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炒菜区4000+
作者:海里有闺   和邻居弟弟木筏求生的日子最新章节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林夜和萧墨寒再度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每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林夜和萧墨寒便如同上了发条的时钟,准时开启忙碌模式,兵分两路奔赴各自“战场”。

    林夜这边,活儿一桩接着一桩,先是收取配件和家禽,同时还要收购美食工坊需要材料,忙完这些后他还有进入生态培育园中,寻找药材制作药剂进行出售。

    而另一边,萧墨寒则是步伐匆匆地走向美食工坊。

    工坊里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刚刚制作出来的早餐和蛋糕摆满了柜台,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萧墨寒熟练地整理着这些美食,然后出售到交易所上。

    如今,美食工坊的运作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

    除了收集和准备制作食物的优质材料,已经不再需要林夜和萧墨寒亲力亲为地参与每一个环节。

    这要归功于林夜的明智之举,他从美研绮梦馆内调用了十个仿真机器人,并用车将它们稳妥地拉到了美食工坊。

    不过,第四层的仿真机器人011号并未在其中。

    011号机器人内部存储着大量珍贵的化妆品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林夜来说至关重要。

    他担心如果再给011号机器人加入其他任务指令,可能会造成数据篡改和知识损失,从而影响到整个化妆品后续制作的进程,这才没有带011号。

    不过即便没有011号机器人的加入,剩余的十个机器人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工作能力。

    在美食加工坊里,制作早餐和蛋糕的流程异常简单高效。

    只需要将精心准备的材料盘子准确无误地放入相应的设备中,设定好精确的时间,然后耐心等待。

    时间一到,美味的食物便新鲜出炉,机器人只需将其端出即可。

    之后,萧墨寒会将这些美食精心包装,挂到交易所等待出售。

    不得不说,这十个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远超预期。

    尽管对于当前的工作量来说,或许有些“大材小用”,但林夜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他还计划开展二次炒菜的业务,并在四层增加丰富多样的主食。

    现在的准备,就当是为未来的业务拓展提前做好适应和铺垫。

    而这些机器人的表现也堪称完美,它们工作时从不出错,极其省心。

    每天清早,它们会准时抵达美食工坊,开启一天的忙碌。

    到了晚上,它们又会井然有序地开车回去充电。

    为了确保机器人的充电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林夜特意配备了三台性能卓越的越野车。

    —

    在忙碌的时光中,时间飞逝如电,快得让人几乎来不及反应,一眨眼的工夫,新一批的农田便迎来了收割时节。

    不过,这对于经验丰富的林夜和萧墨寒两人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依旧是萧墨寒带着竹旭负责收割小麦和水稻。

    只见竹旭小手一挥,气势十足,大片大片的小麦与水稻便迅速被收割回来,那场景好不壮观。

    而林夜则带着竹安在粮食加工厂内,专注地负责将粮食加入机器进行脱壳处理。

    这一次,他们的效率出奇地高,仅仅一天时间,竹旭就顺利地将农田里的庄稼全部收割了回来。

    接下来的关键步骤便是脱壳,机器轰鸣作响,稻谷和麦粒在其中翻滚。

    不过,这些加工好的大米和白面,林夜并没有全部处理掉,而是明智地留下来一半。

    他有着清晰的规划,准备利用这些粮食来开启美食工坊四楼主食区。

    同时,二楼的炒菜区也在筹备当中。

    这并不是林夜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是因为林夜手里的配件已经足够,足以让他建造农产品加工厂和养殖加工厂。

    不过,林夜倒也没有着急推进所有的计划。

    毕竟想要开放炒菜区域,蔬菜供应不能少。

    所以在收割完粮食后,林夜和萧墨寒就开着车前往古竹区域,开始了一系列的选址工作。

    他们不仅要选定蔬菜种植区的位置,还要为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挑选合适的建厂地址。

    建造造纸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充足的包装材料。

    要知道,不管是美味的面包还是精致的蛋糕等食物,纸包装都是不可或缺的。

    眼下,美食工坊所采用的是木质餐盘和木碗,虽说这种材质显得质朴且环保,然而,经过成本核算后发现,其成本着实不低。

    一块完整的木头,经过加工后,最多只能制作出5个木碗,耗材量极大。

    但是,如果造纸厂能够顺利建成,情况就会截然不同。

    不管是木头,还是把木头加工剩下的边角料、木屑统统送去,通过造纸厂专业设备的粉碎、制浆、塑形等一系列严谨精细的工序,轻轻松松就能产出大量纸质碗。

    如此一来,产能瞬间翻了好几倍,而成本也随之显着降低,能够节省下大笔的开支。

    不仅如此,纸质碗还更加美观好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多样的设计和装饰,甚至还能打印上翠竹商标,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和形象,为美食工坊的产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至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的规划与建设,这也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

    随着养殖加工厂被提上日程后,每日家禽的宰杀量会不断地增加,血水、羽毛、内脏等各类屠宰废弃物大量涌现。

    倘若对这些废弃物肆意排放、堆积,周边的土壤、水源必定会遭受极其严重的污染,恶臭的气味将会四处弥漫,滋生出大量的蚊虫和细菌。

    这不仅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工坊与养殖场的正常运营也会变得岌岌可危。

    有了污水处理厂,污水能够通过专业的净化系统,经过层层严格的过滤、分解掉有害物质,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安全排放,垃圾焚烧厂则能够迅速以高温处理各类固体废弃物,消灭其中的细菌和病毒,同时还能将热能进行转化利用,既环保又能增加效益,为整个产业的持续稳定运作筑牢了坚实的绿色根基。

