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慈莲笙   盛世铸青春最新章节     
    思来想去还是写一个前言的好,众所周知,本书原名《青春佑华夏》,又名《料想山河依旧是》,书名过不了那段时间,我甚至还想过一个《青春许山河》。

    从书名就能看得出来,我想歌颂的太多,难以取舍,我想感慨的太多,不知所言。想要豪迈,想要诗意,有想要质朴,贴近生活,很矛盾,可我想去寻找一个平衡。

    去书写“青春年少”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可能更像是我一个执念。这两个关键词在我每一本书里都多多少少有所体现。

    所以这本书,我依旧定位在“青春”,定位在“文化繁荣”。

    青春很大,也很小,青年很远,也很近。

    边防战士的青春、维和战士的青春、武警消防的青春、航空航天的青春、抗疫医生的青春……

    这些青年的故事让我们泣涕,再回想到一百年以前——好像青年一直伴随着国家的成长,也同样因国家发展的庇佑而茁壮发展。

    百年时光荏苒,百年后的今天,这个正值青春的中华就是青年人成长最坚实的后盾。青春之盛世佑我华夏之青年,青春之青年铸我华夏之盛世。

    开文之前也想过去查资料,甚至找认识的人去了解一个行业的青春,比如铁路、比如航天、比如教师……

    再比如被新闻里的缉毒警察故事感动的掉眼泪的时候,我也想过去设计一个满门缉毒英烈的人物设定,去讴歌他们,去讴歌青春,去抨击某些不正确的社会现状。

    但是最后我都放弃了。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一知半解,没有亲身体会不配去写。

    当然,这其中一些设定我还是留下了,他们会以主角的亲人、朋友的身份出现。毕竟一者我这个人选择恐惧症,去删掉一些东西是我最痛苦的事儿;二者是许多这样那样的人可能就在我的身边,或者是我身边的人曾经想要有过的选择。

    但我不会用大篇幅的笔墨去书写这些本就拥有“英雄”这个标签的“青年”。因为我往往认为,在“现实题材”的书写过程中,专业不对口的书写,其中的谬误就是对于人物和现实的“不尊重”。

    所以我最后选择了最质朴的青春,发生在我们身边,与现实最贴近,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正在憧憬着的青春。

    它有地方特色,也有我个人的特色,更有文化的特色,我想:这是一个我配去写的,能够写出“青春”的青春。

    它会有琐碎,又迷茫,有矛盾,有错误,有不完美。它也会有喜悦,有坚定,有顺利,有完美。

    因为这样,才是青春。

    和《春雨夏花》、《浮华尽少年归》相同的,我依旧设计了“群像化”的人物群体。

    有读者大大可能会好奇,我为什么热衷群像,去讲群像不好写,去讲群像受众小,去讲群像容易乱。

    我必须承认的是,读者大大们所说的这点非常正确,乃至于我《浮华尽少年归》一书中的主角们,因为我“朋友们三观志趣相投,性格互补相仿”的认知,而在人物友情不断进展的过程中人设愈发趋同。

    我对于“群像”的书写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

    首先,我不喜欢塑造完全完美的独立个体,无论是性格、家庭、能力、面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长处。

    就比如本文的华倩和夏天佑,他们表面上很完美,学习、家庭、能力……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不完美,比如面对邱萍霞时的隐忍不发,乃至于后面可能也不会处理自身感情。

    所以想要构建出一个能够补齐所有短板的群体,就需要不止一个人物,体现“合作”的思想。

    其次,因为初高中的学业,不得不去看一些欧美电影,去找一些语境,那么很容易看到一个欧美电影的共性“个人英雄主义”。

    不得不说,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被欧美一些文艺工作者运用的很好,在不断的入侵和蚕食中国,乃至于世界许多被输出国家的文化。

    所以我就总在想:用群像来塑造人物,体现属于我们中国的“合作共赢”之思想。

    也许有幼稚,也许有词不达意,但这就是一个青年笔下的青春与文化,一个普普通通的,如文中一样平凡的青年所絮絮叨叨想要传达的思想。

    愿我得以如我简介中那般——以青春作笔写就盛世,执青春为剑佑我华夏。

    前路星辰大海,莫负当下理想。愿各位大大常为青春之人,长存青春之心!

    慈莲笙

    2021年10月29日

    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