还有个词,叫聚光灯效应。

    是指当人在面对一些尴尬境遇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

    社交恐惧症,大部分来源于此。

    这就是心的错觉。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谁有空关注你,笑话你。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就是潜意识。

    大概就是,当“天地之主”习惯了。

    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看的很重要。

    太把自己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