    林夜和萧墨寒经过整整半天时间的精心勘察和权衡,才最终将蔬菜区和造纸厂等几个关键位置确定下来。

    造纸厂和污水处理厂以及焚烧厂的位置选定在粮食加工厂的后方,那里靠近古竹区域的边缘,周边的树木被竹安转移到了古竹区域的边缘,便于设施的建设和扩展。

    而蔬菜区则精心规划建造在养殖场的右侧,恰好位于古竹区域的入口处,距离四合院也十分近。

    如此便利的位置,方便竹安和竹旭在蔬菜不够时及时种植进行补充,从而确保了蔬菜的持续稳定供应。

    确定好位置后,林夜和萧墨寒便分工合作,分头行动。

    萧墨寒负责带领竹旭开展种植工作,不仅要种植小麦和水稻,还要精心栽种各类蔬菜。

    林夜则着手建造农产品加工厂和养殖加工厂以及造纸厂。

    然而,由于暂时配件不足,垃圾焚烧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建造工作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情况也还好,毕竟现在海里还能处理这些废弃物。

    只不过来回运输麻烦了一些,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但在当前的情况下,也算是一种可行的临时解决方案。

    而竹安则带着煤球和雪球,兴致勃勃地开始收集竹子空间内的水果以及各种香料。

    水果在制作蛋糕时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能为蛋糕增添自然的香甜味道。

    而香料在制作美味菜品时是必需的,它们能够赋予菜肴独特而丰富的风味。

    然而,这些香料可不是采集回来就能够直接使用的,还需要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

    不过好在这些加工工作农产品加工厂都能够胜任,这无疑为他们节省下了一笔购买香料加工设备的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铁块压力。

    说起铁块,林夜不禁眉头紧皱,满心的头疼与无奈。

    要知道,虽然入冬前他和5633通力合作的棉花皮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再加上高级药剂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以及近来早餐的热卖、蛋糕的畅销、大米白面的稳定盈利,着实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依旧不容乐观。

    两个加工厂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精密配件价格高昂,支出数额同样极为巨大。

    就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如今他手里的铁块已然所剩无几,而且开春以后,原本还算红火的棉花皮毛生意像是被霜打了一般,每况愈下。

    不过也不难理解,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对于棉花和皮毛制品的需求自然大幅减少。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棉制品和皮毛制品在这个季节显得过于厚重闷热,市场的热度消退也是情理之中。

    虽说农产品加工厂和养殖加工厂成功落地,拔地而起的厂房、崭新就位的生产线,昭示着阶段性胜利。

    可这背后,林夜却愁眉不展——家底几乎被掏空,手头囤着的铁块所剩无几。

    这些铁块像是搭建商业大厦的基石,没了它们,后续诸多宏图伟业只能沦为泡影,因为林夜手头还压着一沓图纸,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需的海量铁块成了“拦路虎”。心急如焚的林夜,

    一心只想着怎么快速搜罗更多铁块,思来想去,把目光投向了美食工坊。

    养殖、农产品加工厂建成后,林夜马不停蹄,决意开辟美食工坊的炒菜区。

    他此前没少做市场调研,把交易所上私人售卖的炒菜翻了个遍,也自掏腰包尝了个饱。

    那些菜品,口味虽说不上惊艳,但也称得上合格,毕竟没两把刷子,谁敢在饮食江湖闯荡?

    可林夜心里有底,丝毫未露怯意,那些小本经营的散户,受困于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天能出餐几十份就算顶天了。

    反观自家美食工坊,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生产,机器一开,批量产出的菜肴能堆满仓库。

    哪怕初期投身炒菜业务利润微薄得像一层薄纱,林夜也丝毫不慌。

    他心里装着一本清晰账,深知薄利多销策略的魔力——一道菜只赚几分几毫不起眼,可当美食工坊的机器日夜轰鸣、批量产出,菜品如涓涓细流汇集成销售大河,那利润便能积沙成塔、积少成多,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况且,依托交易所这个强大平台,挂上去的菜品仿佛被施了“保鲜咒”,全然不用担心变质、损坏问题,滞销也不过是一时库存积压,无损菜品品质,

    而且林夜最是了解外出探索,岛屿上条件艰苦,生火煮饭近乎奢望——野外生火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寻找干柴,稍有不慎,火苗失控就可能引发山火,危险系数极高。

    如果清晨出门若想带饭,简陋容器毫无保温效果,不消半日饭菜就冷得难以下咽。

    而这时,交易所里那些现成吃食就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不少求生者、会为求便利、安全与热乎饭菜,纷纷涌入交易所下单,如此庞大的刚需人群,正是美食工坊菜品的潜在客户,为林夜的薄利多销计划筑牢了客源根基。

    —

    想通这些关键后,林夜一扫先前的愁绪,满血复活,拉上萧墨寒一头扎进炒菜大业筹备中。

    两人步履匆匆来到美食工坊,未及歇脚,便一头钻进菜系敲定环节。

    中式的色香味俱全、烹饪技法多元,西式的精致摆盘、口味独特,日式的清新素雅、食材讲究,各有千秋。

    一番激烈讨论、权衡利弊后,结合手头食材与大众口味偏好,选定主打菜系。

    紧接着,他俩手持纸笔,穿梭在各种菜品介绍牌旁,仔细记录每种菜系所需材料,从生鲜蔬果的品类、分量,到肉类、调味品的精准规格,无一遗漏。

    定价环节也是慎之又慎,既要考量成本、薄利多销,又得兼顾市场行情、反复核算、微调。

    敲定细节后,采买迅速提上日程,打开手环在交易所上寻觅优质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