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诸葛白瓷与诸葛茶
作者:宽肩膀   嘿!我是孔明!最新章节     
    诸葛亮将上庸三郡合为一郡,改名为新郡,任命马良为新郡太守,王威为新郡都尉。

    将三个郡合为一郡主要是统一行政、统一军事,以前各顾各的,没形成合力,容易被各个击破。

    陆逊为上庸太守兼新郡从事,在上庸为中心建立屯田,鼓励冬逢、旄牛王、花鬘家眷族人来此屯田,他们还能在旁边的山里打猎。

    这竟然得到了他们热烈赞同,来上庸的族人比去筑县的还多,虽然上庸的地,没有筑县的肥沃,但更近似他们之前的生活环境。

    陆逊干脆上书诸葛亮,诸葛亮将不愿意在平原屯田的蜀南蛮夷族人,均可选择去新郡屯田,且发放前往的路费。

    没想到四十岁以上的大部分愿意去,三十岁以下的大部分不愿意去,出现了两极分化,也是情理之中。

    马良用上庸之战的俘虏,来修建直道,通往襄樊与汉中,加强新郡的联络,以便进出更方便,减少运输成本,活跃经济,增加自给能力。

    诸葛亮令甘宁、张飞、董袭、陈到率部回到襄樊,之后甘宁回益州,张飞回归葛亮本部。

    诸葛亮令董袭率2万山越军前出驻扎在平氏,陈到率2万蛮夷精锐驻扎在育阳以挡南阳的曹军,同时护住屯田客。

    有了4万精锐在前线,荆州世家才大面积鼓励族人,来到新野之南屯田。

    因为此地人少了许多,现在有了保障,大部分人又愿意去屯田,也有部分南迁者愿意回原籍,诸葛亮统统同意,这也表明荆州更安全了。

    诸葛亮疲惫的回到了大都督府,黄月英难得在家,只要她在家,左厢房后面的院子里经常会传来木匠的刨、斫之声。

    诸葛亮听到立马转身,朝左走去,穿过左厢房,一条有盖檐的走廊连通一个院子。

    院子门口还有一监房,一直有几个黄氏族人居住,替黄月英看守这个独立封闭的院子。

    诸葛亮在门口站立,院子不小,四周均有厢房,中间一广阔的场地。四周厢房前均有廊檐,廊檐前种了些树,没有花草。

    诸葛亮知道,这些树也是之前蔡家留下的,黄月英只会赏花,她才不会种花呢,不是不爱,是没那个时间与耐心。

    院子中间有一长亭,是黄月英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盖的,人家的院亭是赏花看景歇息的,她的长亭是用来做工的。

    长亭宽六米,长二十米,没有雕花更无画景,只有八根方柱上架方梁,人字型的房顶,上盖瓦片。

    两条长方凳是木工的架凳,在上面方便锯、刨、斫、琢等;还有两张长方桌,与几把四脚方凳。

    长方桌、方凳是黄月英自己为方便画图,自己设计自己做的,而旁边的雕花茶桌、圆凳、太师椅则是诸葛亮设计的,黄月英依图制作的。

    黄月英在长方桌上低头画着什么,诸葛亮走到身后也没发觉,诸葛亮俯身去看时,可能挡住了光线,黄月英才发觉。

    伸手轻打了一下,站起来看着疲惫的诸葛亮,牵着他的手来到茶桌前,泡起了他们俩最爱的绿茶来喝。

    黄月英知道,诸葛亮最爱如此喝茶了,她喊了一声,监房里的老黄连跑带颠的走过来,一来就升起了火。

    此绿茶要开水泡才出味,所以每次黄月英都现烧水,一把黝黑的铁茶壶,装满井水,不时就烧开了。

    黄月英知道诸葛亮爱干净,将烧开的壶自己提过来,先用开水浇洗了白瓷茶具。

    诸葛亮根据前世的记忆,在鄱阳县的乐平之北昌水之东(现今景德镇附近),挖出了瓷土,白色的瓷土,也是最好的瓷土。

    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烧制出了白瓷器,主要是温度上不去,三国时有瓷器,用的多是陶土,800多度温度炼制而成。

    此时的碗粗糙厚重,无光泽,就是一般的陶器、陶碗、陶杯。诸葛亮终于找到瓷土,并且用煤,特别是用焦煤烧出了第一批瓷器。

    这个瓷器,白,亮,轻,声音悦耳,不过成本太高,诸葛亮还在小规模炼制中。

    不过自己家及主要的近亲好友或长辈都有,如庞德公、司马徽就各有一整套白瓷茶具,每每有文人名仕去。

    他就拿出来泡上一壶诸葛茶,清香、回甘,摇头晃脑,甚是得意,也令人嫉妒,每每之后就有人来诸葛亮处求一套诸葛白瓷。

    三国时的茶,喝的是茶沫泡水或煮水,有时还会加点桔皮、姜什么的混合着喝,喝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清谈时不是饮酒就是喝茶。

    不过诸葛茶,是茶叶稍晾干再炒青后,直接用开水泡,不捣粹,保留茶叶本味,不加任何东西,众人觉得非常不错,便称为诸葛茶。

    诸葛白瓷与诸葛茶被黄月英牢牢的掌控,她虽然不在意钱财,但她知道什么是好东西。

    黄承彦当然更是一百个愿意,诸葛茶从种植、炒制、保存、销售均由黄家打理。

    诸葛白瓷更加控制的严格,制作全是黄家族人,黄月英的堂兄弟在管理,而配方除诸葛亮外只有黄月英知道。

    烧制成功全部得送到她的仓库里,她就不是用来销售的,而是全送人了。

    烧坏的废瓷,她不允许出窑厂,必须全部砸碎,埋在窑厂的废坑里,所以外界现在知道的极少。

    两个人用诸葛白瓷喝着诸葛茶,一饮一啜,相视一笑,或说些小事,或聊些想法,轻松愉快,两人乐此不疲。

    最后两个人聊了曹操,聊了荀攸之死,也聊了荀彧,诸葛亮将他费尽心机从毒死的边缘救过来。

    此次,真正透露出诸葛亮的内心,他是真正想保存汉室天下的民望,真正想留存汉室刘氏的威势。

    荀彧或将是最重要的一个创举者,在曹丕篡汉之时,有荀彧的振臂一呼,有荀彧适时站出来鼎力支持刘毅继汉,将得到更多的北方世家支持,就如荀彧曾经支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一样。

    荀氏一族既是世家的代表,又是汉末时期智谋一代的代表,荀彧在曹操时举荐了非常多的人才,诸葛亮当然希望旬彧继续这样推荐。

    荀彧还是曹丕篡汉、刘毅继汉的重要见证人,他能枚举出曹魏政权的不正统性,曹魏政权的伪劣。

    荀彧还是一个重要的标杆性人物,肯定有部分如荀彧一样的世家名人名士,忠于汉室、反对曹魏。

    届时他们就能如荀彧一样来到刘毅继汉的麾下,为延续汉室尽心尽力,为辉煌汉室天下而争取更多的能人志士。

    同时,他们也会反对曹魏政权,他们的赞同与反对,对民间的舆论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人心向背,立竿见影。