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贫困之家
作者:雪山一棵松   天理良心最新章节     
    大家默默无言,来到停车之处。不远处有女人高声喊叫:“赵老板,你过来,这片柑橘树怎么除虫铲草?”

    大家循声望去,见约百米处有一片柑橘林,一个头上蒙着头套的女人正使劲向他们招手。

    赵生财不耐烦吼道:“喊什么冤,你们是猪吗?昨天才手把手教你们,今天又不会了。现在没空,你们先回去,上午工钱照算。”

    周良生吃惊说:“赵书记,那20来亩地不是赵家漯的口粮田吗?”

    赵生财偷偷瞥了眼曾华,狠狠瞪着周良生说:“你人老了嘴巴却挺快的。村里人搬走后,田就抛荒了。我承包种了柑橘,不行吗?”

    张美凤心直口快,脱口而出:“难怪赵书记早出晚归!难怪这里要修一条标准水泥路!”

    赵生财刚想爆粗口,见曾华用吃人般的眼睛盯着自己,便把到嘴边的脏话咽了回去。

    曾华没有动怒,不咸不淡说:“生财,送你一句忠言:德不配位,必遭其殃;取财不义,必遭天谴;嘴不留德,必遭反噬。走吧,去赵三兄弟家。”

    曾华黑着脸,第一个启动摩托车,向山下奔去。

    15分钟后,赵生财在一个小坪子上停下摩托车。曾华、刘善、张美凤和周良生等陆续到达。

    赵生财指着对面一栋三层的连体楼房说:“曾书记,赵家三兄弟的房子。”

    曾华下了车,仔细地打量楼房。楼房依山而建,连墙共垛,三条浅绿色的大门一字对着桐漯河。楼檐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墙壁上贴着条纹瓷砖。整个房屋显得端庄大气,与城里占天占地的别墅式楼房也不遑多让,毫不逊色。

    这时,中间铁门打开了,涌出三个男人。为首的是一个约40来岁,身高1米65左右的男人。左边男人近45岁,身高1米6许。右边男人30多岁,身高1米7左右。

    赵生财介绍说:“居中是赵五,赵家话事人。左边赵三,右边赵九。”

    赵五老早就伸出双手,快步来曾华身前,肉嘟嘟的脸堆满了笑容,大声说:“欢迎曾书记大驾光临,我们等候多时了。”

    曾华伸出右手握住赵五的手,浅浅一笑:“不好意思,有事耽搁,让你们久等了。”

    赵五笑容满面,连声说:“哪里哪里,曾书记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我们等等是应该的。”

    赵五指着左右两侧的男子介绍:“曾书记,这是我哥,赵三,左边的是我弟赵九。”

    赵三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曾华的手说:“曾书记,您好!”

    赵九伸出双手后又缩回去,在围裙上擦了擦,然后垂下,看了曾华一眼,尴尬地笑着,憨厚地说:“曾书记,手上有鸭骚味。”

    曾华倒不在意,主动伸出手,用力握着赵九的满是褶皱、湿润冰凉的手。

    赵生财把刘善、周良生和张美凤等一一向赵家三兄弟介绍。

    赵五说:“曾书记,外面河风冷,我们进屋吧。”他略微欠身,右手向曾华作出一个请的动作。

    曾华也不客气,迈步走进大门。屋内烧着冒着青青火焰的炭火,棕色圆桌上摆满了各色各类的油炸耙耙、果子、糖和柑橘、苹果。

    曾华环视整个客厅。客厅面积很大,约有40多平米,墙面贴着锃亮的瓷砖,近4米高的顶部垂吊着一个圆形吊灯。一条近5米长的黑色真皮沙发靠墙横着,对面的条形桌上放着一台96寸的电视机。

    曾华对赵五说:“我想看看其余两家,可以吗?”

    赵五连连点头:“曾书记,可以的。三哥,九弟,快把你们家的门打开,恭迎曾书记视察。”

    赵三出了赵五家,打开左边的大门。曾华进门后,照例站着环视赵三家的客厅。客厅墙面刷着白色的墙漆,长长的灰色沙发,对面是浅黄色的背景墙,一台80寸电视机悬挂着,显然也是个富足家庭。

    大家随后进入赵九家。赵九家的客厅就寒酸多了,墙面只是简单刷了白灰。老旧的桌上放着一台30寸的电视机,一张餐桌,几张木凳,一叠塑料红凳靠墙放着。

    曾华重新回到赵五家后,一名胖墩墩穿着花色围裙的妇女正在给厚实的纸杯倒茶。

    赵五对曾华介绍:“曾书记,这是我老婆赵小珍。”

    赵小珍扭过头,对曾华妩媚一笑;“曾书记好!”

    曾华礼貌地回复:“赵嫂子好。”

    赵五对赵小珍一挥手:“快中午了,去做正事。”

    赵小珍嘟着嘴,扭着水桶腰进去了。

    大家围着炭火坐下。曾华对身旁的赵五说:“赵五,你们兄弟房子的选址很讲究。”

    赵五自豪地说:“2012年,我看中了这块长28米,深20米,后面依山,前面傍水的空地。三兄弟合伙花了9万块钱买下,我12米,三哥和九弟各8米。2014年完工后,就从赵家漯搬过来住了。”

    曾华随口夸道:“赵五,你很有眼光,见过世面,是个人才。”

    赵五抬起手,金色的手表从手腕滑落,沾沾自喜道:“哪里,哪里,曾书记过奖了。我是搞建筑的,手下有二十几号人靠我吃饭。”

    曾华伸出手烤烤,显得十分随意说:“赵五,赵老板,每年收入一定很可观吧。”

    赵五掩饰不住志得意满之色:“年成好时,每年有二三十万收入,最差一年也有十多万。”

    曾华又问:“赵老板家里有几口人?”

    赵五神色忧虑回答:“老婆,两个儿子。大的23岁,小的20岁,都不争气,初中没毕业就到广东打工了。”

    曾华把脸转向赵三:“赵三,你家里的情况呢?”

    赵三不假思索回答:“四口人,老婆,一儿一女。儿子27岁,女子25岁,都初中没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

    曾华问:“你家里的每年的收入有多少?”

    赵三答道:“我是杀猪的,在镇农贸市场有一个摊位。每天卖半边猪,能赚200元左右。老婆呢,在家养了七八头猪,农忙时帮别人打点小工,每天有80块钱收入。”

    曾华看着对面的赵九问:“赵九,你呢?”

    赵九低着头说:“我也是四口人,女儿在县一中读高中,儿子在县二中读初中。我跟着五哥做事,每个月有3000-4000块,老婆身体不太好,是个药罐子。今天和嫂子一起打小工去了。”

    曾华和蔼说:“赵五算得上农村中的成功人士,赵三生活也较富足。赵九虽生活暂时困难,但二个孩子都很争气,今后定有出息。”

    赵家三兄弟听后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