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开源节流
作者:雪山一棵松   天理良心最新章节     
    晚饭后,云飞带着曾华来到镇政府集体宿舍楼。宿舍楼有四层,共28套房。来到顶层的走道尽头,云飞打开房门,对曾华说:“你的宿舍。”

    曾华进去后,里里外外简单观看个遍。房间有一厅、一卧、一厨房和一洗手间,外加走道5平米,共计45平米。为让曾华临时办公方便,云飞把客厅简单装修,按照办公要求添加了旧办公桌,配置了旧电脑和打印机,一张灰色长沙发,一条茶几,三张木椅,变成了简易的办公室。

    曾华满意点头:“简单、实用、节约,很好。”

    云飞开心说:“你喜欢就行。我住在你隔壁,秘书加保镖。”

    “油嘴滑舌,”曾华轻擂云飞一拳,语气不乏赞赏之情,“才当了几天办公室主任,进步神速,成熟多了。”

    “多谢书记表扬,”云飞率先在沙发上坐下,嘻皮笑脸道,“能开始下步工作吗?”

    “嘴巴越来越贫了,”曾华随后斜躺在沙发上,调侃说,“秘书、总管加兄弟,可以开始了,我洗耳恭听。”

    云飞停止嘻戏,拿着笔记本,严肃认真说:“曾兄,根据你的安排,我和镇财政所长花了两天时间,盘清了镇财政家底。”

    “全镇每年可支配收入为1385万元,但刚性开支如工资,补贴等高达947万元,机关食堂每年开支368万元。每年村级资金212万元。各类办公费用93万元,其他开支40多万元。”

    “去年财政总支出为1533万元,超支148万元。多年来,镇财政累计负债380多万元,”

    “我的天,负债这么多?”曾华霎时急了,心急火燎般坐起身,失惊叫道,“镇机关日常怎么运转?”

    “就急了,还有一大笔资金还没统计在内呢,”云飞嘲讽说,“你平时卡里没钱可从来没急过。”

    曾华尬笑道:“那不有你帮我填窟窿吗?”

    “拆东墙补西墙,扯娘脚盖爷脚,”云飞白了曾华一眼,“蒋厚进、李学针算得上是你师傅。”

    “他们无钱可花了,竟然把脏手伸向了同志们的年终奖,连续三年克扣年终奖,总金额达516.9万元。”

    “因此,全镇总负债已超过九百万元,”云飞忧心忡忡说,“大家怨声载道,工作责任心大打折扣。”

    曾华面色阴沉,心情沉重说,“无粮调不动兵。阎王催不动饿死鬼。”

    “如果换成沙市,早就民怨沸腾,沸反盈天,上访了。”

    云飞忧心如焚:“曾兄,柏城财政已捉襟见肘,濒临崩溃了。你现在是无钱可用,无兵可调,巧妇要为无米之炊。搞得不好,我俩不等李学针反扑,自己就行卷铺盖走人。”

    “云飞,你知道我素来缺乏钱的概念,如何理财更是门外汉,”曾华频感棘手,愁眉苦脸说,“你是湘南财经大学的高材生,在沙市街道办又从事财务工作。你说,怎么才能此种扭转困局?”

    “别无他法,只有开源节流,”云飞简单明了说,“如何开源,我暂时没想好,节流倒还有所心得。”

    “你说节流吧,”曾华喜出望外说,“我说开源,珠联璧合,应该有谱。”

    云飞沉思片刻,有条有理说:“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节流:一是严控招待费。县委明文规定,每人每年400元的接待费用。全镇152名干部职工,全年接待费为6.08万元,仅此一项,全年就可节约239.2万元。二是严控办公费用。1、除重大统一行动和特殊情况,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准擅自租车,否则费用自付。只要管控到位,全年可节省租车费用50多万元。2、我仔细核算过,各类办公耗材,水、电、茶叶等浪费极大,每年可节省20万元。3、全镇订阅各类报刊杂志费用达27.6万元,减少10万元不成问题。只要横下心来,今年就可实现收支平衡。”

    “不愧为财大高材生,”曾华高兴异常,频频点头称好,“此法甚好,我完全赞成。”

    “好坏相依,如影随形,”云飞脸上愁云密布,“此法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搞得不好会被反噬。”

    曾华感到困惑:“为什么?”

    云飞眉头紧锁,语调低沉说:“由俭到奢易,由奢到俭难。镇领导穷奢极欲,大家都是仔卖爷田不心疼,花钱大手大脚。”

    “突然紧缩开支,犹如感冒高烧者突然被丢进冰窟窿,肌体会产生强烈反弹。大家一时难以适应,心中积攒怨气,稍有火星,就会激发矛盾。我俩肯定首当其冲,成为攻击的主要对象。”

    “节流是堵。堵是治标。一味的堵就会形成矛盾的堰塞湖,祸起萧墙。”曾华歪着头沉思片刻,深思熟虑后说,“开源才能治本,才是王道。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相辅相成,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钥匙。”

    云飞心头一喜:“曾兄,你有开源对策了?”

    “有眉目,但不完善,”曾华不紧不慢说,“柏城镇总面积301平方公里,53个行政村,308个自然村,户,人。耕地面积.5亩,其中水田面积亩,占比为63%。高岸田有3500亩。”

    “桐漯河自南向北横穿柏城镇,河流两岸平坦开阔,良田沃土,阡陌纵横,是全县重要的粮食、烤烟、红瓜子、甘蔗生产基地,其中烤烟是拳头产品。201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财政收入775万元。”

    “镇内无矿产资源,也无旅游景点,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我这几天夜深人静时,一直在思考,发展哪种产业既能让群众致富,又能扩充财源呢?我思前想后,认为非大力发展烤烟生产,提高烟叶品质莫属。”

    曾华详细介绍说:“2016年我镇种植烤烟4700亩,收购均价为每斤16.26元(不含产前投入补贴),每亩产烟310斤,平均亩产值5000元以上,总产值为2369万元。烤烟税收入为432万多元,平均每亩税收为920元。每年烤烟税稳占全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云飞心有灵犀说:“曾兄,您的意思是今年大力扩种烤烟。”

    “知我者,云飞也,”曾华不急不徐说,“据我所知,柏城镇种植烤烟的巅峰时期是1999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35%。那时百亩烤烟村比比皆是,200亩烤烟连片地随处可见,象汪头村千亩基地也不少见。”

    “柏城镇自1991年冒出全县第一个烤烟‘万元户’后,烤烟10万元户,20万元户如雨后春笋,屡见不鲜。烤烟税占柏城镇财政收入的80%以上,是全县第一经济大镇。”

    “真可谓烤烟兴,农民富,财政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