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从山东莱州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陶瓷材料专家董邵明
作者:钩藤草   院士之路最新章节     
    院士出生地

    董绍明院士,1962年10月29日出生于山东莱州。

    莱州现为山东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它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烟台市西部。

    莱州东南与招远市、莱西市相邻,南部与平度市相邻,西南隔胶莱河与昌邑县相望,西、北濒临渤海莱州湾。

    莱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活,尧舜时是莱夷部落聚集地,夏朝东夷族在此建国,后历经变迁,商朝属莱侯国,西周为莱子国,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

    出生地解码

    山东莱州对董绍明院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莱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众多古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董绍明从小受到熏陶,培养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术的敬畏,为其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文化基础。

    莱州教育资源丰富,有多所知名学校。

    良好的教育环境为董绍明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有助于他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能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为日后的科研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莱州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厚德诚信、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精神文化。

    这种精神激励着董绍明在科研道路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努力钻研,不断追求卓越,为其在材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提供了精神动力。

    莱州人才辈出,如物理学家卢鹤绂、外交家吕海寰等。

    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为董绍明树立了榜样,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鼓舞和启发,激发了他的科研热情和志向,促使他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院士求学之路

    1980年,董邵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1984年7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董邵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董邵明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博士研究生,1996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董绍明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重要影响。

    董邵明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阶段,均专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长期系统的学习,使他在该领域打下了极为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后续深入开展科研、取得创新性成果提供了知识储备。

    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董邵明通过不断完成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及撰写学位论文等。

    他的科研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术写作等多方面能力得以逐步提升,有助于他在科研领域深入钻研。

    董邵明本科和硕士阶段在华南理工大学,博士阶段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氛围与资源差异,让他能接触到更广泛的学术理念、前沿技术等。

    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为他日后在材料领域的开拓创新奠定基础。

    多年求学经历,培养了他董邵明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等良好的科研素养。

    这些素养支撑着董邵明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攻克难题,最终取得卓越成就而当选院士。

    院士从业之路

    1987年—1993年,董邵明担任济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教研室主任、讲师。

    1996年—199年,董邵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8年—1999年,董邵明在法国波尔多大学热结构复合材料实验室,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2002年,董邵明担任日本京都大学先进能源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起,董邵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心副主任、中心主任。

    2013年,董邵明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

    2014年6月,在世界陶瓷科学院第15次院士选举中,董邵明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2019年11月,董邵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董绍明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当选院士产生了诸多重要影响。

    董邵明在济南大学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积累了教学及基层管理经验,这有助于他深入理解材料专业教学需求,也培养了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后续科研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董邵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助理研究员逐步晋升,持续深入开展结构陶瓷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不断积累国内科研实践经验,提升科研能力,在国内材料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董邵明在法国、日本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热结构复合材料、先进能源等相关领域研究动态与先进技术,拓宽了他国际视野,有利于他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为引入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创造条件。

    董邵明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担任多个领导职务,如中心副主任、主任等,既推动了他所在团队,在高性能陶瓷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也锻炼了他的科研领导与管理能力,带领团队取得更多成果。

    董邵明当选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层面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他持续的卓越贡献,使其进一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董邵明从业经历中的各项成果与贡献,逐步累积,奠定了他在材料学界的崇高地位。

    院士科研之路

    董绍明院士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先进结构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

    董邵明发明了高热稳定、高尺寸稳定、高热导和超高温等功能特异性陶瓷基复合材料。

    这些材料性能卓越,可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对材料的极端要求.

    董邵明研发出具有负泊松比、高比强度、超弹性和高抗压强度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该材料兼具负泊松比及高比强度特性,并可实现高温条件下隔热及电磁屏蔽多功能应用,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多功能设计提供了新方案。

    董邵明建立了大尺寸复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部件制备技术。

    董邵明研制成空间热结构、空间遥感相机支撑结构等高应用可靠性陶瓷基复合材料部件,解决了陶瓷-金属异质材料连接、陶瓷基复合材料空间服役环境适应性等工程应用难题,推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工程化应用。

    董邵明在含纳米相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新型复合制备技术与特殊烧结工艺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和新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低温反应熔渗工艺制备AlN-Sic复相陶瓷的研究过程中,董邵明发现了Si-Al合金形态对反应熔渗过程存在重要影响,并明确了材料性能与内部残余硅含量的关系,对低温熔渗工艺制备Sicf\/AlN-Sic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董邵明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工程项目、973子专题及横向课题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为国家重要任务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和部件,率先实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空间动力、空间遥感、新型高速飞行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董邵明还带出了一支技能扎实、敢打硬仗的团队。

    他领衔的复合材料研究课题组获评“身边优秀榜样”先进集体,为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科研之路解码

    董绍明院士科研之路,对他后来当选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董邵明研发的高热稳定、高结构稳定、超高温、高热导等功能特异性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负泊松比、高比强度等特殊性能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董邵明攻克了材料性能的关键难题,为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提供了核心材料支持。

    这些成果展现了他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创新能力,为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董邵明建立的大尺寸复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部件制备技术,解决了陶瓷-金属异质材料连接等工程应用难题,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制、再到工程应用的全线贯通。

    这些成就推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我国新一代空间动力系统等国家重大任务中的工程化应用,体现了这些科研成果的重大应用价值,是当选院士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董绍明的研究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高分辨率空间遥感、新型飞行器等研制关键技术突破作出突出贡献。

    董邵明的成果在多项国家重要任务中得到应用,为提升我国空天技术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董邵明在含纳米相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这些进展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提升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董邵明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和国际专业会议邀请报告,使他在国际材料学界获得了广泛关注。

    董邵明研发成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专用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不仅为自身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推动了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其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董绍明带出了一支专业技能扎实、敢打硬仗的科研团队,团队的发展壮大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反映了他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卓越领导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也为他当选院士增添了有力的支撑。

    董邵明凭借突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和全国“杰出工程师奖”等众多个人荣誉。

    这些荣誉是对他科研成就的高度肯定,也在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其当选院士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声誉资本。

    后记

    董邵明院士的出生地山东莱州,其文化底蕴与教育资源为董绍明奠定了早期的知识与精神基石。

    求学期间,董邵明从华南理工大学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系统学习,使其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积累了深厚专业知识,完成了学术能力的初步塑造。

    从业历程中,董邵明在济南大学的教学管理丰富了其教育与组织经验,在国内外多所科研机构的交流任职,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使他能够接触到前沿理念与技术。

    尤其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长期深耕,董邵明通过承担众多科研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积累了卓越科研成果与丰富实践经验,培养了他的科研领导与协作能力。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协同作用,最终推动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